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資産貶值,專家只是重複了常識

蕭武彈史 2024-05-14 09:34:20

#專家稱房價下降會致國民資産縮水#

北京交通大學金融學教授阮加認爲,房價是資産價格,房價下降會導致資産價格下降,從而導致全社會的資産總量下降。如果中國房價下降,會導致整個國民資産下降。

這個專家其實就講了一點常識,也被噴上了熱搜。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資産,其實無非就是房子。

房價只要不是突然短期內暴漲,而是緩慢穩定上漲,就算是資産增值。

資産增值的好處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對未來有信心,消費也會隨之增加。

如果房價像去年以來這樣,一直下降,當然就是資産貶值。

資産貶值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感覺自己的錢越來越少了,對未來信心也就更差了,也就不願意消費了。

這一年多,時機上就處于這個螺旋式下降的狀態。

所以才會出台那麽多政策,來穩房價,只是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罷了。

沒有買房的人都會幸災樂禍,因爲他們覺得這時候自己少虧就是賺了。

這麽想沒什麽問題,但問題在于,如果房價持續下跌,會帶來整體經濟形勢的下行,影響到各行各業,最終是反映到就業上。

所以說,房價太高確實是失去未來,容易讓很多人感到絕望,對未來缺乏信心。

但問題是,如果房價下跌,是馬上就會對失去一切。

比如最近高鐵漲價,一些地方的水費開始漲價,電價謠傳也要漲。

以前這些都是用賣地的收入補貼的,現在賣地的收入沒了,就只能漲價。

一些爲吃不下去的,就得減少供應,乃至放棄一些東西。

比如有些地方的公交,除了要合並一些線路,減少班次之外,漲價也是必須的。

還有中西部地區四五線城市的婆羅門們,這幾年可能都感覺很不錯,覺得歲月靜好。

但全國40%的地方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資依賴于轉移支付,如果沿海地區經濟形勢不好,上繳得少了,最終還是要傳導過去的。

而從去年以來,上海,蘇州,東莞,深圳等地,其實都已經感受到了寒意。

只是還沒有傳導到內地,所以內地還感覺不到房價帶來的經濟形勢變化。

還有這幾天到處流傳的前四個月的金融數據,流通中的貨幣也就是M0在減少。

有錢人越來越多地把資金轉入定投,以前的基金、理財等都不香了。

很顯然這是一種避險的操作。

社會上流通的錢在減少,一些基本的公共品卻要漲價,消費數據就會更加難看。

雖然CPI數據可能因爲基本生活物資價格漲價而提高,但整體消費會繼續降級和萎縮。

比如說,以前出門都打車,以後可能也會慢慢習慣坐地鐵、坐公交。

以前房價沒有暴跌的時候,很多人會有很多休閑性質的消費,後面也會減少。

這就是爲什麽一些年輕人開始熱衷于去社區的圖書館、文化館了。

因爲這些地方免費,以前他們是看不上的,覺得只有退休老人才會去,不是他們該去的地方。

但現在,他們也要去了。

既不用花錢,又可以打發時間,提供一定的娛樂休閑。

還有很多基金和理財産品,其實也是把資金投入到了房地産裏。

房價上漲的時候,這些東西很容易賺錢。

而當房價下跌的時候,到達一定幅度之後,這些東西就會爆倉。

很多人在攢夠首付之前,都可能會把錢放在這種金融産品裏,有些人可能已經虧了。

也有些房地産商會暴雷,他們開發的房子會爛尾,已經交了錢的人,可能房子還沒拿到,首付已經虧沒了。

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損失,並不是一句房地産泡沫就能打發得了的。

但在常識稀缺的年代,重複常識都會被噴,這才是最悲哀的。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5:34

    胡說八道。不要爲房價上漲辯護!

  • 2024-05-16 18:06

    房價下降,剛需一族就會對未來充滿信心!

  • 2024-05-14 11:45

    房子資産?只是黃梁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