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劉橋鎮:“善治”+“巧治”不斷提升生態水環境質量

揚眼 2024-05-20 19:26:17

近年來,隨著長岸村河道管護工作的持續深入,一條條河流的蝶變、一處處水域的美景,爲越來越多長岸村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河道煥新 “濁水”變“清波”

挖掘機重複起落打樁、壓實岸坡……近日,在劉橋鎮長岸村新生豎河旁,工人和機器配合快速推進生態護坡工程。“等基礎護坡結束,河道兩岸還將配苗木花卉點綴,在護坡的同時,進一步美化環境。”長岸村黨總支副書記沈泉林介紹。

今年3月,長岸村正式啓動了新生豎整治工程,通過對兩岸河坡及河面的漂浮垃圾、亂堆亂放、水阻物等問題進行整治,再通過生態護坡工程,對岸坡進行加固、美化,打造“岸綠、景美”的生態風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像新生豎河這樣河道“整”“護”一體推進,做到水系暢通、綠化到位的農村河道整治工程,在長岸村已成爲常態。今年,長岸村將加快建設農村生態河道,預計提升原生態河道2.8公裏,打造出了一條條“造福村民的幸福河”。

全域治水 保水暢河清

“把村裏小溝小渠都打通了,以前的臭水溝、臭水塘成了活水,水也變清了!”“新整治的河道和家溝家塘‘四季不斷流、天天水暢通’。”在長岸村,村民對河道整治工作贊不絕口。

水環境治理,重要在“治”,關鍵在“養”。與新生豎河相同,位于長岸村的新躍河段也是一條生態河道,爲了保持河道的幹淨整潔,長岸村采取了一系列管護方法。“我們發動黨員先鋒和群衆代表力量,利用村廣播及宣傳欄進行宣傳,鼓勵村民自發清理河坡枯死樹、惡性水生植物,引導村民不墾坡種植,自覺愛護好河道。”長岸村黨總支副書記沈泉林說。

打通水系不通的“堵點”、消除病險涵洞的“痛點”。長岸村堅持全村水系治理一盤棋,去年全年累計投資近3萬元用于水系連通工程,通過埋設管涵等方式,切實將所有家溝家塘與三四級河道的串聯串通。較好實現了“清水環繞潤長岸”的美好願景。

水系相連延幾裏,生態宜居惠千戶。“水系連通後,河水流動起來了,水比以前清多了,沒有異味了,我們也願意在河邊轉轉了。”家住附近的村民袁美芳說道。水系連通,不僅帶來環境的變化,而且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共抓共建 護水清岸綠

在長岸村長司路,沿著一條筆直敞亮的水泥路一路前行,只見村居錯落有致、房屋幹淨整潔、彩繪牆色彩鮮豔。在一條小河邊,筆者看到有村民蔣軍正在打撈河道裏的雜物。“我家就住在河邊,看到有髒東西,我就會順手撈起來,現在已經成爲一種習慣。”

蔣軍的積極主動,源于長岸村全面推行的“沿線村民全員參與”的河道長治久清管護機制。“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說著簡單,如何才能真正調動群衆的積極性?答案就在蔣軍日常的又一個舉動中。

“李大爺,前段時間進行河坡除草積累的積分,別忘了去積分超市服務中心兌換獎品。”“知道了。”在日常的巡查中,蔣軍經常會提醒周邊鄰居,及時兌換勞動積分,他告訴筆者,將積分制與河道管護工作相結合,這種“人人攢積分、分分有獎品”的激勵模式,很好地調動了群衆參與河道管護工作的積極性。現在,家門口的居住河愈發幹淨了。

一泓清水,來之不易,生態治河,久久爲功。如今,村民家門口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態河道。接下來,長岸村將多措並舉持續推動水環境治理,全力打造更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以一條條美麗河道持續扮靓幸福之村。通訊員 查潔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