神聖同盟各國雖在勒班陀海戰獲勝卻未能把奧斯曼勢力逐出東地中海

史海撷英 2024-05-07 15:00:46

這是一場沒有下文的勝利,它讓歐洲人贏得了戰役卻輸掉了戰爭;這也是一場標志著帝國衰落的慘敗,它動搖了奧斯曼人在地中海的霸權;這同樣是一場16世紀規模最大的海戰,在它之後,人類海戰的方式進入了風帆戰船和艦炮時代;這就是1571年勒班陀海戰......

在奧斯曼右翼損失殆盡、中軍瀕臨崩潰的大勢之下,歐洲聯軍艦隊基本奠定了此戰的勝利,此時奧斯曼僅剩左翼的巴巴裏海盜艦隊尚在支撐,雖然這不過是延遲了奧斯曼海軍艦隊失敗的結局罷了......

奧斯曼的戰敗

當時奧斯曼左翼艦隊指揮官是大海盜烏盧奇・阿裏,雖然他經驗豐富、戰術高超,但因出身巴巴裏海盜集團而不被蘇丹重用。至于此戰被蘇丹所信任的主將阿裏帕夏,雖然勇猛忠誠,但卻從未指揮過海戰,在中軍堅持抵抗兩個小時後,被歐洲聯軍的主帥——堂・胡安給殺死。

如此一來,整個戰局勝利的天平就倒向了基督徒。盡管烏盧奇・阿裏率艦隊在左翼撕開了歐洲艦隊戰線的口子,並順著缺口包抄了基督徒的中軍後方,一路摧毀基督教槳帆船,幾乎全殲了教皇艦隊。但鑒于堂・胡安已經將阿裏帕夏的中軍吃淨,便騰出手來對付後方的烏盧奇部隊。

當時負責掩護基督教聯軍右翼的是熱亞那將領喬萬尼・多裏亞,但他卻畏敵如虎,不敢直面來勢洶洶的烏盧奇・阿裏,趕緊率軍南撤退,才讓烏盧奇撕開了戰線缺口。如今喬萬尼・多裏亞見到奧斯曼右翼被吞、中軍已破,認爲勝局已定,便又鼓足勇氣投入戰場,從側翼反包圍了正進攻基督教中軍後方的烏盧奇・阿裏。

堂・胡安

另外基督教中軍也在消滅奧斯曼中軍後重振旗鼓,在總指揮堂・胡安的率領下,整個中軍分隊跟著旗艦——國王號,全速向北前進,一方面是爲了擺脫後方偷襲的烏盧奇・阿裏,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在更寬廣的海域上轉身,以便跟烏盧奇・阿裏正面決戰!

常年混迹于海上的大海盜烏盧奇・阿裏自然識破了喬萬尼・多裏亞和堂・胡安的計策,于是決定趕緊開溜以保存自己的艦隊。就在此時,後方的海域上出現了一支艦隊,上挂西班牙人的旗幟,這是西班牙海軍的後衛部隊!

這支西班牙大帆船船隊由西班牙海軍名將——阿爾瓦羅・德・巴贊(Marquis of Santa Cruz,即聖克魯斯侯爵)率領。而這位巴贊也被西班牙軍人稱爲“士兵之父”,是西班牙能力最強的海軍宿將!整場勒班陀海戰的行動方案也是由他制定。

雖然聖克魯斯侯爵在戰鬥打響後負責在戰線大後方指揮後衛增援部隊,但此時的他正好遇上了准備跑路的烏盧奇・阿裏部隊,于是後衛的西班牙船隊挺身而出,趕緊進行了一番火力齊射,給烏盧奇・阿裏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如此一來,基督教聯軍的中軍彙合了後衛預備分隊,正轉身向烏盧奇・阿裏襲來;基督教聯軍的喬萬尼・多裏亞部隊又在烏盧奇・阿裏側翼騷擾;巴贊所率的西班牙增援部隊向烏盧奇・阿裏急速駛來......

