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後東北人,婚後帶一家人遊全國,在路上擺攤賺路費,自由自在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3-06 15:40:30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445位真人故事

我是不羁的風,東北沈陽人,讀書、自駕遊10年,走遍中國33個省份,累計11萬公裏,懂得教育孩子,有幸福家庭,活得也算通透,別人焦慮的時候,我早已知道,並去實踐我認爲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事:生命、健康和自由。

我職高畢業,開過網店,在沈陽大學商場做手機貼膜,工作枯燥無味,我簡直受不了,自嘲是“苦命天選打工人”,那時候一年也能收入小幾十萬,但是不舒服、不自洽。

比起物質上的貧瘠,精神上的空虛更可怕。我想到了一些新鮮事物,跳傘、潛水、自駕遊……說做就做。畢竟,想,全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一開始身邊人不理解,甚至反對,覺得我“不務正業”,但我堅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也是這些經曆救了我,現在心態好,生活幸福,不再抑郁、焦慮。老婆理解並支持我的決定,我一般是跟老婆、孩子趁著假期自駕遊,兒子沒怎麽上過幼兒園,基本一直跟我在外邊旅遊,現在二年級,老婆現在全職帶娃。

(我們一家三口)

我,87年生人,沈陽人,我是沈陽皇姑的,妻子是沈陽鐵西的,現在我們結婚九年多了,認識9年之後才結婚,當時上學,愛上網,偶然間在網上和她聊天。後來就見面了,見面的感覺挺好,性格也合得來,就在一起相處,處了挺長時間。那個時候也小,也沒著急結婚,在一起磨合了很長時間,終于我們結婚了。

我感覺一旦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磨合期過了之後,就像親人,特別合得來,當然,有親人的感情,更有戀人之間的愛情。

(我和老婆第一次自駕,途經山海關老龍頭)

我老婆經常跟我說一句話:“我們以後哪怕有一塊錢,也沒關系,有一塊錢就享受一塊錢的快樂。”

她是一個特別懂得知足的人,婚後也挺溫柔賢惠的,遇到什麽事情都互相有商有量的。

我心態也是挺好的,樂于享受每個當下,我不會焦慮未來兩年、五年以後還沒發生的事情,不要求自己必須有一個規劃,畢竟很多時候計劃不如變化快。

我把每一個當下活好,那麽每一年我都能活好。

這是我自駕遊過程中特別深刻的體會。出發之前有很多人想去計劃、想去准備,但是通常都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計劃。另外,在自駕遊的過程中,本來就是每天不可避免會遇見各種問題,這是准備不了的。

(自駕遊前一些基本的准備,還是需要的)

旅行的契機,得從2014年說起。2014年我跟我老婆結完婚,准備度蜜月,我們選擇了說走就走的自駕。

2014年10月份,趕上十一高速免費,我跟朋友先上內蒙古赤峰,往克什克騰旗草原去玩,我和老婆當時還沒有孩子,基本上什麽都沒准備,就帶個行李箱,塞了幾件普通衣服。

出發之前我們甚至沒把目的地確定好,就知道個大概方向,先到山西太原,後面到了西安,之後又去了成都,在九寨溝玩了一圈,這次旅行一共28天,從此埋下了自駕遊的種子。

(最新的旅行地圖)

如果真要准備什麽,那良好的心態算一個。比如我開車累計開了六七個小時,有點疲憊了,餓著肚子,晚上還要找住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多多少少會煩躁,但我不會。

很多人會說結婚前要經過一場長途旅行,看清對方的缺點、價值觀,比如我喜歡的東西你不喜歡,兩個人在面對旅行中的問題處理態度和方式迥異……

我和我老婆就有些不同,她更喜歡美食,我更喜歡人文。不過在基本的問題處理上,很默契,也不影響感情。

(一家人在北極村)

有一次在江蘇旅行,我和老婆把帳篷都搭好了,那時天已經很晚了,都准備睡覺了,但突然遇到下雨、刮大風的天氣。很快,帳篷就開始飄搖,我們沒有慌張無措。

那時候孩子睡著了,我們兩人一開始選擇撐著帳篷,生怕帳篷倒,但是撐了一會實在是累得不行,開始氣喘籲籲,我們想這麽扶下去也不是個事兒,風刮得特別大,感覺都七八級了,根本扶不住。

