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料」中國英勇艦長鄧世昌

赫歇爾 2023-10-17 11:08:47

1880年,鄧世昌調往北洋艦隊,派往英國接收護送“揚威”號巡洋艦回國。回國後,被任命爲揚威號艦長。1887年,他再次被派往英國接收“致遠”號,並被任命爲該艦的艦長,他還被提升爲北洋艦隊副將(提督以下兩級)。

參考資料譯自:

Hummel, Arthur W. Sr., ed. (1943). "Index" .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Paine, S.C.M.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Perception, Power, and Primacy, 200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當時,鄧世昌是北洋艦隊中唯一沒有在國外接受過教育或訓練的管帶。1891年,李鴻章視察北洋水師時,對鄧世昌訓練水兵的方式印象深刻,授予他“巴圖魯”的榮譽稱號。

鴨綠江海戰于 1894 年 9 月 17 日爆發,戰鬥初期,鄧世昌對日本指揮艦“西京丸”號發起猛烈進攻,對其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遭到吉野號、高千穗號、秋津洲號和浪速號的反擊。日本巡洋艦環繞著致遠號,與訓練有素、使用陳舊大炮的中國炮手相比,他們的射擊速度更快,命中率更高。

鄧世昌命令致遠號接近浪速號(中方記載爲吉野號)並試圖撞擊它,但被浪速號或高千穗號發射的炮彈(或魚類)擊中,引發大規模爆炸,致遠號隨後迅速沉沒。大約 245 名軍官和船員隨艦一起沉沒。鄧世昌拒絕救援,最終與他的寵物狗一起溺水身亡。

在戰後的一次會議上,北洋艦隊高層對鄧世昌拒絕救援的決定表示強烈不滿,認爲鄧世昌的行爲雖然英勇,但結果不僅損失了巡洋艦,還損失了艦長。他們擔心其他艦長會效仿鄧世昌,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因此制定了法條《海軍懲教勸善章程》。李鴻章也與北洋艦隊高層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爲鄧世昌拒絕救援而溺水的決定並不值得贊揚,並命令其他將領不要效仿。

盡管有這些負面觀點,鄧世昌的犧牲還是在中國各地激起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光緒帝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寫下詩詞:“這一天,人民流淚,你的英勇行爲,鼓舞了海軍的士氣(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清政府還追贈鄧世昌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

鄧母獲贈一塊重1.5公斤的金匾,上面刻有“養兒育女”的字樣,鄧氏家屬則獲贈白銀10萬兩作爲撫恤金。鄧家用這筆錢在老家建了一座鄧家祠堂。抗日戰爭期間,由于日本人對鄧世昌的尊重和欽佩,昭忠祠沒有被破壞。

參考資料譯自:

Hummel, Arthur W. Sr., ed. (1943). "Index" .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Paine, S.C.M.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Perception, Power, and Primacy, 200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阅读:7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