勒班陀海戰布陣圖

如此困境之下,烏盧奇・阿裏手下那幫精明的海盜們徹底放棄了戰鬥,誰也不願意爲一場已經失敗了的事業而獻身,于是烏盧奇・阿裏率領大約40艘槳帆船趁著黃昏趕忙逃離了戰場,讓奧斯曼土耳其人不致落得慘敗的下場......

雖然熱那亞將領喬萬尼・多裏亞本人對烏盧奇的逃走負有極大責任,但好在最終基督徒贏得了勒班陀海戰的勝利,所以也沒有太過追究喬萬尼・多裏亞的責任。而事實上在烏盧奇・阿裏逃跑之後,戰役還沒結束,小規模的戰鬥仍舊在槳帆船上進行著......

戰役尾聲

在激烈的戰鬥過後,無論是奧斯曼人還是歐洲聯軍都意識到勝負已分,于是奧斯曼槳帆船上正劃槳的基督徒奴隸,在他們的同胞趕來解救他們之前,便紛紛打破枷鎖、奪取武器,撲向了一直奴役他們的奧斯曼人。

經過三、四個小時激烈無比、可歌可泣的戰鬥,基督教軍隊贏得了勒班陀戰役,基督徒們取得完全的勝利!戰鬥自1571年10月7日中午起,一直打到了這天傍晚,就連海水也被鮮血染紅。帕特拉斯灣海域之上的殘破船骸,在夕陽和血水的照映下變得通紅......

根據事後統計,基督徒在勒班托共擊沉了約200艘穆斯林戰船,大約20艘被俘虜。並擊斃了約2.5萬奧斯曼官兵,其中包括奧斯曼總指揮阿裏帕夏和奧斯曼亞曆山大港總督穆罕默德・舒魯奇。約有數千穆斯林被俘,還解救了4萬名奧斯曼艦隊上的基督徒劃槳奴隸。而歐洲聯軍則只損失了13艘艦船和近萬名將士、水手。從數量上來看,基督徒的損失連奧斯曼艦隊的一半都不到,但參戰的基督徒裏有許多都是西班牙和意大利貴族階層中的精英人物,比如著名的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Cervantes)就參與了這場戰爭。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是西班牙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因其名作《唐・吉诃德》而聞名于世。此戰之中塞萬提斯就參與了對亞曆山大港總督穆罕默德・舒魯奇旗艦的進攻,而在混戰之中塞萬提斯負傷,從此左手落下了殘疾,由此落得了“勒班陀殘臂人”的綽號。即便如此,塞萬提斯還是爲自己能參與到這場勒班陀海戰——基督教世界的護教戰爭而自豪,後來塞萬提斯曾這樣描寫自己:“盡管這只手看起來很醜,我卻覺得它很可愛,因爲它見證了過去幾個世紀中最值得紀念、最偉大的事件——未來的人再也不會遇到可以與之相比肩的偉業。”後來在回國途中,塞萬提斯又被北非海盜所俘虜,當了幾年奴隸。終于在回家之後,塞萬提斯才寫出了著名的《唐・吉诃德》!至于1571年勒班陀海戰,用塞萬提斯在《唐・吉诃德》中的話說:“對于基督教世界來說,這是幸運的一天,它讓所有國家都醒悟到,它們相信土耳其人不可戰勝是多麽荒謬。”

就像落了殘疾還分外自豪的塞萬提斯一樣,千千萬萬的歐洲民衆得知歐洲聯軍在勒班陀海戰得勝的消息後,普遍陷入了狂喜之中。後來教皇庇護五世說他在阿裏帕夏喪命的那一刻得到了上帝的啓示,明白他們已經贏得了勝利。于是教皇庇護五世在一尊耶稣受難像面前跪了下來,感謝上帝的庇佑。後來教皇在見到報捷的使者時,恰如其分地引用《福音書》中的話說:“有一個人,他受神的差派而來,他的名字叫約翰。”

