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三大冤案,幾個奇冤慘劇只講一件事:林黛玉被嫁作潇湘妃子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4-19 11:01:52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紅樓夢》續書講賈寶玉丟了玉,突然糊塗了。林黛玉病情惡化,賈母和鳳姐籌謀“調包計”,用薛寶钗李代桃僵假冒黛玉與寶玉結了婚。

金玉婚禮當晚,林黛玉“苦绛珠魂歸離恨天”,淚盡而亡。

這段描寫不可謂不淒美,卻與八十回前曹雪芹的原文線索徹底無關。

尤其是八十回前的三大冤案,早已演義出寶黛愛情悲劇的因果絕非是“調包計”。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紅樓夢》三大冤案,分別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張金哥退婚案和石呆子失扇子案。本文就講一講它們與寶黛姻緣的關系。

一,“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這個案子涉及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被拐一案。

拐子將甄英蓮養大培養好後帶出來發賣給馮淵,卻因馮淵不想“買賣”唐突了英蓮,便約定三日後正式迎娶。

不想拐子貪心人賣兩家,又把英蓮賣給了薛蟠。導致馮家和薛家搶人沖突,薛蟠縱豪奴打死了馮淵搶走香菱。

這段故事的關鍵便在于“人物”的影射和故事的伏筆。

甄英蓮隨後被薛寶钗取名香菱,徹底從“小姐”淪落爲丫頭、小妾。

甄英蓮與林黛玉、晴雯分列金陵十二钗三冊之首,晴爲黛影,香菱也是黛玉之影。甚至甄士隱一家三口便是寶黛钗三人經曆和結局的縮影。

香菱先“丟失”後賣馮淵,與之有了三日婚約。

馮淵是誰?“逢冤”也。

賈元春省親當晚,點的第一出戲名叫《豪宴》,出自《一捧雪》。脂硯齋批語[一捧雪伏賈家之敗]。

《一捧雪》中的主人公叫莫懷古,被小人湯勤忘恩負義構陷,逢冤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一捧雪》影射賈府之敗,“逢冤”的肯定是賈家,尤其指向了賈寶玉。

香菱既與馮淵有三日婚約,被薛蟠橫插一腳搶奪了去,便暗示林黛玉和賈寶玉在有了婚約後,被人“搶”了去。

《紅樓夢》中類似伏筆,是作者慣于作用的,可說比比皆是。

薛蟠字文龍,號“呆霸王”。他本人與林黛玉也有關系,後文一見黛玉而“酥倒”,奉若仙人。

薛蟠與林黛玉不可能有姻緣交集,但蟠、龍和霸王有帝王之意,如果結合潇湘妃子的名號,以及林黛玉的姻緣簽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便能夠得出一個結論:

八十回後,賈寶玉和林黛玉到了“談婚論嫁”,甚至不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差最後定親時發生了意外。姻緣被一個“帝王”橫插一腳,導致林黛玉像香菱一樣,被搶走做了潇湘妃子。

林黛玉的《葬花吟》《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詞》這些詩文,《折足雁》酒令以及她說喜歡李商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是李商隱被迫離開舅舅家,踏上未知人生旅途時的境況,都證明林黛玉最終絕不可能死在賈府,而是“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像那個在潇湘館放飛的美人風筝一樣,一去不回。

