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蔡甸城區有條古樸街道,遍布老舊民房,像穿越回80年代

喵星人日記 2024-05-26 12:47:11

城市街道,四通八達,交通主幹道與市政小路,穿插如網格分布,彙聚了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駐足行人,以此有條不紊運轉,組成城市的正常運轉狀態,烘托出接地氣的人生。像在武漢蔡甸區漢陽大街擁軍路附近,就有一條古樸的文正街,它的裏程不長,街面也並不繁華,因爲遍布老舊民房,自成一派風格。行走在文正街上,看到其周邊景象,或者樸素或者沉寂,還有一棟棟老房子,住著蒼老的人,一下子像穿越回80年代的老武漢。

前往文正街,與前往武漢郊區和蔡甸其他地方一樣,即便是自駕,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程。小編走的城市繞城高速,在蔡甸收費站下到蔡甸大街、漢陽大街,之後從擁軍路向北,過古井路後來到了文正街的口子處。向裏走了一段距離,又看到最近出有蔡甸區的公交抵達,經停有c1路車子,站點是文正街蔡甸村。站牌和公交規格都不大,像老家鄉鎮上的小巴,乘坐的人不多,車子慢悠悠駛來,靠站等待再慢悠悠離開,毫無違和感。

順著文正街進去,因爲沿線是雙向兩車道的單行,所以最好是推著單車,或者純粹步行。走過街口位置,看到了幾棟舊民房,是鄉村裏很常見的自建房樣式,其在前院接駁街面的地方預留了至少一個宅基地的面積,平坦的水泥路面也和街面無縫連接。因爲空院子的存在,這一段文正街的視線顯得很開闊,哪怕有幾棵高大的行道樹遮掩,南北兩段位置的民房也盡收眼底。不時有老人從院子裏的房屋出來,然後搬出凳子坐著,純粹曬著太陽。

繼續向著文正街的西段走去,前面便是蔡甸村。從區域布局看,蔡甸村經過了拆遷,其聚集的民房,有的還是原來的模樣,有的明顯存在斷層,被馬路隔開,被空地隔開。馬路不用說,拓展路面的時候,或多或少會被改造出來,而那些空地,一定也是拆遷完了的民房,或者處于公示階段,或者已經進入規劃階段,過不了多久,只要打上施工樁基和擋板,就意味著新的商業項目落地了。城市不停發展,區域面貌改變,是遲早的事,也是必然的結果。

路過一段空地,前面的蔡甸村,還是原來的模樣。只不過因爲文正街的存在,它多了一些熱鬧,主要是車流量多,還有公交車抵達,于是南來北往的人多起來。臨街的一排民房,明明還是原來老舊的顔值,但結構發生了改變,主要是近路面的第一層樓,拆掉了原來可能存在的圍牆,鋸掉了樹冠過于陰沉的香樟樹,敞開了視野,一層樓門面變成了副食店、連鎖店、早餐店。門面的存在,讓文正街有了鮮活的氣息,熱鬧的氛圍。

對比之下,這種有門面的路段確實很熱鬧,它一般也會盡量靠近公交站點,而其他地方,還保留著最初的樣子。文正街中間段五六百米,是一排老舊的單元樓,門牌已經拆除很久,不知道屬性,但多半是企事業單位的宿舍樓。這邊一排只有四層樓,那邊一排是五層樓,樓棟樣式差不多,外牆是斑駁的灰色水泥,油煙機、金屬防盜窗、空凋外機、水泥護欄,這些都是八九十年代的特色物件與標志。生活其中的人,本身的顔值可能也在變化,曾經朝氣的中年人,進出樓道,推開門窗,俨然變成了佝偻的老年人。

文正街七百多米的位置,是一棟非常老舊的院子。院子本身的地勢很高,其前院的圍牆大門與街面連接,地基往上擡升至少有1米,但大門出奇小,只有正常金屬大門的一半。從大門破敗的樣式看,院子差不多已經廢棄,裏面長滿了綠植,一邊是一棵高大的香樟樹,基本將房子完全遮掩,另一邊有幾棵小樹,也高出了圍牆好幾米。映襯之下,院子裏的主體房屋十分隱晦,門窗完好、外牆完好,就是非常陰沉,看不到光的那種。

走過這一棟院子,前面的文正街,又出現了大片的聯排民房,臨街道建設,是80年代的典型建築。這些民房,清一色的紅磚牆黑瓦片,木質門窗搭配磚石煙囪,只有一層高度,如今,它們集體廢棄,門窗緊閉,鎖具斑駁,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城市如何發展變化,這些民房似乎完全沉睡,還留存著往日的狀態,似乎時光也可以悄然倒退,變成恍惚的年輪,寂寂無名。(喵星人日志原創隨筆文字,部分插圖未及時標注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5-27 08:58

    都是坐等拆遷的,早已在別的地方買房了,,

喵星人日記

簡介:專注旅遊隨筆文字,記錄美好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