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資22億建中朝大橋,時隔9年任未通車,背後原因是什麽?

忐忑談社會 2024-04-05 14:59:19

2010年,我國獨自花費22億元修建新鴨綠江大橋,這個耗時4年的工程爲兩國的貿易往來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高速渠道。可令人奇怪的是,在後來的9年時間,這座大橋上竟從未見過一輛車輛,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自從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後,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兩個國家互相幫扶,中朝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朝之間的貿易往來越加頻繁,開辟新的通道就成了一個新的問題。橫跨鴨綠江的大橋是兩國之間往來的重要通道,但是在抗美援朝時期,這座大橋被美軍瘋狂轟炸,再加上年久失修,彼時的鴨綠匠大橋已經不能承受貿易往來的重任了。于是中朝兩國通過商議決定新修一座現代化大橋,以便兩國貿易往來。

在2010年,中朝兩國計劃修建一座新的壓力江大橋,這座橋由中國獨資22億元建設,全程都是中國工程隊伍出力建設,這無疑表現了中國對于這座大橋的重視,更表現了中國對于兩國之間友誼的重視。可我國如此賣力的結局反倒沒討到好處,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新大橋竣工,朝鮮卻臨陣退縮,以至于大橋至今未能通車。2014年,新鴨綠江大橋竣工,這座橋全長約爲3公裏,雙向四車道。可以想象,這座大橋足以支撐中朝兩國之間大部分的貿易任務。

中國對此也是滿心歡喜,認爲這座大橋很快就可以通車。但是朝鮮那頭卻突然出了狀況,那就是引橋部分的基建無法完成。要知道,引橋是從鴨綠江岸邊延伸至大橋上的一部分橋梁,這一部分位于朝鮮境內,情理上來說應該是由朝鮮獨自完成,並且難度也不大。但就是這一部分,朝鮮遲遲無法完成,即便中國出動了資金和技術人員,朝鮮也因爲財政困難等問題無法動工。而事實上來看,也確實如此,中國的岸邊爲了迎接大橋的開通,已經建好了引橋,乃至各種建築、公路等等。

但將鏡頭轉到朝鮮岸邊,則會看到一片農田荒地,兩者差距之大令人乍舌。這主要是因爲朝鮮本身國力有限,經濟發展狀況一般,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層面都有很多障礙,再加上朝鮮的先軍政策,政府更是無力來承擔引僑的修建任務了,事已至此,這座大橋就沒用了嗎?大橋雖未開通,但體現的價值卻非同凡響。雖然這座大橋尚未開通,但橫跨壓綠江的大橋無疑成爲了中朝之間友誼的象征,這層含義是無法取代的。除此之外,這座宏偉的大橋憑借獨特的建築風格,意外成了一個獨特的旅遊景點。

尤其是到了傍晚時分,橋上五光十色的鋼鎖讓這座大橋顯得格外漂亮,吸引衆多遊客來此參觀拍照。尤其是早已伫立在這裏的鴨綠江斷橋,在2006年更是成爲了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于2016年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每年都吸引大批的遊客來此參觀,感受那個戰火年代留下的滄桑。同時,憑借大橋的旅遊價值,也使得附近開發出了觀光區,帶動了一些衍生産業的發展,經濟活力一路高升。雖然大橋沒有開通,但它該有的價值,在另一個層面展現了出來。相信呢,在未來,隨著這座大橋的開通,兩岸的經濟水平將會更上一層樓。

3 阅读:470

忐忑談社會

簡介:專注社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