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爲朝鮮和越南問題的表態令外國刮目相看

史海撷英 2024-04-26 09:24:38

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大舞台,周恩來來到日內瓦,讓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周總理的外交藝術,令外國人感歎。

在此次會議上,周恩來的一句發言,讓斯巴克胳膊向外拐,讓美國人又氣又急。那麽,周恩來在會議上到底說了什麽話,會造成美國和盟友的兩極分化呢?

周恩來准備日內瓦會議

朝鮮戰爭後,中國人民志願軍主動從朝鮮撤退,但美國軍隊仍然駐紮在那裏,繼續加劇遠東的緊張局勢。法國也對印度支那進行侵略戰爭。

中朝兩國政府和人民在爭取全面解決朝鮮問題上的堅決鬥爭。由于印度支那抗法戰爭的開展,法國侵略軍狼狽不堪,于是,美國和法國只好召開一次國際會議解決這兩個地區的問題。

朝鮮戰爭後,新中國國民經濟迅速恢複,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開展,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也使得中國成爲了維護亞洲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1954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外長在德國柏林召開會議,達成一致的協議: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問題。參與國,除了蘇聯、中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五大國參加會議的全過程之外,印度和朝鮮也都會參加。

爲了開好這次會議,周總理擠出了很多的時間,開始了系統而認真的准備。他知道相關人員搜集、熟悉、研究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情況,閱讀有關召開日內瓦會議的文件,約李克農等商談和確定中國代表團成員人選等等問題。

爲了解決朝鮮的問題,周恩來在北京兩次同朝鮮南日外相商談出席日內瓦會議的准備工作問題。

當然,周恩來還邀請胡志明來北京談,並一同去莫斯科同蘇共中央交換意見。三月底,胡志明抵達了北京。

4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主席任命周恩來爲出席日內瓦會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外交部的三位副部長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爲代表。

4月20日,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乘坐飛機飛往了日內瓦。

臨行前,周總理主持了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的“打招呼”會議。他鄭重其事地告訴大家,就算是鬧翻了都沒關系。

周恩來

周恩來一下飛機,外媒就將視線集中到了這位傳奇式人物的身上,大批記者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搶先拍照片。在這之後,周恩來成爲西方新聞報道的中心人物。

周恩來走下飛機後,面對各國記者,顯示出了他非凡的風度,他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隨後也在機場散發了他熱切期望的日內瓦會議成功的聲明。

周恩來在會場上的不俗表現

4月26日,日內瓦會議如期召開,第二天,會議便開始討論朝鮮問題。南日外務相在發言中提出了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案。一、舉行朝鮮國民議會的全朝鮮自由選舉;二、一切外國武裝力量,在6個月內撤出朝鮮;三、要創造條件以促使盡快完成以和平方式把朝鮮統一成爲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的國家的任務。

但美國卻想方設法阻撓會議達成任何協議的立場。南朝鮮代表提出要按照南朝鮮的憲法,由聯合國監督在全朝鮮進行選舉,美國代表不僅支持,還強調要由聯合國來實現朝鮮的統一。

周恩來在第三天的會議上發言,指出這個會議的目的應該是緩和國際緊張局勢,鞏固世界和平。緊接著,周恩來義正言辭地駁斥了美國和南朝鮮的主張,表示堅決支持南日提出的三項建議。

周恩來認爲,雖然與會各國的分歧仍然存在,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共同基礎是可以找到的。爲此,中國代表團建議:與會各國應該在已有的共同基礎上,努力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

然而,這天的會議由于美國和南朝鮮代表設置的障礙加以阻撓,所以這次會議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盡管如此,但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的立場仍然堅定。他們的表現也獲得了不少國家的代表的稱贊。

6月5日以後,美國加快了使得朝鮮問題無結果而解散的步伐,采取了軟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其他國家代表就範,同時在會議外散布將在15日的大會上結束對朝鮮問題的討論。

針對這些情況,中國、蘇聯、朝鮮三國代表召開會議,商討對策,一致認爲:我方必須爭取在最後一次會議上把全部的牌都打出來,就算是不能挽救,也要讓對方被動。

于是在6月15日下午,三國代表又發起了一場和平攻勢,在三人的持續一個半小時的發言中,他們提出的三個建議一下子打亂了美國的部署,引起了美國等國代表的一陣恐慌。

會議出現了短暫的沉默,美國代表史密斯建議休息,進行了長達40分鍾的休息,以美國爲首的十六國召開了緊張的對策會議。

經過周密的籌劃後,美國代表史密斯帶頭反對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的三個建議。接著,美國的盟友在一旁附和。他們企圖強行結束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會議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這個時候,場外的警衛部隊也准備好了散會的汽車。就在這個時候,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決定揭穿對方不可告人的目的。

