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什麽在生死關頭將十萬大軍放棄?

太宗悅史 2024-03-29 10:35:21

01

就在靠近楚漢相爭尾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相當詭異的事情。

當時的項羽被劉邦的六十萬大軍包圍在垓下,但他依舊有十萬大軍,而當年對于這種逆境,他又不是沒有面臨過。

就比如當初的巨鹿之戰,他就以三萬的大軍擊潰王離的二十萬大軍,後來的彭城之戰,他又以三萬大軍擊潰劉邦的十五萬大軍(五十六萬大軍是虛報的)。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項羽的戰爭生涯從來不缺乏絕地求生,但這一次,他非但沒有絕地求生,還主動放棄。

他將十萬楚軍留在包圍圈裏,自己率領八百騎兵獨自突圍而去,可想而知,這十萬愁雲會是什麽結果。

連主帥都沒有的他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潰敗。

而他們一潰敗,漢軍能放過他們嗎?肯定不會。

這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十萬的楚軍整整被斬首八萬。

“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這一次的操作真的很讓人費解,他打的到底是什麽算盤?難不成是膽怯,但要是膽怯的話,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又無法解釋。

既然如此是因爲什麽呢?因爲當時的他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02

當時劉邦面對的局面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容樂觀,因爲他要東出的話,上路要面對齊、燕、趙、魏這四個國家。

中路要面對項羽。

下路要面對臨江、衡山、九江這三個國家。

別說是他,就算是白起在世,面對這種陣容,都會膽戰心驚。

因爲這基本上是以一國之力抗衡所有的諸侯國,這可能嗎?

要知道,當時劉邦的總兵力在五萬左右,而單單只是項羽的總兵力就已經高達十萬左右,再加上其他的諸侯,可以說劉邦沒有任何的勝算。

但爲什麽項羽到後來還是跟他談和了呢?因爲出現了兩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這兩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韓信、英布。

項羽怎麽想都沒有想到,當年在他軍營門口站崗的韓信,竟然能成長到一代名將的地步,在上路一路橫掃。

碰到魏國滅魏國,碰到趙國滅趙國,碰到代國滅代國,碰到燕國滅燕國,碰到齊國滅齊國,將項羽的戰略計劃攪得一塌糊塗。

有的人或許納悶,項羽爲什麽不支援他們呢?因爲項羽實在走不開。

要知道,當時項羽的主力與劉邦的主力都在荥陽對峙。他們爲什麽在荥陽對峙呢?因爲荥陽的地理位置太過于重要。

如果荥陽落到項羽的手中,項羽就可以更進一步拿下洛陽。

而項羽一旦拿下洛陽,劉邦的境地將會變得相當的危險。

因爲洛陽的地理位置相當的有意思,它的北方是氓山,它的東方是嵩山,它的西方是崤山,它的南方是伏牛山。

這四座山將洛陽夾在中間,很明顯,洛陽就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而易守難攻還不算,黃河、伊水、洛水都在它附近。

這說明什麽?說明它不但易守難攻,就連糧食補給起來也是相當的迅速,這也是爲什麽洛陽是十三朝古都。

但真正要命的是,洛陽正面對著函谷關,你說要是被項羽拿下洛陽,那不就是相當于項羽開著一輛無限大炮的坦克嗎?

面對這麽一輛坦克,函谷關被攻破不就是時間問題嗎?而函谷關一旦被攻破,關中將會無險可守,劉邦也就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劉邦就算拼了這條命,也不會讓項羽拿下洛陽。

這也是爲什麽他與項羽在荥陽整整僵持將近三年之久,以至于項羽根本就不敢走開。

因爲他要是走開的話,劉邦將會將戰線推到他的都城彭城。

都城可是一個國家的中心,憑什麽項羽一走開,劉邦就能推到他的都城呢?因爲項羽的這個都城實在不像是一個都城。

別人挑選都城,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就算沒有四面環山,最起碼也有三面環山。

但是項羽選的這個都城,不但沒有三面環山,甚至連一面環山都沒有。

因爲它位于華北平原,這也是爲什麽彭城向來都是戰略要地。

他不是平原嗎?怎麽成爲戰略要地了呢?

因爲它是平原,往北方修的路,往北方修的河,都經過它這裏,甚至還出現一個稱呼,那就是五省通衢。

一個都城無險可守也就算了,竟然還建立在交通要道上,這不是找死是什麽。

上路失利,中路的他又走不開,而下路又跳出一個英布。

要知道,英布就是南方最大的一個諸侯王,坐鎮九江。

當年的他是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巨鹿之戰負責擋住章邯二十萬大軍的就是他,而當時的他僅僅只率領兩萬大軍。

按道理來說,作爲跟隨項羽打天下的將領,他不應當背叛項羽,但爲什麽他會選擇背叛項羽呢?

