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高育良明明有三大關門弟子,爲何最器重祁同偉?

阿三侃劇 2024-05-19 16:05:20

在貫穿《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作中的衆多人物形象中,高育良的存在無疑獨樹一幟。

他並非與生俱來的政壇精英,而是由學術界轉型而來。

這種跨界的經曆使他身上流露出常人難以察覺的書卷氣息,引人矚目。

身爲漢東大學的著名學者,他的門生遍布天下。

祁同偉、陳海、侯亮平三位傑出的學生便是他的得意門生。

他們在青春年華時,肝膽相照,情深似海,堪稱漢東大學的一段佳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三人的人生道路在中年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祁同偉擅長鑽營,陳海沉穩老練,侯亮平意氣風發。

在三人各自發展的過程中,高育良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有所差異。

盡管他多次公開表示對侯亮平的贊賞,但實際上,他最爲看重的卻是祁同偉。

憑借豐富的人生經驗,高育良比任何人都更爲深刻地洞察人性。

他深知,在我們的生命曆程中,我們所渴望實現的理想與實際能夠做到的事情往往並不相同。

高育良雖然口頭上稱贊侯亮平,但他的行爲卻表明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他的大力推薦下,祁同偉得以迅速晉升,兩年內連跳數級,直至觸碰到副省級的天花板。

在他們三位中,侯亮平最出色,陳海最爲穩健,爲何高育良卻對祁同偉青睐有加呢?

面對老師多年如一日的關懷,祁同偉給出的理由是報恩——他要報答當年梁群峰對他的知遇之恩。

祁同偉的回答,既正確,又存在偏差。

自那震撼人心的一跪之後,祁同偉徹底臣服于權力的誘惑,成爲了梁群峰的乘龍快婿。

然而,祁同偉的官場之路之所以能夠一帆風順,離不開高育良的鼎力支持。

在短短數年間,祁同偉從京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林城法院院長、省公安廳副廳長一路攀升,最終榮登公安廳長寶座。

高育良不斷爲祁同偉站台背書、助威呐喊,的確包含了報恩的因素在內。

爲了回報自己的伯樂梁群峰,他將對梁書記的感激之情轉移到了祁同偉的身上。

他爲祁同偉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未來畫卷:公安廳長——分管政法的副省長——政法委書記。對于祁同偉來說,這條通往權力巅峰的康莊大道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然而,高育良的精明之處在于,他提拔祁同偉遠非僅僅出于報恩之心。

祁同偉的境況與兩位師弟有著本質的區別。

陳海是老檢察長陳岩石之子,侯亮平的家庭背景雖未詳細披露,但想必也是權貴階層出身。

祁同偉卻與衆不同。他沒有顯赫的背景,只有一道孤獨的身影。

他自出生以來便紮根于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他漫長的職業生涯同樣也是在這個淳樸而甯靜的鄉村度過。

如果歲月如常,那麽,他很可能會被命運無情地抛在梁璐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下,就這樣被永無天日地滯留在岩台山下的某個陰暗角落。

然而,世事難料,人生如棋。當我們站在高育良的角度去審視祁同偉時,我們會發現,這既是他基因中的缺陷,同時也是他獨具特色的優勢所在。

因爲,與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陳海、侯亮平等人相比,祁同偉更加渴望一個能夠改變命運的機遇,一架通往成功的階梯,以及一座堅實可靠的靠山。

高育良深知,提攜陳海與侯亮平,只不過是爲他們的成功錦上添花而已;而重用祁同偉,卻是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如同在寒冷的冬夜爲他們送來溫暖的炭火。

畢竟,高育良自己也曾身處政治資源匮乏的困境之中,若非梁群峰書記慧眼識英才,他恐怕終其一生只能默默耕耘在那三尺講台之上。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育良與祁同偉其實是同病相憐之人;他們擁有無盡的潛能,卻總是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棵參天大樹。

高育良在祁同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正是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曆,使他深刻領悟到,那些在別人成功之後才獻上祝福的人,最終只能換來一句簡單的“謝謝”;而那些在他人困難之際伸出援手的人,卻能贏得對方一生的感激之情。

正因如此,盡管他對侯亮平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卻始終對祁同偉青睐有加。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即使侯亮平才華橫溢,陳海能力超群,但在官場的賽道上,祁同偉始終是那個遙遙領先的佼佼者。侯亮平剛剛晉升爲副局級幹部,而祁同偉卻早已一步登天,即將踏入副省級的大門。

當然,我們都知道,侯亮平身處首都北京,高育良鞭長莫及;然而,對于近在咫尺的陳海,高育良似乎並未給予過多的關注與照顧。

對于梁群峰,高育良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而對于祁同偉,高育良可謂是仁至義盡。

然而,繼承人可以悉心栽培,但權力又怎能私相授受呢?

正如沙瑞金所言,權力的私相授受是絕對不允許的,這不僅是原則問題,更是政治規矩。

高育良;從報恩開始,以審判結束。

祁同偉;起于育良,尾也育良。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