二,張金哥退婚案

王熙鳳在秦可卿出殡之時,受饅頭庵淨虛蠱惑,爲三千兩銀子包攬訴訟處理了張金哥退婚案。這個故事有兩點需要注意。

其一,張金哥與未婚夫,最在退婚後一個上吊,一個投河,悲劇設定肯定出于《孔雀東南飛》。

只是劉蘭芝是投河自盡,焦仲卿是上吊自盡,與張金哥和未婚夫相反。

而《孔雀東南飛》中,焦母貪慕權勢富貴,也爲兒子前程計,執意逼迫兒子休妻,便也與張金哥退婚案的故事主線脈絡不差。

張金哥父親同樣因貪慕權勢,想要女兒退婚再嫁,導致人財兩空的悲劇。

其實,寶黛钗三人的姻緣原型,曹雪芹毫無疑問借鑒自《孔雀東南飛》《梁祝》和《钗頭鳳》故事。

這三個故事,在《紅樓夢》裏都有提到,張金哥案是一個,薛寶钗看到寶玉去了潇湘館,追撲兩只玉色大蝴蝶是一個,林黛玉不喜歡陸遊詩,讓香菱別學又是一個。

且三個典故的共同點,都是有情人被迫分離,女方再嫁後死去。也與香菱被搶走爲妾死去對照,影射了林黛玉的遠嫁。

王夫人就像那焦母和陸遊母親,強勢導致兒子與摯愛分離不得長相守。

回到張金哥退婚案,分明指向的是寶黛姻緣破滅的“根源”,如《孔雀東南飛》一樣是母親從中作梗,姻緣悲劇的核心,是爲富貴和兒子前程計。

其二,張金哥遭遇李衙內“橫插一腳”騷擾,典出《水浒傳》高衙內騷擾林沖妻子。

借由高俅與林沖關系的破裂和權力之爭,影射長安知府與長安守備的權力之爭。更暗示寶黛姻緣因賈府未來卷入權力鬥爭而失敗。伏筆清晰而明確。

王熙鳳的幹預,對張金哥和未婚夫來說代表“無可抗力”,又與“葫蘆案”中薛蟠所影射的帝王強勢相呼應。

王熙鳳是鳳。

薛蟠是龍。

林黛玉最終被迫效仿昭君出塞,遠嫁異國做了潇湘妃子,自然是皇帝和賢德妃賈元春下旨賜婚,才讓賈府上下不得不順從。

通過這兩個冤案,基本還原了寶黛姻緣悲劇的真相。但要再加上石呆子失扇子案,就能更加清楚,甚至達到完美的閉環。

三,石呆子失扇子案

石呆子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怎麽也沒想到因家藏二十把扇子,引起賈赦“貪欲”,買賣不成被賈雨村陷害入獄,家破人亡不說,更被謀奪去所有扇子。

這個冤案是賈府親自造成,賈雨村再一次在其中做了小人和不光彩的角色。

看完石呆子案始末,很容易能認出其故事典出《一捧雪》。

石呆子就像莫懷古一樣,受奸人構陷謀奪“寶貝”而家破人亡。

《一捧雪》伏賈家之敗,讀書人參考“石呆子案”,可看到日後賈府之敗。

扇子通“散”,是《紅樓夢》裏一以貫之的伏筆。

賈府家破人亡,自然樹倒猢狲散。

但石呆子的扇子重點除了“散”的意思,更鎖定在具體的人物之上。

石呆子,與馮淵、張金哥未婚夫一樣,就影射“銜玉而生”的賈寶玉。

石呆子“失扇子”,指向的也是賈寶玉的姻緣之散。

這個案子的關鍵,不在于石呆子如何逢冤被害,而在被奪去的那二十把扇子。

原文也很有意思,曹雪芹借由平兒之口告訴薛寶钗,實際略去很多細節,卻唯獨對石呆子所珍重如性命的扇子種類如數家珍。

(第四十八回)平兒道:“誰知就有一個不知死的冤家,混號兒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二爺好容易煩了多少情,見了這個人,說之再三,把二爺請到他家裏坐著,拿出這扇子略瞧了一瞧。據二爺說,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迹,因來告訴了老爺。老爺便叫買他的,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老爺沒法子,天天罵二爺沒能爲。已經許了他五百兩,先兌銀子後拿扇子。他只是不賣,只說:‘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湘妃,潇湘妃子,就是林黛玉。

麋鹿,蕉葉覆鹿的蕉下客,賈探春。

玉竹,賈寶玉或者林黛玉。

棕竹,蹤迹,去向。棕竹生于南方,尤其東南亞一帶最多。

賈雨村插手石呆子案,結合《一捧雪》故事來看,真正導致賈寶玉與林黛玉“失散”。

平兒將這個故事講給薛寶钗聽,也解釋了[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內待時飛]。

正是賈雨村忘恩負義的出賣,導致賈寶玉、林黛玉、賈探春失散。再結合當初他背叛甄士隱,爲前程犧牲甄英蓮的葫蘆案,就會發現賈雨村又接連出賣了恩人林如海的女兒和恩人賈政的女兒。誰幫他的結局,都一樣。

但薛寶钗也正是等到賈雨村的“出手”,解決了林黛玉,才找到機會嫁給賈寶玉,並不存在“調包計”之說。

據此,石呆子失扇子案,張金哥退婚案,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便將賈寶玉“逢冤(馮淵)”被害,“失去”林黛玉做潇湘妃子的細節,全都講解清楚。

三個案子一以貫之,互爲伏筆,最終線索都指向賈寶玉和林黛玉被迫分離的悲劇結局。

關于賈探春的“亂入”,也有伏筆可查。

潇湘妃子是賈探春爲林黛玉所取。典出堯帝女兒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

賈探春的杏花簽結合判詞,也是遠嫁異國爲王妃,自然也是皇帝以賢德妃之妹賜婚。

所以,賈寶玉不只失去林黛玉導致她像劉蘭芝一樣外嫁後死去,更是同時失去了妹妹賈探春。

二女同嫁的歸宿,根據薛寶琴當初分別送給林黛玉的水仙和賈探春的臘梅後,講述的西海沿子真真國女兒作詩來看,就是盛産棕竹的西海沿子一帶,大體是如今東南亞和南亞範疇。豈不正是回歸了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

還有,賈寶玉和賈探春合作的《南柯子·柳絮》,也預示賈寶玉出家後尋蹤找到妹妹探春,並在林黛玉墳前守墓余生。

賈探春:空挂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绾系也難羁,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賈寶玉: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賈寶玉的意思,並非與妹妹約定隔年再見,而是與林黛玉的約定!找到了探春,也就找到了黛玉。

至于薛寶钗“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便源于賈寶玉已經不在中原故國,也去了西方“取經”,只是他的經是“情”罷了。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3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