當然最先得知戰勝消息的是威尼斯人,在聖馬可廣場人群的注視下,一艘槳帆船從潟湖駛來,它的船尾拖曳著繳獲的土耳其人的旗幟,船尾甲板上一名船員穿著從陣亡土耳其人身上剝下來的衣服。聽到槳帆船上鳴炮敬禮,威尼斯人先是松了一口氣,隨即便陷入到狂喜之中。此外西班牙也化爲了歡樂的海洋,他們認爲正是在西班牙的主持下,這次針對奧斯曼異教徒的十字軍聖戰才取得了勝利,他們爲此而驕傲不已;作爲奧斯曼帝國的秘密盟友,法國人聞之也忍不住笑出了聲,法國國王查理九世(Charles IX)還命人演唱了感恩贊美詩,並舉行了其他的慶祝活動。即便是在遙遠的英格蘭,人們也爲“打倒土耳其人”而點起篝火,並進行布道,從聖馬田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也傳來了洪亮的鍾聲;年幼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甚至還寫了上千行蹩腳的詩句助興......

總而言之,整個歐洲都爲“戰勝奧斯曼帝國”而狂喜、而慶祝。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史詩般的“勒班陀之戰”都作爲傳奇在全歐洲傳頌,畫家、詩人和民謠歌手都用自己的方式描繪著堂・胡安和摧毀奧斯曼入侵者的英勇戰士的不朽榮耀......

但1571年勒班陀海戰真的就是歐洲人“笑到了最後”?事實上就在歐洲爲勝利欣喜若狂的同時,不乏遠見卓識之士清醒的指出了背後尚存的威脅,而後來的曆史也確實證明了他們的擔憂。所以後世有人說勒班陀海戰是歐洲“一場沒有下文的勝利”,歐洲聯軍贏得了戰役卻輸掉了戰爭......

余波

勒班陀海戰後,奧斯曼海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本來約三百艘戰船的艦隊如今只剩下不到百艘,多數還深受重創。對此,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籠罩在這前所未有的重大失敗和沮喪氣氛之中。

當然歐洲人也不會高興太久,因爲聯軍神聖同盟聯軍雖然在海戰中獲勝,但卻並沒有奪回塞浦路斯島,他們僅僅是挫敗了奧斯曼人控制地中海西部的企圖罷了。而又由于神聖同盟各國家的互不協調,導致聯軍未能趁勢把奧斯曼帝國勢力逐出東地中海。所以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只是讓奧斯曼帝國短暫失去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權,而家大業大的奧斯曼人在戰敗遭遇重創後,只花了一個冬天就重建了海軍艦隊!甚至新建的海軍艦隊在艦船數量上比戰前還有所增加!

當然勒班陀海戰給奧斯曼人帶來的損失和屈辱倒是實打實的,爲此蘇丹塞利姆二世甚至還齋戒祈禱了三日,乞求真主憐憫他的子民。而隨後爲了安撫民衆的騷動情緒,塞利姆二世下令屠殺掉帝國版圖內所有的西班牙人和威尼斯人!當然這一荒謬的命令並沒有得到完全執行,這還得多虧蘇丹的大維齊爾(即大宰相)穆罕默德・索庫魯,在強權宰相索庫魯的幹預下,蘇丹塞利姆隨後將精力用在了更有建設性的事務上......

烏盧奇・阿裏

1571年年底,勒班陀海戰幸存的烏盧奇・阿裏率領大約80艘船只,驕傲地駛入了首都伊斯坦布爾的金角灣,這當中半數船只都是從勒班陀海戰中幸存下來的,另外一半則來自東地中海的各港口。

在大宰相索庫魯的建議下,大海盜烏盧奇・阿裏被擢升爲帝國卡普丹帕夏(即海軍總司令),接替了戰死的阿裏帕夏;蘇丹塞利姆二世還十分貼切地將烏盧奇・阿裏的名字改成了基利希(Kilij),意爲“寶劍”。接著在蘇丹塞利姆二世的支持下,基利希・阿裏和經驗豐富的老將皮亞利帕夏合作,只用一個冬天的時間便組建了一支新的艦隊。塞利姆二世本人爲此提供了資金,還把大薩拉基裏奧宮中花園的一部分拿出來,改造成了一座造船廠。于是等到1572年的春天,也就是勒班陀戰役結束的六個月之後,一支新的奧斯曼海軍艦隊就已經做好准備,它擁有大約250艘船只和8艘地中海有史以來最大而現代化的加萊賽戰船!意欲在海上重新展示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武力了!