因爲他原本就是骊山的一個囚徒,現如今成爲諸侯王,你說第一件事情是幹什麽?當然是亨樂。

但是項羽卻叫他親自領兵攻打劉邦,你說他能願意嗎?肯定不願意。

因此,命令手下的將領率領五千左右的大軍去支援項羽。你說項羽能樂意嗎?肯定不樂意。因此對他進行問責。

而這一問責,就將他逼反。

“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诮讓召布,布愈恐,不敢往。”——《史記·英布列傳》

不就是一個問責嗎?英布爲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反應呢?要知道,當年的他們可還是戰友。

因爲不聽項羽話的人,都已經不在這個世上。就比如韓王成、楚懷王、田榮。

你說有這麽多的前車之鑒,英布能不反項羽嗎?

03

當時的局勢對于項羽而言已經惡化到不能再惡化,劉邦又單方面撕毀協議,趁著項羽撤退的時候對項羽發起進攻。

要知道,撤退的時候遇到進攻,對于一支軍隊而言,是致命的。

因爲撤退這個過程中你的士兵是沒有任何防範意識的,而一旦遭到進攻,你說會發生什麽?當然是全面崩潰。

這也是爲什麽一支軍隊撤退一般都會有另一支軍隊殿後,但當時的項羽雖然有殿後的軍隊存在,但這支軍隊根本起不到作用。

要知道,他遭遇到的可不是一路大軍的進攻,而是整整三路大軍的進攻。

他的西邊是以劉邦爲主,他的北邊是以韓信爲主,他的南邊是以英布爲主。你說這三路大軍一起攻打他,他還能有活路嗎?

更何況,上面已經提到,這三路大軍加起來整整有六十萬。

當然,軍隊的數量並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處于絕對劣勢的他,面對的還是韓信。

原本他以爲這一戰還會跟之前一樣,只需要拔掉負責指揮的中軍即可,但是這一仗卻出乎他的預料,因爲韓信預判到了他的預判。

他的大軍一沖進中軍,迎接他的不是勢如破竹,而是身陷重圍。

韓信一方的大軍如同洪水一般撲到他這一方,你說他能打得過嗎?

項羽雖然打不過,但畢竟他有整整十萬大軍,更何況他是項羽,突圍對他來說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因此,他率領大軍往東邊跑,因爲他的大司馬周殷就在壽春一帶,只要跑到東邊,東山再起對他來說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當時楚軍的糧草都在東邊。

但結果是什麽呢?當時的周殷已經投降劉邦,以至于項羽只能突圍到垓下。

“六年,布與劉賈入九江,誘大司馬周殷,周殷反楚,遂舉九江兵與漢擊楚,破之垓下。”——《史記·英布列傳》

這就是他爲什麽丟下十萬大軍的原因,因爲當時的他已經沒有糧食,這十萬大軍嘩變只是時間問題。

要是等到這十萬大軍嘩變再逃跑的話,到時候肯定逃不了。倒不如趁著這十萬大軍對劉邦有一定的震懾性,趕緊逃跑。

有的人或許納悶,既然項羽都已經逃跑,那他爲什麽不過烏江呢?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逃跑帶給他的悲涼,讓他意識到自己無顔面對江東父老。

要知道,當時周殷這個大司馬主管的就是楚國的軍政大權,作爲楚國最高層之一的他,爲什麽會投降劉邦呢?

因爲當時英布大兵壓境,而且原本往項羽這邊傾斜的天平已經徹底往劉邦那一邊傾斜,他但凡是個俊傑都得投降。

04

越熟悉楚漢鬥爭,越覺得劉邦是天選之子。

原本以他那一方的軍事水平來說,根本就不會是項羽的對手,但結果蹦出一個韓信,將軍事水平的不足直接填滿。

原本張良是韓國的貴族,應該站在韓國那一邊,但結果呢?項羽竟然一刀將韓王成幹掉。

以至于原本在劉邦那邊是日結的張良變成全職,你說這去找誰說理?

如果沒有韓信、張良的話,劉邦真不一定是項羽的對手,項羽這個人雖然太過于孩子氣,但畢竟人家的武力值擺在明面上。

面對絕對的實力,任何操作都是花架子。

不過也幸虧是劉邦笑到最後,要不然大一統的時間又得推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