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曾經的文明中心,爲什麽成了今天的“火藥桶”?

南齋孤風中 2024-05-20 20:33:54

2024年1月16日,伊朗連發24枚導彈,對以色列進行打擊報複。

這一舉動,令世界各國嘩然。

伊朗“火藥桶”的名號,再次被提及。

“火藥桶”,專有名詞解釋爲:高爆炸性武器,具有極大殺傷性。

曾經有人分析過,世界上有三大火藥桶。

第一,俄國與烏克蘭問題;

第二,中東整體局勢;

第三,我國台灣問題。

而伊朗,便是中東局勢中的“火藥桶”。

一旦這個火藥桶爆炸,波及的廣泛度,足以讓整個世界爲之動搖。

擁有5000年曆史文明的伊朗。

如今爲何會成爲中東,乃至世界公認的”火藥桶“呢?

中東霸主

不了解軍事的人。

聽見伊朗這個國家的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個宗政合一的窮國。

如何同“霸主”這個詞,結合在一起。

事實上,伊朗在中東擁有絕對軍事實力。

關于這一點,美國曾經一位上將說過的話,可以體現出伊朗的軍事實力。

這位上將表示,只要美國願意,可以隨時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開戰。

但有三個國家,在開戰前,他們會進行再三考量。

其中一個國家便是伊朗。

至于其余兩個國家,不用多說,大家也能猜到。

伊朗能擁有中東霸主的稱號,全拜美國所賜。

要說伊朗是火藥桶,也是美國制造的火藥桶。

只不過現在,美國對這個火藥桶已失去控制權。

混亂的歃血爲盟

伊朗,地處中東。

曾經聞名全球的波斯帝國,這裏物産資源豐富,自古便是兵家常爭地。

1925年,看不慣入侵者行爲的禮薩,在英國人扶持下成立新王朝。

經過10年努力,改國號爲伊朗。

波斯帝國,進入巴列維王朝時代。

有了自己王朝的禮薩,不再接受成爲英國人的傀儡。

于是又和德國人聯手,趕走英國。

伊朗石油儲備豐富,德國自然願意同伊朗結盟,兩國經曆了較長時間蜜月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禮薩暗中支持德國納粹,這點讓當時的英美法蘇等同盟國不爽。

其中原因,請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結果是英蘇兩國主動出擊,逼迫禮薩退位讓賢,禮薩兒子小巴列維上位。

這位從小在西方思想影響下長大的小巴列維王子,上台後因爲蘇聯問題,急切向美國靠攏,成爲小弟。

而正是這一次靠近美國,爲伊朗成爲“火藥桶”埋下伏筆。

宗教與小巴列維

小巴列維上台,展現出對權利的執著。

放任皇親國戚享樂,引起百姓不滿。

摩薩台出現,打破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和諧,促進“火藥桶”局面形成。

摩薩台偏向民衆的政策,使民衆將他推舉上台。

摩薩台第一件事情,便是將英國霸占的石油資源重新國有化。

此舉,更加獲得伊朗百姓擁護。

自美國宣布美元同黃金脫鈎,和石油挂鈎後,誰都知道石油能帶來多少好處。

有了石油,便有了美國這個強大的盟友。

盟友不盟友的,摩薩台絲毫完全考慮過。

對于他來說,伊朗本國的事是自己的事,與美國這個外來國家沒關系。

摩薩台的強硬政策,令西方各國感到恐慌,他能從英國手中搶回石油,那也能從美國手中搶回石油。

小巴列維,在英美幫助下重新奪回伊朗政權。

摩薩台在位時期,收回的石油資源,爲伊朗創造出大量財富。

這筆橫財,令小巴列維逐漸膨脹。

加之英美支持,伊朗上層同百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上層已進入資本社會,而底層還在繼續農耕生活。

百姓迫切想打破貧窮局面的聲音,小巴列維選擇性忽略。

盡管摩薩台倒台,但支持他精神和政策的貧苦百姓大有人在。

伊朗內部矛盾加劇。

支持摩薩台的百姓,急需找到新的寄托,這群人很快被一夥人盯上。

這夥人便是保守派伊斯蘭教,他們早已不滿小巴列維依附美國的所作所爲。

內部矛盾在宗教暗地支持下,愈加激烈。

小巴列維的“白色革命”。

同宗教領袖霍梅尼的“黑色革命”産生激烈鬥爭。

小巴列維不知道的是,他的軍隊同宗教那幫人一樣看他不爽,紛紛倒戈宗教勢力。

被逼無奈,小巴列維在美國幫助下逃離伊朗。

最後的導火索

霍梅尼上台後,大肆施行宗教政策,並與美國切斷所有合作。

此舉,令美國人在小本本上記了霍梅尼一筆。

但爲之後,還能同伊朗在石油方面有所合作,美國選擇隱忍。

美國這次退讓,令伊朗宗教勢力燃起熊熊烈火,當即決定統一中東,成爲中東“秦始皇”。

這一消息傳到美國。

那還得了,想統一中東,等同于斷了美國在中東的財富之路。

既然伊朗想靠武力統一中東,那美國就找個同樣有野心。

卻自身沒什麽勢力的國家幫扶,以此抑制伊朗在中東的勢力。

于是美國的中東傀儡,以色列粉墨登場。

美國采取多種方式,攪亂中東局勢。

首先借由一袋“洗衣粉”,攻打伊拉克。

其次暗地挑撥,發動敘利亞戰爭。

同時制裁伊朗,多方面對伊朗進出口貿易進行打擊。

在美國制裁下,曾經全世界財富排名第九的伊朗,成功跌下經濟神壇。

最後,看似無條件地支持以色列。

中東被美國攪成一鍋粥,這正是美國想看到的結果。

伊朗統一中東的美夢被美國攪亂,不共戴天的仇恨導火索埋下。

加之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伊美兩國導火索正式點燃。

“火藥桶”危機

盡管伊朗同美國徹底絕交,但在小巴列維時代,英美支持下發展的伊朗軍事力量仍然強大。

有人說伊朗軍事力量再強大,也大不過美國。

爲何美國,始終不敢同伊朗産生正面沖突?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伊朗的硬實力。

伊朗,在中東擁有多方反美勢力聯盟。

包括廣爲人知的加沙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各方武裝團體、阿拉伯各武裝勢力等,形成中東聯盟一條線。

這些聯盟的存在,使伊朗奠定中東霸主地位,加之伊朗擁有核武器制造能力。

美國深切知道,一旦同伊朗正面開戰。

他需要面對的不是伊朗一個國家,而是整個中東聯盟。

伊朗24枚導彈齊發:

一是給以色列懲罰,二是對外界産生震懾作用。

面對伊朗這次的反擊,美國也只能用譴責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畢竟此時的美國,自己都有一屁股的屎黏著,再把伊朗攪和進來,美國恐怕無力消受。

由此看來伊朗會成爲“火藥桶”,完全是被美國逼出來。

不過從另一面來說。

還是要感謝一下美國對中東的攪局,要是伊朗如願統一中東,結果實在難以想象。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