毫無疑問,當時根本沒有哪個基督教國家能夠完成這樣的造船壯舉,所以當1572年這支新艦隊出現在塞浦路斯外海上時,令所有基督教同盟都大吃一驚,從此再不敢籌劃奪回塞浦路斯島的行動。

接著這支新艦隊駛入了希臘海域,最遠航行到了可以威脅克裏特島的地方,一路展示著他們複興的海上力量。雙方也就沒有發生直接沖突,雖然基督教艦隊規模仍然比奧斯曼艦隊龐大,但他們卻不敢直面基利希・阿裏,更不敢面對奧斯曼帝國的造船能力。所以未能將基利希・阿裏逐出愛奧尼亞海的沿岸地帶。

這一情形加速了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的議和,威尼斯迫于無奈,正式于1573年割讓了塞浦路斯島。事實上在威尼斯的內部,一直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要求與奧斯曼帝國議和,以期恢複雙方的貿易活動。所以當威尼斯駐伊斯坦布爾的公使第一次與大維齊爾索庫魯探討議和的前景時,索庫魯就直接說:“你們的損失與我們的損失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奪取了塞浦路斯,相當于斬斷了你們的一只胳膊;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相當于剃掉了我們的胡子;斷臂不能重生,而剃掉的胡子卻會長得更加茂盛。”而奧斯曼大維齊爾索庫魯在與威尼斯部長進行討論時也說道:“在我們奪取塞浦路斯時,我們除去了你們的一支軍隊,而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也只不過是刨掉了面包的一層皮。”

夏爾九世

法國國王夏爾九世與威尼斯人一樣,擔心西班牙的壯大會損害他在黎凡特地區的利益,所以極力促進威尼斯與奧斯曼的和談,以圖歐洲拆散神聖同盟。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的基督徒們在勒班陀得勝的那一刻,便因爲各自的小九九而再度陷入內鬥。

1573年威尼斯共和國單獨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神聖同盟正式宣告瓦解。而歐洲聯軍的船只在此時也只能退回港口,奧斯曼帝國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地位很快就得以恢複。

即便如此,勒班陀海戰仍舊十分重要:它打破了奧斯曼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成爲了奧斯曼人威望的轉折點,雖然奧斯曼帝國海軍以強大軍事實力威亞歐洲人20多年,但從此戰開始,奧斯曼帝國正式走上了下坡路......

烏盧奇・阿裏

此時歐洲唯一能在海上與奧斯曼抗衡的便是西班牙帝國,而雙方爭奪的焦點則是突尼斯。1573年夏,基利希・阿裏在地中海上找不到任何對手,以閑著無聊的心態劫掠了西西裏島和南意大利的海岸,並在1574年從哈夫斯王朝手中奪回了突尼斯,恢複了奧斯曼帝國在西地中海的統治。奧斯曼帝國大宰相索庫魯還將奧斯曼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和平條約延長了八年,並與法蘭西王國、波蘭立陶宛和俄羅斯帝國保持良好的關系。索庫魯打算對威尼斯發動新的戰爭,但因蘇丹塞利姆二世于1574年12月12日去世,索庫魯不得不暫緩他的計劃......

而對于人類社會發展來說,勒班陀海戰標志著槳船時代的結束和風帆戰船、艦炮時代的到來:在此之後人們發現以風帆作動力的戰船更具機動力,更適合用于作戰;此外他們還發現火器的使用在海上戰爭中愈來愈重要。這使得歐洲的帆船艦隊開始出現改變及發展,更逐漸開發出以火炮爲主力武器的戰術,深刻影響了日後海上戰爭的發展......

0 阅读:16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