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開會,要求補齊這幾個短板

政知見 2024-05-13 20:47:41

撰文丨高語陽 余晖

5月11日,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關工作等。

李強指出,要統籌推進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

其中,他強調,要補齊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農村物流等短板。

黨中央多次部署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指出,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事實上,早在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就聯合出台了《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從降低物流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稅費成本、綜合成本等六方面提出了24條降低物流成本的舉措。

跟以往的表述相比,中央新部署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突出了“有效”和“全社會”兩個關鍵詞。

爲什麽要降低物流成本?

《人民日報》今年2月發文寫道,我國物流體系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物流成本相對偏高,仍有下降空間。

目前來看,我國物流發展仍存在物流與産業鏈供應鏈融合不夠、倉儲和管理運行成本較高、物流大市場規則不統一、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等問題。

2月2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會議研究了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

習近平指出,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産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彙報,並部署了具體措施。

物流降成本的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主要途徑是調結構、促改革,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

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

優化主幹線大通道,打通堵點卡點,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鼓勵發展與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

統籌規劃物流樞紐,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生産力布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

不可理解爲降低物流企業服務價格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是14.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通俗地理解,就是每創造100元的GDP,需要耗費的物流費用是14.4元,比上一年要減少0.3元。

央視報道指出,作爲衡量經濟運行效率的指標,單位GDP的物流費用下降,無疑是效率提升的一個重要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不可簡單理解爲降低物流企業服務價格。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教授王喜富接受央視采訪時說:“目前看,比如從運輸環節角度,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大家都說無錢可賺了,其實它們成本壓縮已經比較低了。”

專家表示,在物流服務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徑就是調結構、促改革,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

“公轉鐵”“公轉水”,是指將部分貨物的運輸方式,從公路運輸轉爲鐵路運輸、水路運輸。

王喜富表示,從交通運輸體系上看,著力提升鐵路貨運量和水運貨運量,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因爲鐵路貨運量,我們大概統計過,每提高鐵路貨運量1個百分點,有可能帶動整個物流成本降低0.2到0.5個百分點。”

補齊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

資料圖

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具體部署。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貨運、商貿流通等改革,推進物流數智化發展、綠色化轉型。

同時,要補齊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農村物流等短板,統籌推進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

在補齊短板方面,會議談到了3個具體領域。

其中,農村物流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農村群衆生産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發文指出,要加快補齊縣鄉村物流設施短板,加強資源整合,建設布局合理、統籌運行的服務網絡。

今年2月,國家郵政局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縣鄉村寄遞服務網絡建設指南》行業標准。

會議強調,全系統、全行業要加快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加強縣鄉村寄遞服務網絡建設,加快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更好滿足農村居民的寄遞需要。

資料| 新華社 人民日報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3 阅读:16085

政知見

簡介:觀政識局,知行見遠。北京青年報旗下時政類移動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