周恩來一鼓作氣地提出中國代表團建議通過以下決議:日內瓦與會國家達成協議,他們將繼續努力以期在建立統一、獨立和民主的朝鮮國家的基礎上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

他動之以理、曉之以情的話語,牢牢地吸引著大家。一時間會場引起了短暫的騷動和竊竊私語。

顯然,周恩來的講話是被大家認可的。他的話語也深深打動了美國的盟友,比利時外長斯巴克也是一位有良知的人,他站起來響應:“周恩來的建議與我們起草《十六國共同宣言》的精神是一致的,說到頭我毫不反對周恩來建議的精神。我相信英國代表與我的其他同事持有與我相同的態度。”

聽到這番話,周恩來也不再那麽強硬,以尊重和協商的口吻說道:“如果《十六國共同宣言》與中國代表團的建議有著共同的願望,那麽,《十六國共同宣言》只是一方的宣言,日內瓦會議卻有19個國家參加,我們爲什麽不可以用共同協商的形式來表達這一共同願望呢?我必須說,我是在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中學到了這條經驗。”

斯巴克也感知到了周恩來對他的尊重,對方也給出了坦誠的回答:“爲了排除懷疑,我本身贊成以投票方式決定我們是否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的建議。”

面對斯巴克的胳膊向外拐的發言,美國代表史密斯又氣又急,但也不能在會上發作,只好幹瞪著眼看著斯巴克。

可艾登的發言卻再一次讓斯巴克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說,如果大家同意,我是否可以認爲這個聲明已爲會議所普遍接受。

會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艾登也知道自己的行爲有些不妥,便說道:“我不懂得中國建議的範圍與性質。因此,在請示我的政府之前,我不准備參加剛才有人建議通過的決議。”這句話也讓美國代表史密斯很是窘迫。周恩來本著大外交家的氣度,對眼前所發生的情況作出了總結。

雖然這場會議最終以沒有通過任何協議而宣告結束,但大家都對美國代表的立場心知肚明。

會議結束後,莫洛托夫跑步來到周恩來的面前,興奮地拍著周恩來的肩膀說道:“太妙了,太妙了!”朝鮮代表也感慨地說道:“蘇聯人將外交變成科學,而中國人使外交成爲藝術。”

周恩來

雖然日內瓦會議已經結束,但周恩來仍然爲了解決朝鮮問題而奔波著。

爲越南問題而奔波

從6月下旬開始,周恩來開始爲解決越南南北分界線問題而奔波忙碌。

他與法國駐瑞士大使進行了會談,爲了讓法國新總理了解中國外交部部長對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基本立場,他說我們希望印度支那三國能與法國建立友好的關系。

在這之後,他詢問了法國政府關于實現印度支那和平的新方案,談到了自己的意見。周恩來的兩次談話贏得了與會人員的好感,他們表示:“我們決心以一個月爲期限實現同夥,尊敬的周恩來先生,如果不成,我將提出辭職。”

在對方的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周恩來利用日內瓦會議的間隙,專程和胡志明、馬林科夫等越南、蘇聯領導人進行會談。大力協調三國領導人在越南南北分界線問題上的看法。

在周恩來的奔波和協調中,中、越、蘇三國一致認爲:在分界線問題上提出過高的要求,既不現實,又容易使美國破壞會議的陰謀得逞,因此應力爭達成妥協,迅速把戰爭停下來。

緊接著,周恩來立即投入到了調解工作中。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到了7月20日,日內瓦會議雙方代表終于取得了七點共識:(一)在全境同時全部停火的原則下,越南具體執行停火日期已協議在停戰協定簽字生效後北部7天、中部10天、南部20天。(二)越南軍事分界線確定在17線以南、9號公路以北。(三)撤軍日期,准備從對方地區撤退到集結區——9到10個月爲期限。(四)越南選舉期限確定爲2年,1955年7月由雙方協商確定選舉日期和方法。(五)老撾劃區問題,已同意抗戰部隊集合區先在11個點集結,最後結合在老撾東北的豐沙裏和桑怒兩省。(六)柬埔寨問題,采取就地停戰、政治解決辦法。(七)國際監察,已確定由印度、波蘭、加拿大三國擔任,以印度爲主席。

7月21日淩晨3:30,交戰雙方代表分別在《越南停止敵對行動協定》和《老撾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上簽字。中午,交戰雙方在《柬埔寨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上簽字。 下午三點,周恩來和其他代表出席了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最後一次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雖然關于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但卻並沒有從議程上去掉。而關于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問題,不僅達成了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還達成了關于解決政治問題的原則協議。美國代表對此也無可奈何,最後宣布不參加《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簽字,徹底被孤立。

日內瓦會議以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獲得協議而勝利閉幕。此次會議的成功閉幕,離不開周恩來的極力斡旋,人們也因此深深地佩服周恩來。一個新的外交局面和國際關系也展現在新中國人民的面前。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