于是,我們趕緊把帳篷收完,然後放回車裏邊,全程還挺默契的,收完帳篷,我們就躲進車裏,之後就開車去找酒店住了。

旅途中還有很多難忘類似的經曆,每每回想起來就覺得特別有意思。

不能說在持續旅行的兩年時間裏,我和老婆從來不是吵架,我覺得夫妻之間不可能一直沒有矛盾的。有些時候,我老婆在花銷方面嫌貴,她會發點牢騷,但我們從來不會幹架。

(兒子在濟南著名景點趵突泉留影)

我現在有工作,在學校商場裏做手機貼膜等維修保養工作。旅行也多是趁寒暑假出來,寒暑假能放40天,臨近放假我就會關店,計劃出去。

去年1月份和老婆、孩子去哈爾濱雪鄉轉了一圈,去年7月份,出去了42天,去了山東、山西、天津和北京。

不少朋友還挺羨慕我的,覺得我打工的時間能自由支配,不像他們挺多人,都是固定的工作時長,甚至加班也是常有的事。當然除了羨慕,也有反對的聲音。

(泰山留念)

“你在外邊你花什麽呀?”

“還提前關店,你這不務正業啊。”

“你就應該有個固定的工作,別整天往外面跑去玩,那不亂套了!”

“你光指著之前攢下的錢去遊玩,錢花完了看你怎麽辦!你要坐吃山空啊。”

“還帶了小孩子旅行,你這不行啊。”

……

他們會認爲工作賺錢養家才是應該有的生活方式,不過這方面我老婆還是很支持我的。

(到達珠峰大本營)

旅行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是雲南的西雙版納,我在那兒住的時間特別長,一共去過兩次。

第一次是2020年1月份,我先去北海,那時遇到疫情,于是我就在北海過的年,疫情爆發,那時全國景區都關了,很多人都往家跑,我直奔雲南去,那邊先待一段時間,我去到西雙版納的景洪市,待了兩個月,等麗江那邊景區開了,才出去。

第二次去西雙版納是2021年11月。我認爲西雙版納特別好,綠化好,氣候也挺好,適合過冬,待著特別舒服,那邊都20多度,最高氣溫也不像三亞那麽熱。三亞都30多度,晚上特熱,但西雙版納不一樣,晚上就十七八度,所以我對地方挺喜歡的,水果也挺多,以後肯定會再去。

(走遍天涯海角,收獲不凡人生)

剛開始自駕遊,父母雖然不反對,但是很擔心,畢竟帶著小孩,路途那麽遠,在外邊經常開高速、上國道,免不了擔憂。2019年,那時孩子才三歲半,我媽說:“你坐飛機出去吧,別開車了,不放心。”

我能理解我媽,畢竟那麽遠,到三亞還得坐渡輪,自駕都3000多公裏,也確實不放心。

(搭帳篷、野餐,都安排的妥妥的)

不過後面漸漸好了,家裏人也放心了,不放心又能如何,最主要的還是我熱愛自駕遊,我開車不知疲倦,而且我喜歡露營,能在不同的城市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

情緒也挺穩定的,路上也注意安全,安全自駕遊的次數多了,爸媽也就不說那些擔心的話了。不過我會一直注意安全,不論是出于遵守交通規則,還是對自己、父母家人負責的角度。

說到對家人負責,除了日常一些照顧,我對我家兒的教育,也挺上心的。我這人比較隨性,還得益于我的原生家庭。

我父母和我一樣,他們從小對我的約束也不是特別嚴,讓我心態上比較自由,我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我一直跟他講:“人這一輩子什麽最重要?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健康,第三是自由。”

(我們很幸福)

現在很多孩子,受不了挫,有的孩子遇到一些學習問題會受不了,可能會想著離家出走,甚至投河、跳樓等。我從小就告訴他,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違法,因爲違法,就會受到處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追求自由也不能違法,犯錯誤了,就會損失掉一些人生的自由。

這裏我把“自由”也加在“人生三大事”裏面了,我希望兒子明白,要善于自己做決定,認准的事,就一定會做到。

健康不光是身體要健康,心態上也要健康,不管在學習還是其他方面,都要積極向上,包括以後遇到什麽問題,都要用最好的心態去面對他,多跟爸爸媽媽傾訴,爸爸媽媽會積極幫你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挫折。

我會在特定的環境之下,進行知識的傳輸。我會帶孩子路過奉節的白帝城,讓他聽一首《早發白帝城》,讓孩子身臨其境去感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老婆和兒子在白帝城合照留念)

