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解放軍爲何要推遲3天進城?聶榮臻笑道:主席用心良苦

南書房 2024-03-14 21:13:01

1949年2月22日,前國民黨華北地區最高軍事負責人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解放後來到了黨中央駐地河北西柏坡,毛主席親自接見了這位愛國將領。

傅作義看到艱苦樸素的毛主席,第一時間坦言,自己有罪,對人民犯下了很大的錯誤。

毛主席握緊傅作義的手笑道:“傅作義將軍,以前的事,我們一概不談,北平能夠免除一場戰爭,你對人民是有功勞的啊!人民會永遠記住你的。”

傅作義的西柏坡之行持續了三天,三天裏,周恩來、朱德都抽出時間接見了他,並對傅作義和平起義之舉,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想起北平和平解放後共産黨種種愛民舉措,想起毛主席下達的那道推遲三天入城的命令,傅作義喃喃自語道:“有如此艱苦樸素,愛民,睿智非凡的領導人,蔣介石怎麽可能不被打敗呢?”

一、傅作義沒有下定決心和平起義

1948年,遼沈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百萬大軍入關,一時間,東野兵鋒直指天津。

在天津戰役打響之前,考慮到傅作義抗戰時期的愛國表現,爲保證北平這座六朝古都免受戰火摧殘,毛主席特別指示東野司令部,應最大可能和平解放平津戰事。

1948年12月19日,東野參謀長劉亞樓代表解放軍,在河北薊縣,首次和傅作義的兩位和談代表崔載之和李炳泉進行會談。

在這次會談中,劉亞樓提出了幾個和談條件。

一,傅作義麾下幾十萬大軍,無論是他的嫡系軍隊,還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必須無條件放下武器,不准任何人保存軍隊。

二,如傅作義和其部下選擇和平起義,解放軍會保證傅作義和部下的個人生命和財産安全。

三,如蔣介石中央軍破壞和平起義,傅作義要逮捕他們。

當傅作義的兩位代表將這個條件發給傅作義時,客觀地說,他當時心裏是有些不滿的,要知道,此時的傅作義,還控制著平津大部分地區,最重要的是,傅作義麾下還擁有至少四十多萬精銳部隊,其中天津十幾萬,北平城25萬人。

傅作義認爲,以自己的實力,是完全可以得到更優厚條件的。

拿到和談條件後,傅作義給崔載之和李炳泉二人回電,傅作義指出,目前北平城暗流湧動,蔣介石的特務活動非常猖狂,更爲重要的是,北平城內中央軍人數,要比他的嫡系軍隊要多很多,以當前之形勢,起義時機還不成熟,很顯然,傅作義此時並沒有下定決心起義。

傅作義所說的的確是曆史事實,查閱曆史資料可以發現,當時北平城內,中央軍超過15萬人,傅作義嫡系人馬只有六七萬人,而且傅作義嫡系軍隊中的35軍和104軍,在此前一系列戰鬥中,已經損失殆盡,現在的35軍和104軍,新兵居多。

北平城內的中央軍幾個兵團司令,如李文等人不但手握兵權,而且對蔣介石忠心不二,如傅作義要逮捕他們,搞不好北平城就會陷入一陣混亂,這是傅作義不想看到的。

當然,傅作義本人,對守住北平還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方面傅作義手中可動用的兵力足足有四十萬以上,其次,北平城城防堅固,糧草武器裝備充足,蔣介石也多次給傅作義發電稱,南京方面將全力增援。

因此,傅作義存著靜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的心思。

二、傅作義下定決心起義

然而,東野29個小時幹淨利落拿下天津,讓傅作義幻想頓時破滅,此時傅作義和他麾下的將領們才明白,如果和解放軍對抗到底,他們只有死路一條,天津解放後,除了少數幾個蔣介石死忠,大多數將領都有了起義的心思。

爲了讓傅作義同意和平談判,我黨派秘密黨員傅作義女兒傅冬菊,親自進入北平做思想工作。

1949年1月18日,東野代表蘇靜同志和傅作義進行了一番會談,最後二人達成了18條具體的和平協定。

1月21日,北平和平起義工作正式展開。

爲了穩住蔣介石嫡系李文等人,傅作義在啓動起義工作後,一方面加強司令部警衛,一方面親自和中央軍將領談話,面對東野多達90萬人的圍城兵力,這些中央軍將領也感到了害怕。

與此同時,傅作義承諾,只要他們不幹涉起義,傅作義同意他們坐飛機離開北平。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傅作義的25軍分批撤出了北平城。

1月31日中午,東野41軍正式接管北平城防工作。

三、推遲三天入城

在東野代表蘇靜同志和傅作義達成和平起義條件的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1月19日,聶榮臻和羅榮恒二人將這個好消息電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電報後,臉上露出了微笑,他對一邊的衛士李銀橋說道:“電告聶、羅二人,在傅作義部隊全部撤離北平城後,東野入城儀式推遲三天,就在2月3日這天入城吧!”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特別囑托,入城部隊一定要經過東交民巷。

收到這份電報,聶榮臻和羅榮恒最初並沒有領會毛主席的意思。一直到2月3日這天,他們才知道毛主席的用意。

2月3日,聶榮臻看著部隊緩緩進城,看著東交民巷那些外國人那緊張的表情,聶榮臻笑著對一邊的羅榮恒說道:“毛主席真是用心良苦啊,1月29日是今年農曆春節,推遲三天入城,毛主席這是讓北平城老百姓過一個好年啊!有如此愛民之領袖,我黨怎麽可能不取得革命的勝利呢?”

羅榮恒點頭道:“是啊,毛主席讓隊伍經過東交民巷,也是一步妙棋啊!看到如此強大的軍隊,我想他們不會無動于衷的。”

1950年,在新中國成立不到半年後,毛主席強硬收回了有外國駐軍的英美等國在東交民巷的兵營。英美等國雖然抗議不斷,可是,面對強大的新中國,他們最終還是乖乖地交出了兵營。

1955年大授銜時,有人對傅作義沒有被授銜有一些看法,一些人認爲,以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上的功勞,哪怕是授予上將都是足夠的,對此,毛主席曾說道:“一個上將怎麽配得上傅作義同志的曆史功績。”

而毛主席之所以沒有給傅作義授予軍銜,一方面是因爲傅作義已經擔任水利部部長這個政府工作,已經脫離軍隊。一方面,出于一些政治原因,毛主席才沒有給他授銜。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二十多年裏,傅作義雖然馬放南山,可是他爲中國水利事業,同樣作出了巨大貢獻。

28 阅读: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