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生孩子就是自私?這話我不認

夏羽墨 2024-05-11 18:46:04

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滑,加之老齡化嚴重,導致人口出現負增長,這一情況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

有專家表示: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到本世紀末,這種“人口紅利”將消失殆盡,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將凸顯,所以未來30年鼓勵生育非常重要。

可是,作爲生育主力軍的年輕人,哪怕各種政策鼓勵,他們都不爲所動;哪怕各種“自私”、“不負責”的罵名加身,他們也不以爲意。

那麽,爲什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肯生孩子了?其實並不是自私,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看完就明白了。

1、年輕人對自己的前途未知

現在年輕人的就業環境到底有多差?

一位網友講述到:

“朋友疫情前開始創業,三年困難時期沒有撐下去,去年開始找工作,已經換了3份工作,現在在普通車間,半個月白班、半個月夜班,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怎麽辦呢?一家老小等著吃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弟弟上班的公司是外企,合同到期的員工,不管幹了多久,超過四十歲的都不再續簽,直接走人;

老公的朋友年前被裁,投了無數個簡曆,到現在依然在待業中,甚至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不得不承認,如今這個時代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在過去,窮是窮了些,但好在穩定,沒有什麽風險性;而在如今,職場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讓年輕人戰戰兢兢,說不准第二天就被公司裁員,連自己的生計都無法保障……

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根本不敢再背負上“養育兒女”的沉重包袱。

試想,如果你要翻越一座高山,你連自己能不能翻過去都不知道,還會背著上百斤的東西嗎?自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覺得年輕人不生孩子,是因爲自私、不願意付出,是年輕人思想出了問題。

其實,並非如此,只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壓力,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選擇罷了。

2、年輕人對人生看得比較透

聽一聽那些鼓勵年輕人多生育的理由,無非有以下兩種:一種是,爲了血脈延續,親情傳遞;另一種,是爲了社會發展,增加勞動力。

比如說,一些長輩勸年輕人生育的理由是: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父母養育你長大,你卻遲遲不生孩子,就是自私,是大不孝”;

“年輕時候不生育,能夠享受幾年快活的時光,但老了以後,沒有兒女陪伴,沒有兒女贍養,到時候就會後悔了”……

說實話,這些理由對于年輕人來說,並不管用,因爲在年輕人的思想認知裏,生兒育女,是自己的選擇,和孝順父母無關,爲了滿足父母長輩而勉強生育,不僅是對自己的不公平,更是對兒女後代的不負責;

另外,現在年輕人從不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爲了防老而生育,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想法,並且,凡事靠人不如靠己,養老這件事,最終靠得住的,也只能是自己。

再比如說,一些專家鼓勵年輕人多生育,這樣說:“多生育孩子,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否則,未來勞動力會嚴重缺乏,影響生活質量與可持續發展……”

你看,專家鼓勵生育的出發點,是出于人口紅利的考慮,是出于未來勞動力的考慮,並非是爲了年輕人的幸福考慮。

正因如此,即使獎勵幾萬塊錢,年輕人依然不會選擇生孩子。

3、年輕人對孩子的成長更負責

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

廣西一戶人家,在11年間生了9個孩子,那些孩子,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目光呆滯……這一大家子,全靠政府的低保和他們父親微薄的打工收入維持生活。

不可否認,生育孩子是每個成年人的權利,但是,作爲成年人,在履行權利的同時,務必要盡到自己的義務。

在過去,多生幾個孩子,也就是多添幾副碗筷的事情,並沒有培養和教育的壓力;

而現在年輕人,很早就知道培養孩子的壓力,他們知道生孩子並不是添雙筷子的事情,而需要更多的責任心,需要花大量的金錢、時間、精力和耐心去培養、去教育;

在過去,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父母窮點沒關系,孩子跟著父母吃苦受罪是理所當然的;

而現在的年輕人則認爲: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爲什麽要把他們生下來呢?都是同樣的孩子,我爲什麽不能給孩子買新衣服、新鞋子呢?

張愛玲曾這樣說:“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爲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困,那麽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確實如此。

這並不是說年輕人比以前的人物質追求更高,而是他們對下一代更負責,不會盲目地生孩子。

結語:

總是有很多人認爲,年輕人不生孩子是一種自私的行爲。

殊不知,對于年輕人而言,不亂生孩子,才是真正的對自己、對孩子的負責。

總得來說,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主要有以上三點理由,看完就能夠理解了。

—END—

1 阅读:80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2:33

    年輕人真難!不是奔波在找活幹的路上,就是打工掙的剛夠個人生存!彩禮幾十萬房車上百萬…好多大齡者無力娶媳婦…讓他們上那裏生孩子?還請磚家解答一下

夏羽墨

簡介:不主動就會失去,太主動就不會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