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沽名釣譽,明朝滅亡後東林黨人還鬧出內讧,錢謙益則直接降清

史海撷英 2024-03-24 18:28:33

明朝末年與大宦官魏忠賢殊死較量的東林黨人在影視劇中包括後世評書小說中,動辄被樹立起了“君子”形象。那麽,這樣一群忠于大明、與腐敗宦官集團做決死較量的群體,隨著大明王朝的滅亡,他們又經曆了怎樣的遭遇,爲何會在明末之後銷聲匿迹?

所謂的東林黨人,是興起于明朝後期的一股政治力量,主要成員由江南士人構成。

關于這一政治集團的曆史評價,後世存在諸多爭議,有人認爲東林黨人是曆史上“君子集團”的代表,在顛覆明末宦官集團的鬥爭中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代表了古代儒家讀書人的風骨。然而,同樣有一種聲音認爲,東林黨人其實屬于是沽名釣譽之輩,他們的種種行爲直接或者是間接推動了明朝的滅亡,最終讓漢人江山被滿清占據,屬于是民族的罪人。

東林黨人的主要成員被魏忠賢以及宦官集團掌握的黨羽勢力經過調查整理之後寫成了一部《東林點將錄》,分別記載了東林黨人108名主要成員資料,分別對應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

這些東林黨人的結局各有不同,在明朝滅亡之前,被魏忠賢集團直接迫害致死的總共16人,另外還有3人是因爲開罪崇祯帝被賜死。

明朝雖然是直接亡于李自成大軍之手,但是,東林黨人中,直接或者間接死于闖王大軍的,只有兩位。

在《東林點將錄》中,對應“雲裏金剛宋萬”的宋詩襄曾經擔任順天府尹,在李自成大軍進攻山西運城一帶時,自己已經是處于被革職賦閑的狀態,因爲堅決不投降李自成,最終被農民軍在運城聞喜問斬。

另外一位名叫李邦華的東林黨人,其對應的水浒英雄是“病尉遲孫立”,此人屬于是東林黨人中極少數幹吏。在抵抗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邦華首先是及時處理了左良玉所部的嘩變,隨後又力主遷都南京,而且還制定了一套相應措施。只可惜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隨著闖王攻入北京,李邦華選擇自缢身亡。

隨著清軍擊敗李自成全面入關,而且是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明朝殘余勢力以福王朱由崧、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爲主,在江南企圖建立偏安朝廷。

然而曆史已經表明,南明的偏安朝廷在清朝的鐵蹄之下很快將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剩余的東林黨人就只能面臨兩個抉擇,投降或者死亡。

東林黨人作爲明末時期江南地區興起的士人政治集團,在滅亡之前自然更加活躍,甚至,在此期間東林黨人內部還發生了進一步的分裂。主要矛盾點就是擁護誰作爲南明朝廷的最高統治者。由于東林當人在崇祯年間“國本之爭”中極力抵制上任福王朱常洵爲太子,而且在明末三大案中與福王生母鄭貴妃産生了激烈沖突,因此,主流東林黨人開始全力支持潞王朱常淓。結果就是,在本來已經形勢危機的情況下,南明內部再度爆發激烈黨爭,雙方一度圍繞兵權展開激烈角逐。

史可法

被視爲東林黨人集團成員的史可法也被迫卷入,最終被發配鎮守揚州,殊死抵抗之後被清軍殺害于揚州城頭,隨後南京更是不戰而降。

這就意味著,擺在東林黨人面前的選擇只有兩條,一個是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線,踐行“以身殉國”的政治理念,第二個選擇就是面對清朝的絕對優勢,直接向對手投降,以此換取個人的善終。

因此,在南京失守之後的第一時間,剛剛被解除刑部尚書一職的東林黨人解學龍,選擇了投江自盡,這位尚書大人在《東林點將錄》中,對應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除了解學龍之外,還有一位東林黨代表人物劉宗周,同樣是選擇了自盡殉國。這位出生于浙江紹興名門的大學者,以治學嚴謹著稱,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很多南明士人普遍認爲,只要讓劉宗周執掌大權,中興大明就指日可待。

然而,劉宗周善于治學,卻不善于治國,自诩爲“草莽孤臣”,多次彈劾前方軍將臨陣退縮、作戰不利,他培養出了黃宗羲等大才,後者領導策劃了一系列明末反清武裝起義。

劉宗周

然而,正當黃宗羲等人還積極抗清的過程中,劉宗周選擇了絕食自盡。從生理心理學角度考慮,采用絕食的方式自盡,屬于是最難以承受的一種。後世史學家對劉宗周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其一生好名,與其說他是以身殉國,不如說是以身殉名”。

除了以上這些正面形象的東林黨人之外,以“東林黨魁”錢謙益爲代表的另外一批東林黨人,在明亡之後,卻上演了截然不同的鬧劇。

錢謙益在魏忠賢編撰的《東林點將錄》中映射浪子燕青,出身“浙江錢氏”名門,琴棋書畫各藝精通,生性風流灑脫,如同燕青一般,但是他遠遠沒有燕青的風骨。

面對清兵壓境,城門失守的情況下,錢謙益第一時間剃發稱臣,而且是以“頭發癢”作爲理由,很快大獲滿清高層恩寵,靠著左右橫跳的政治立場,錢謙益可謂是如魚得水,直到83歲善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錢謙益擁有勸花魁從良嫁人的本事,59歲高齡還迎娶了一代名妓柳如是。從之前魏忠賢等宦官集團給錢謙益的評價而言,真可謂是入木三分。

東林黨名單

關于對東林黨人的曆史評價,作爲後來者的清高宗其實給出了非常客觀且一針見血的評論:“蓋有講學,必有標榜,有標榜,必有門戶,尾大不掉,必致國破家亡。漢、唐、明,其殷鑒也”。

站在曆史學的角度,東林黨人無論初衷如何,最終是結成了利益門閥集團,進而成爲了國家的重瘤負擔,促進了明朝的滅亡,而他們自身也終究是走向了覆滅。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