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強勢好勝,誰也比不過薛寶钗,王熙鳳都得靠邊站

如玉公子 2024-05-17 23:38:17

《紅樓夢》中說到強勢的人,很多人就會想到王熙鳳。不錯,王熙鳳是個強勢的人,強的明顯不做作。不過實際上還有個比王熙鳳還強勢,只是她善于僞裝,很多人被她騙了過去。這個人是誰,不用猜了,就是薛寶钗。

薛寶钗既強勢又好爲人師,她的爭強好勝主要表現在勸人接受她的思想,隨時給人洗腦。寶玉、黛玉、探春、湘雲等人,無不受到她的洗腦勸告。

1、勸寶玉讀書

寶玉平生最厭惡仕途經濟,寶钗卻一心勸寶玉讀書,將來考科舉爲官做宰,寶玉氣得說她是祿蠹。

比如三十二回,寶玉不願意去見賈雨村時,湘雲便勸他說:“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爲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

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裏坐坐,我這裏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一向將湘雲當妹妹看待的寶玉,爲何突然對湘雲如此不客氣,讓她碰釘子?因爲讀時文八股,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獲得功名利祿,這是寶玉最爲厭惡的事情

寶玉對湘雲的不客氣,其實並不是針對湘雲,他的這番話更是說給襲人和寶钗聽的。因爲湘雲說完這話之後,緊接著襲人就說了“寶姑娘也這樣說過一回,他頭也不回地走了”。這便說明了寶钗時時規勸寶玉要上進要讀書,寶玉已經聽到厭倦了。

湘雲其實並沒有很深的功名利祿的思想,她也沒有要寶玉“走哪條道路”的想法,她的內心是光明磊落的。湘雲之所以會說出仕途經濟那番話,完全是曾經和寶钗同住,每天受寶钗的影響和說教,從而說了幾句“寶钗體”的話。

一直以來,寶钗和襲人反複以各種方法勸寶玉讀書,一個未來的二奶奶,一個准姨娘,她們一心要賈寶玉走仕途,光宗耀祖。

所以寶钗勸他讀書時,寶玉總是抵觸的,他說“好好地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鈞名潔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還有,探春要開詩社,寶玉積極響應,他說:“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自管說出來大家平章。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個話兒。”寶钗卻道:“你忙什麽,人還不全呢。”

其實,不是人全不全的問題,是寶钗看不上這種詩社,覺得這不是正事,特別對于寶玉這種男孩子來說,更是不務正業,荒廢時間。

2、展示自己無所不知

第二十二回,寶钗過十五歲及笄生日。

賈母讓寶钗點戲。寶钗爲了討好賈母,點了一出熱鬧的《魯智深醉鬧五台山》。

寶玉道:“只好點這些戲。”寶钗道:“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哪裏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寶玉道:“我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钗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是一套北《點绛唇》,铿锵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

寶玉見說的這般好,便湊近來央告:“好姐姐,念與我聽聽。”寶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挂。那裏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已,又贊寶钗無書不知。

寶钗平時隨分從時、裝愚守拙,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寶玉面前,她卻故意賣弄自己的淵博,顯示自己的才能,可知她內心的好勝與外表的守拙是完全不一樣的。

另外,第八回,寶玉到梨香院去看她那一次。當時寶玉要喝冷酒,寶钗又說出一堆大道理,暗戳戳的炫耀自己的見多識廣。

寶玉說:“不必溫暖了,我只愛吃冷的。”薛姨媽忙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飐兒。”

寶钗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若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髒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寶玉聽這話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來方飲。

對別人,寶钗的道理總是一篇又一篇的,時時處處不忘展示她的無書不知,無所不能。

3、勸黛玉不要看雜書,會移了心性

第四十二回,前面賈母帶著劉姥姥和衆人行酒令時,黛玉不小心中說出了《牡丹亭》、《西廂記》中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黛玉的失言,其他人都沒注意到,偏偏寶钗卻敏銳地察覺到了,于是寶钗對黛玉進行了一番規勸:

寶钗道:“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

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麽大害處。你我只該作些針黹、紡績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看也罷了,最怕見了這些個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

寶钗的這些話,真是自相矛盾,她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自己卻博覽群書,但又給黛玉洗腦,要她當個不讀書的文盲,公然宣稱“讀書無用論”,這個心機也是夠夠的了。

4、自作做主幫湘雲辦螃蟹宴,讓邢岫煙不要和別人攀比

第三十八回,湘雲是做東開詩社,本意只是請姐妹幾個一起樂一下,花不了幾個錢。寶钗卻來了個洗腦,讓湘雲盛請賈府衆人,包括賈母王夫人鳳姐等人都來參加。

湘雲是個簡單的人,被寶钗一說,她馬上就同意了。然後接下來的一切都聽從寶钗的安排,讓寶钗借著她的名義打辦了一場螃蟹宴,暗中對賈母進行了一次回擊。

第五十七回,寶钗見邢岫煙戴了一個碧玉珮,便追問起來。

(寶钗)問道:“這是誰給你的?”岫煙道:“這是三姐姐給的。”

