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裏“真真”,是“真的,真是”還是其他意思?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5-12 10:25:39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紅樓夢》的語言最是精妙,讀來不但口齒留香,除了詩詞文章外,並無诘屈聱牙之感。

但作爲三百多年前的小說,明清古人的說話方式與如今到底不同,有些話難免費些思量,也很有意思。比如今天講的“真真”一詞。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記得初中時學過一篇《烏進孝交租》,標題實在記不得,權且如此命名。

讓人記憶猶新的不是整篇文中豐富的田租貨物,或者當初對“烏進孝”是被賈府壓迫的老農的定位,而是賈珍的那句抱怨:

(第五十三回)“這夠做什麽的!如今你們一共只剩了八九個莊子,今年倒有兩處報了旱澇,你們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別過年了。”

印象深刻的原因,也不是賈珍話中的不滿足,或者震驚豪門地主的貪婪,而是“真真”這兩個字。

當時這篇文章記得清楚是政治老師代課,應該是選讀。

“真真”這兩個字,更是將他給難住了。

記得當時大家在課堂上還有過一番討論,這個“真真”到底什麽意思。

現代語境中,很少會用到“真真”,大家都認爲是不是多印了一個字,應該是“真是又教別過年了”。

甚至這句“真是又教別過年了”,也有爭議,都說是不是“又”也多余?

那時候十幾歲的孩子開發腦洞各抒己見,最終還是老師一錘定音,教科書不會錯,大家都當課外知識,有機會可以自己學習。這事也就作罷了。

我會銘記不忘,源于我當時看過《紅樓夢》,知道原文就是這樣。

而我有個羞于出口的觀點,“真真”是不是和我們村裏老人們常講的“真真兒”是一個意思。

之所以不確認,是我當時認爲“真真兒”應該是“針針兒”這兩個字,就錯過了探討的機會。

我們村裏老人都不是本地人,來自遼西的莊河和山東家,

“真真兒”這個詞彙,常被他們形容“清楚、真實”。

比如,形容看見某些別人不確定的東西,用“真真兒的”。

再比如,回複某些別人質疑的話,用“真真兒”作爲肯定。

我會認作“針針兒”,源于小孩子經常被父母打屁股,聚在一起形容時常用“真真兒疼”,指“特別疼,真疼”的意思,認爲是“針紮一樣疼”,現在想來很是噴飯。

言歸真傳,《紅樓夢》裏這個“真真”,是個語氣疊詞,用來加重確定的意思。

賈珍說“真真是又教別過年了”,重點是說烏進孝今年送來的錢糧太少,以前常來打擂台,今年又來打擂台,送的這點收入都沒法讓他好好過年了。

“真真是”就是“真的是”,加個“真”爲真真,是爲加重語氣。

“真真”不光出現在賈珍口中,還被命名了一個國家。

薛寶琴當日講述她與父母兄長去了西海沿子,在一個叫“真真國”的地方,遇見了一位西洋美人作詩。

“真真國”的“真真”與賈珍的“真真”意思差不多,都是強調“真實”的意思。

彼時薛寶琴才送給林黛玉一盆水仙,賈探春一盆臘梅,在潇湘館給衆人講起了這個“真真國”。

這條線索非常重要,皆因西洋美人詩中意思爲“漢家女兒思念故土”之情。

臘梅送給賈探春,引出探春杏花簽是遠嫁海外異國爲王妃。

水仙送給林黛玉,引出芙蓉花簽的昭君出塞故事,也是遠嫁異國爲王妃。

賈探春送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外號,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故事……

將上下線索結合,可知“真真國”不但是林黛玉和賈探春遠二女遠嫁的歸宿,更是林黛玉和賈探春未來的埋骨之處。

石呆子失扇子,預示賈寶玉與林黛玉“失散”。

“湘妃(潇湘妃子)、棕竹(蹤迹)、麋鹿(蕉下客)、玉竹(玉卒)”,都表明林黛玉的“葬花冢”就在二女同嫁去的真真國。

而“真真”還有說法,第三十六回,賈寶玉說:“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了”,是對薛寶钗等人勸他讀書科舉不滿,認爲女兒倒成了“國賊祿鬼”。

類似情節還有很多,“真真”在《紅樓夢》中常見,源于“假作真時真亦假”,一方面是口頭俗語,一方面也對應了“假”,作者在故意設譬。

尤其“真真國”,“真真”爲“假”,也是“真”。

其國是真,極可能就是如今的斯裏蘭卡,當初名爲錫蘭。鄭和下西洋還留在那一塊碑文。故錫蘭王子的後代(來姓人家)還在如今的泉州。

二女同嫁埋骨他鄉,肯定是“假”。

或許,這才是“真真國”的含義。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