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牆邊的心聲:你的名字,流淌在我生命裏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3-31 09:40:39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雯潔 通訊員 張華兵

3月29日上午,湖北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氣氛莊嚴肅穆。現場,人們排著隊,有序地站在捐獻者紀念牆前,凝望著相識的、不相識的名字,獻花、鞠躬。紀念牆上,4000多個器官捐獻者的名字熠熠生輝,見證了生命遇見生命的傳奇接力。

最幸運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

——感人,你們是偉大的奉獻者

“兒子呀,我知道你以另一種形式活著……”輕輕地摩挲著“鄧皓”兩字,頭發花白的潘放英先喃喃地說,隨後放聲嚎啕。

兒子鄧皓曾與她相依爲命,是她的驕傲。“丈夫早逝,我一手拉扯他長大。他當過兵,曾榮獲‘優秀士兵’稱號,加入了黨組織,成爲一名黨員,而且他身體一直很好。”202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鄧皓腦部重度受傷,母親日夜守護,卻沒有等來奇迹。望著病床上的兒子,她做了一件艱難的決定。

“媽媽想把你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如果你同意就把眼睛打開。”病床上雙目緊閉了47天的鄧皓,緩緩睜開雙眼。幾天後,38歲的鄧皓去世,潘放英在悲痛中完成了母子捐獻器官的願望,將鄧皓的肝和腎捐獻給了需要的人。29日當天,她特意帶著孫女從黃石趕來,傾聽著一個個因器官捐獻重獲新生的故事,兒子仿佛從未離開。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凝望著捐獻者紀念牆上“李勵成”三個字,父親李光明不知不覺地雙眼噙滿淚水。去年11月7日20點43分,5歲李勵成的生命定格,他的肝髒、腎髒分別被捐獻給了3個急需器官移植的小朋友。

當天一大早,李光明驅車從仙桃趕來武漢的活動現場,提起兒子一度哽咽。他說,兒子的生命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延續著,希望受捐的小朋友好好享受這個世界,享受人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做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

在器官捐獻志願者中,有教師、醫生、公務員、個體工商業者……生前他們爲國爲家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離世後,他們願意以器官捐獻的方式留愛在人間。

晚霞與晨曦一樣光照人間

——感恩,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一枝枝鮮花默默地擺放在紀念牆前,寄托著人們無盡的哀思。這是從四面八方趕趕來悼念的人們獻上的。他們有的是遺體捐獻者的至親、至愛,有的是從未謀面的陌生人。

“雖然,我不知道捐獻者是誰,但我會永遠記住這份恩情,傳遞這份大愛。”經曆過兩次換腎的王馬莉在紀念牆前,對“生命”二字沉甸甸的意蘊,有著深刻的領悟。

2013年,17歲花樣年華的王馬莉患上了尿毒症,母親爲她捐出了自己的一只腎;6年後,病魔再伸魔爪,她的尿毒症複發,需二次換腎。在病情惡化時,她多次出現心衰,望著病危通知書,也想過放棄。幸運的是,她在2021年等到了配型合適的腎源。

“請你們一定要知道,你們的生命不會因爲你們的名字被刻在了石碑上而停止。”受捐者家屬陳翎在紀念牆前铿锵有力地發聲。

丈夫確診尿毒症,他一度失魂落魄的模樣,深深烙印在陳翎的腦海裏,她說,那是一段連陽光都讓人覺得灰暗的時光。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們夫妻接到了來自醫院的電話,等到了那份大愛,後來換腎手術很成功。兩個孩子不再恐懼會沒有爸爸陪伴的人生。現在,陳翎的丈夫又可以陪著孩子們打羽毛球了。

據統計,2023年我省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40224人,累計志願登記27.3萬余人;新增人體器官捐獻案例462例,累計實現人體器官捐獻案例4247例,挽救了1.3萬余名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人體器官捐獻是生命遇見生命的傳奇接力。捐獻者們的示範效應,正一步步感染著更多的人。”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塗明珍說,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垂危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弘揚人間大愛、彰顯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禮贊生命、珍惜生命、致敬生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