寶钗點頭笑道:“他見人人皆有,獨你一個沒有,怕人笑話,故此送你一個。這是他聰明細致之處。但還有一句話你也要知道,這些妝飾原出于大官富貴之家的小姐,你看我從頭至腳可有這些富麗閑妝?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這樣來的,如今一時比不得一時了,所以我都自己該省的就省了......咱們如今比不得他們了,總要一色從實守分爲主,不比他們才是。”

她說自己七八年前也是這樣的,只是如今比不得他們了,也就是沒錢了,所以不戴了。

邢岫煙本也不是貪圖虛榮之人,只是探春給了她一個镯子,寶钗又要搬出她的大道理,要邢岫煙“從實守分”。分明是她自己多心了,卻來懷疑邢岫煙的爲人,仿佛每個人都應該按她的要求行事。

5、勸薛蟠少管別人的事

薛蟠是寶钗的哥哥,但薛蟠很多時候也得聽她的話。

寶玉挨打那回,襲人說是薛蟠說了琪官之事導致寶玉被打,寶钗回去後馬上質問薛蟠。薛蟠大喊冤枉,不承認是自己說的。

(寶钗)因向薛蟠道:“是你說的也罷,不是你說的也罷,事情也過去了,不必較證,倒把小事兒弄大了。我只勸你從此以後在外頭少去胡鬧,少管別人的事。天天一處大家胡逛,你是個不防頭的人,過後兒沒事就罷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幹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幹的,不用說別人,我就先疑惑。”

薛蟠有種屈打成招的感覺,他心中不忿,便說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道你的心了。從先媽和我說,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

薛蟠的話把寶钗氣怔了,爲此她哭了一整夜,因爲薛蟠說出了她的心裏話,她無話可回覺得自己輸了。這估計是她第一次說不過薛蟠,所以氣到痛哭。

後來尤三姐自刎,柳湘蓮跟隨道士走了。薛蟠不舍,爲柳湘蓮哭了一把。寶钗卻不當回事,

她勸薛蟠做些正經事,請那些跟著做生意的夥計吃飯喝酒聊生意,少管不相關的事。柳湘蓮的事情她們已盡力了,誰死誰生是他們的命。

6、打壓探春管家,拿賈府的錢做人情

第五十六回,探春管家時提出了興利除弊的改革方案,她偏要一次次的打壓,說探春不務實,不懂生活,沒經曆過大事。

寶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談。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不成?”探春笑道:“雖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裏都真有的?”

寶钗道:“朱子都有虛比浮詞?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辦了兩天時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把孔子也看虛了!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難爲你是個聰敏人,這些正事大節目事竟沒經曆,也可惜遲了。”

先是賣弄自己的學問,後面要安排人手承包院子時,她爲表公平又提出人選來:

“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就是茗煙的娘。那是個誠實老人家,他又和我們莺兒的娘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咱們說,他就找莺兒的娘去商議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那是他們私情兒,有人說閑話,也就怨不到咱們身上了。如此一行,你們辦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

探春笑道:“雖如此,只怕他們見利忘義。”平兒笑道:“不相幹,前兒莺兒還認了葉媽做幹娘,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好的很呢。”

誰知她提出的與她不相關的人,卻是她的丫頭莺兒的幹媽,還被平兒一口說了出來。

並且寶钗還直接做決定,讓那些管院子的婆子們,不受賬房轄治,也不用與鳳姐兒去算帳,一年不過多拿出若幹貫錢來上繳就可以。

拿賈府的錢做自己的人情,還真是會做人。

還有香菱想要學詩,她卻勸香菱不要得隴望蜀,要安分守己。因爲夏金桂的折騰,薛姨媽要賣香菱,寶钗說我們家從來只有買人,沒有賣人之說。寶钗這句話雖然救了香菱,不過也證明寶钗的強勢。

在薛家,寶钗說一別人不敢說二,薛姨媽薛蟠基本上都是聽她的,也必須聽她的,因爲不聽的話,她有辦法給他們洗腦,直接接受她的話爲止。

綜上,寶钗這個人好勝又強勢,什麽事情又不願落于人後,但凡輸了一份,必定要找時機贏回來。

大家都知道鳳姐這個人強勢,連賈琏都要讓她一步。其實鳳姐只不過就是善妒,不准賈琏找其他的女人,希望和他一生一世一雙人。但對賈琏的其他事,或對其他人的事,鳳姐並不強求都要按她的意願去做。

但是寶钗不一樣,她表面看起來溫柔賢淑,無毒無害,但實際上是個洗腦高人,抓到個人就對人家進行PUA,讓人接受她的思維,按照她設定的路線去走。寶玉娶了她之後,就是受不了她孜孜不倦的勸學,最後離家出走了。

2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