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人是地球的一個細胞,地球是宇宙的一個細胞?

瞻雲 2024-04-15 19:08:36

網友提問:

內容描述:人的70%是水,地球71%也是水。人體內有各類細胞,人又相當于是地球的一種細胞,地球又相當于宇宙的一個細胞。因爲人爲原因(生病損傷),人體內會死細胞;因爲自然災害原因(地震,火山爆發),地球會死細胞(人,樹木,河流);因爲軌道原因(行星相撞),宇宙會死細胞。人體擁有各類元素鈣鐵鋅之類,地球也有各類元素碳氫氧之類,宇宙就擁有更多了。

不得不說,這位網友的腦洞挺大的。

不過……無論提問還是描述,問題都太多了。

層層荒謬邏輯的背後,是常識的缺失。

人體的確70%都是水分,但地球並非71%的水分,而是地表水覆蓋率。

但實際整個地球上水的質量占比只有0.023%,即便你耍流氓算體積,那也只有0.127%:

你改口說地殼,那質量占比也只有5.33%.

即便你說是生物圈(地表以下10km),水的總質量占比也只有10%左右。

由此邏輯更是荒謬地認爲:人體內有各類細胞,人又相當于是地球的一種細胞,地球又相當于宇宙的一個細胞。

然而人體各類細胞的關系,比起後者複雜很多。

多達十萬億計細胞組成的帝國,分化成各類器官、組織,被神經系統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擁有獨立的宏觀生物個體,這是絕對“集權”的産物。

而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的物質交流。生物鏈這種無比簡單的結構關系,也遠遠比人體中各類器官細胞之間的關系,簡單太多。

至于星球之間,主要關系是萬有引力。

題主的邏輯,無異于粗暴的認爲100=10=1,僅僅因爲它們都含有1。

而題主在自己第二層邏輯之下,又很快進行自我發揮。

因爲人爲原因(生病損傷),人體內會死細胞;

因爲自然災害原因(地震,火山爆發),地球會死細胞(人,樹木,河流)因爲軌道原因(行星相撞),宇宙會死細胞

題主的前置邏輯是人和地球都是70%左右的水,才進行細胞化的類比。然而緊接著,就直接把樹木和河流都默認成了地球的細胞之一,它們可不是70%左右的水。其它行星,更不會是70%的水。

題主除了缺乏常識之外,也在不斷地偷換邏輯概念。

但實際,題主提及的這三層內容,初衷是舉例萬物“死亡”的共性,但卻漏洞百出:

生病損傷並不一定是人爲原因,細胞死亡並不一定是損,也可能是機體內部的清除(免疫、新陳代謝)。

舉例生物的生老病死,滄海桑田的變遷,也比舉例自然災害更加的具有說服力。

地球軌道相撞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相反,行星主要是通過宇宙冷寂或者宇宙坍縮而死亡。

雖然題主舉例有問題,但的確抓住了“死亡”的共通性。

但這是宇宙萬物的共通性,而不能單純得出:人=地球=宇宙。而是在“死亡”面前,這個=是能把任何宇宙物質連接起來。但實際,“死亡”也可能並非真的死亡,而是“循環”。

題主的最後兩句話算是對第一句話的補充,但卻只談元素,不談成分比率。不談比率,這和上面提及的“死亡”共性,實際是大同小異的。

適當地放大共性,去分析各類事物,是有利于思辨的。

但無限放大共性,又不遵從邏輯,便會陷入偏激。

雖然題主的提問,在生物學層面挺荒謬的,但在物理學層面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思想實驗——玻爾茲曼大腦:

1896年,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的玻爾茲曼提出:

我們觀測到的低熵世界來源于高熵宇宙的隨機漲落。大的漲落可以造成熵很低的狀態,概率也很低,但在宇宙廣闊尺度下仍然會發生,而我們自身的存在也是來源于這種漲落帶來的低熵世界。

這種漲落有可能産生一個大腦——自我意識實體,而其概率比産生我們所處的低熵世界並進化出數量巨大的大腦的概率要大得多。可以計算出漲落出我們的世界的概率是(e^-10)^100,而漲落出玻爾茲曼大腦的概率是(e^-10)^28。

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宇宙中應該有很多這種孤單的玻爾茲曼大腦漂浮在無序中,他們有和我們不同的意識和記憶。因此對于宇宙來說觀測者更有可能是這種隨機漲落出現的大腦,而非人類這種進化出來的大腦。

不過很明顯題主僅僅試圖在生物學層面論述。而且「人體相當于地球的細胞,地球又相當于宇宙的一個細胞」這樣的說法,和玻爾茲曼大小是截然不同的。

0 阅读:50

瞻雲

簡介:科普作家,生物學、物理學領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