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軍即將改編公安部隊,因何逆天改命?軍長秦基偉光芒耀眼

兵說視界 2024-04-19 09:39:55

#開國將帥解讀#

作者:相忘于江湖

聲明:兵說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在四大野戰軍中,有幾位王牌軍長在個人發展進步上堪稱後來居上。

比如,一野4軍首任軍長張達志,二野15軍首任軍長秦基偉,三野31軍首任軍長周志堅,四野47軍首任軍長梁興初,都是各個野戰軍後起之秀的突出代表。

在這4位後起之秀中,秦基偉和周志堅都出自鄂豫皖。

在土地革命、抗戰和解放時期,年輕3歲的周志堅表現和老大哥秦基偉都很耀眼。大授銜時,周志堅獲3個一級勳章,而秦基偉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但新中國成立後,秦基偉實現彎道超車,原因何在?

【開國中將秦基偉】

秦基偉和周志堅都是湖北人,分別來自紅安和大悟。

年長3歲的秦基偉參加革命早,但土地革命時期的職務進步較慢。

秦基偉出生在湖北紅安一個貧農之家,8歲喪父,10歲失去哥哥,小小年紀就經曆了人世間的苦,貧苦人家的男孩從小從事的農作勞動他都幹過。

紅軍時期,秦基偉13歲參加黃麻起義,15歲參加紅軍。

這樣的資曆是難得的,他還擔任過團長、師長,參加了西路軍。抗戰時期,秦基偉擔任過八路軍129師秦賴支隊司令員、新11旅副旅長、太行1分區和軍區司令員。

周志堅的革命資曆也很深。

周志堅12歲就參加了遊擊隊,16歲就加入了組織。紅軍時期,周志堅的最高職務也是團長、師長,但和秦基偉的補充師師長不同,周志堅當的是主力師師長。

抗戰時期,周志堅擔任過豫鄂挺進縱隊的參謀長、新四軍5師13旅旅長,是李先念麾下一員能征慣戰的得力幹將。中原軍區成立後,周志堅任1縱副司令員(司令員王樹聲)。

【開國中將周志堅】

解放戰爭時期,周志堅也領先秦基偉半個身位。

1947年8月,一個新的縱隊在河南博愛縣成立。

這支劉鄧大軍的後起之秀,就是太行軍區9縱,司令員秦基偉,政委黃鎮。

秦基偉和9縱的任務,是跟隨陳赓4縱一起強渡黃河、挺進豫西伏牛山,和東翼的陳粟大軍一起,戰略上配合劉鄧大軍南下大別山。9縱在經曆洛陽、南陽、鄭州和淮海戰役後,整編爲二野15軍,隨後參加了渡江和西南戰役。

但是,秦基偉和15軍一直給13軍、14軍打下手,解放初期也被列入地方化的計劃,准備改編爲西南軍區公安部隊。而同一時期的周志堅和31軍,則後來居上,名聲大震。

【新四軍5師13旅旅長周志堅】

三野31軍的前身,是華野成立最晚的13縱,出自膠東軍區。

中原突圍以後,李先念擬調周志堅到陝南地區的老部隊。但是,周志堅向朱老總請命,主動要求到陳毅所在的山東新四軍軍部,最後和主席告別後,轉入了山東解放區。

13縱成立伊始,就參加了許世友指揮的膠東保衛戰,隊伍得到了鍛煉。到了解放戰爭的關鍵節點濟南戰役,13縱37師109團率先突破內城,13縱也從偏師躍升爲主力縱隊。

周志堅的13縱(31軍)作風強硬戰鬥力彪悍,逐漸淬煉成三野王牌之一。

【秦基偉將軍(中)指揮部隊行軍】

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秦基偉和周志堅表現都很出色。

在參加圍攻黃維兵團的中野7個縱隊中,陳赓4縱戰果最大,而秦基偉9縱則第一個攻入了黃維兵團部。在這場強強對話中,中野9縱遇到了敵10軍75師223團。

敵223團的前身是黃埔系11師32團,陳誠起家的部隊之一,也是黃維、胡琏依賴的“殺手锏”,防守雙堆集東北的要點張圩子。秦基偉親臨一線,動用9縱壓箱底的26旅76團,配合土工作業和“沒良心炮”,硬是把敵223團一口一口吞了下去。

和“瘦狗拉硬屎”的二野9縱慘勝不同,周志堅的華野13縱因爲擅長打阻擊,在淮海戰役先後6次被粟裕委以重任,每一次都圓滿完成任務,可以說出盡了風頭。

粟裕一調周志堅,13縱神兵天降曹八集,徹底堵死黃百韬西撤退路;二調周志堅,13縱急進靈璧,星夜拿下縣城就地阻擊李彌、劉汝明兵團的東進援軍。

粟裕三調周志堅,是追擊李、劉兵團;四調周志堅,是截擊逃跑的杜聿明集團;五調周志堅,是配合中野3縱阻擊吳紹周85軍;六調周志堅,則是協同華野7縱合攻雙堆集。

【抗美援朝時期的秦基偉】

秦基偉的15軍和周志堅的31軍,都出身顯赫。

秦基偉二野15軍(中野9縱),和二野11軍(中野3縱)、12軍(中野6縱),都出自抗戰時期貢獻巨大的太行山軍區;周志堅三野31軍(華野9縱),則和三野27軍(華野9縱)、四野41軍(東野4縱),都出自許世友的膠東軍區。

抗戰時期的太行和膠東軍區,淬煉了一批勁旅。

有意思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15軍和31軍,一個參加了抗美援朝,一個則長期駐守海峽之濱;一個時勢造英雄,轉爲唯一的空降軍,另一個則擔負解放海峽兩岸的重任。

15軍軍長秦基偉的曆史機遇比31軍周志堅更好。

建國初期,15軍面臨地方化,由于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秦基偉3次主動請纓,讓15軍逆天改命,避免了被裁撤的命運。上甘嶺戰役一戰成名,一躍成爲赫赫有名的“千歲軍”。同爲開國中將,秦基偉也後來居上超越了周志堅。

秦基偉先後擔任成都軍區、北京軍區司令員,1984年國慶35周年之際,擔任了閱兵總指揮。1988年我軍恢複軍銜制以後,防長秦基偉則被授予上將軍銜。

秦基偉的職務後來領先,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雖然同爲紅軍時期的鄂豫皖戰友,周志堅起初還領先半步,但抗戰初期紅軍改編以後,秦基偉到了八路軍129師,周志堅在新四軍5師,在兩個“山頭”上幹部發展路徑存在差異;

第二,秦基偉一直在劉鄧麾下,而周志堅在中原突圍後,從新四軍5師轉入了山東解放區,這類似于《亮劍》中從中野劃歸華野的李雲龍,多少是受影響的;

第三,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大大震懾了美聯軍,極大地振奮了全軍士氣,打出了國威軍威,這一標志性的勝利,給秦基偉和他指揮的15軍重大加分。

當然,八路軍129師劉鄧首長對老部下秦基偉的欣賞和提攜,這也是極爲重要的因素。

【秦基偉與老首長鄧政委】

參考資料:

1、《秦基偉回憶錄》,秦基偉著,解放軍出版社;

2、《峥嵘歲月》,周志堅著,鹭江出版社;

3、《大授銜:1955共和國將帥授銜檔案》.歐陽青著,長城出版社。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

0 阅读:20

兵說視界

簡介:聚焦國際風雲,深耕戰爭軍事,獲評“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