我會在奉節的小寨天坑,跟他講井底之蛙的典故,讓他在井底仰望。在天坑的底下看上面就是個圓,只能看到一部分的天。

我就跟他講:“如果你從小就生活在這裏,只會認爲你頭頂上的天就這麽大點兒,但是實際我們從上面下來這個天坑之前,你知道世界有多大。老鷹、鴻鹄、燕雀在天上飛,如果它們路過這個井口了,那它們認爲的天空和肯定和你認爲的不一樣,這就是眼界的區別。”

日積月累,這些道理會被他吸收,漸漸成爲他生命的一部分。

(我和兒子在填坑,仰望天空)

身邊的人也會好奇我這些育兒的理論都是從哪兒來的,一是來自我的父母,二是來自書籍。我比較愛看書,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在大學工作那幾年,閑暇時間都會看書或刷視頻,比如學習樊登育兒方面的新觀念。

(孩子在學校的繪畫,畫的布達拉宮)

我當初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是出發。在大學工作的時候也抑郁過,找不到人生的希望,每天就是給手機貼膜、配件等維修類的工作,工作內容枯燥無味,每天都窩在店裏,不知道這日子什麽時候才到個頭兒,這種日複一日的生活我一點都不喜歡。

我試圖改變,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的自駕故事被沈陽融媒報道)

2017年,我30歲,上大連的星海廣場蹦極。2019年,我自駕去廣東陽江一個跳傘俱樂部去跳傘,我無比清楚地記得那時從4000多米飛機上跳過來,感覺特別刺激。

後來,又去三亞的蜈支洲島潛水,我想把這些我從來沒體驗過的都體驗一遍,包括我在沈陽玩滑翔傘,一個傘在山坡上,跑完之後就能飛起來,感受特別好。

(我和兒子體驗跳傘)

旅行就像一個解藥,真正的旅行,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多遠的地方,其實真正的旅行還是向內求的,就是你在旅行真正能感悟到什麽東西,收獲了什麽精神上的財富,這個比任何物質的財富貴重得多。

(我在潛水)

三年裏我努力,也能掙個幾十萬,但我沒這麽做,旅行我花了小三十萬了,我覺得這些錢花得值。

前面朋友的反對雖不無道理,畢竟普世價值觀上來講,每個人多少還是得按照一定的節奏和一定的軌道去生活的。但是,人本身,一定得這麽活著嗎?

我出發的初衷就是和老婆能帶孩子一起,有走遍全國的經曆,去體會和記錄美好生活。

主要是記錄,我從來沒有去商業化我的旅行經曆,我拍的是我想看的東西,我並不願意拍一些噱頭的東西,讓別人去看,引起評論。我不喜歡劇本,不喜歡套路。

(旅行途中遇到“驢友”)

如果這三年旅行,能掙個幾十萬,但我缺少了旅行的經曆,失去了很多陪伴孩子、陪伴家人的時間和精力,只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這個拍攝上、放在商業化變現上,反而是一種遺憾,我不喜歡這樣。我現在就想等我孩子長大後,回到沈陽好好做生意。

當然沒有物質,也不能支持起精神與理想。旅行期間,我也做一些小生意。在西雙版納蘭昌江邊大象公園,有小孩玩具,泡泡液、風筝,那個時候我和我兒子說:“咱們也進點兒這個賣。”

于是我倆就上當地的批發城去,進來不到300塊錢的。

第一次擺攤那天是周末,小孩特別多,稍大的10元風筝賣35元,小的賣25元,泡泡液進了兩板,寒假那一個多月也賣了不少,每天能賣個二百塊錢,一邊玩一邊賺。

(旅行路上,我們樂得自在)

下一步我准備去台灣,也可能會去國外轉一轉。中國台灣島我是必須要去的,現在辦台灣通行證不好辦,港澳通行證好辦,但台灣現在不好辦,沒有機會去,要有機會肯定會去看一看,畢竟那是我們的領土,有我們的同胞。

走遍中國,我必須得去台灣,想去台北博物,還有日月潭,在小學課文裏邊也學過,印象特別深。我對四大文明古國感興趣,也打算去埃及、印度、羅馬等地方。

這份旅行經曆,對我是一種莫大的收獲,並不是說人的每一步都是對的,有的人沒上大學,有的人沒考到公務員,沒考到事業編,但你收獲了跟別人不同的人生經曆。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上這麽多人,不可能千篇一律的都一樣。對自己的人生,要學會體驗、學會創造,也要學會知足。

新的一年希望平平安安的,什麽都沒有家重要,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夫妻關系長長久久、孩子快樂成長。

【口述:不羁的風】

【編輯:大音希聲】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