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階段家電市場經營的冷思考

家電圈 2024-05-22 09:04:30

現在,大家在一線家電市場最大的壓力很清楚:不知道怎麽搞、不知道怎麽幹。什麽手段有用,什麽策略是無效的,都得去試、去闖、去搞。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有無盡的迷茫。

楊嘉||撰寫

接下來的市場到底怎麽幹、接下來的消費到底怎麽變,大多數家電人心中沒數。

原因不用多說。在家電圈看來,最大的問題是,過去30多年、40多年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上積累的經驗,無法應對當前的市場和消費需求;而大量家電廠商積累和沉澱的資源和能力,又不知道應該朝著哪些方向集中發力和引爆。

對于接下來半年左右時間的家電市場競爭,家電圈有幾點冷思考,僅供參考:

一是,一線市場的整體走勢,零售和工程市場需求不會出現明顯的恢複、改善,甚至還會出現一輪更爲低迷的收縮和下行。所有家電廠商不要對一些政策有太高的期待,也不要對一些關聯産業複蘇有更多的聯想,一定要守住資金鏈、守好現金流,控制好産量和庫存比,找到新的盈虧平衡點。

家電市場上,各個經營者和搶奪者們,真正比耐力、比體力、比抗寒能力的時間節點,已經到了。一些市場訂單和用戶需求,不是拼命搶就能收割的;一些用戶不是超低價就能贏得的;在一個流量爲王、出貨爲綱、增長爲本的通道中,看似不爭、沒機會,不搶沒未來。但是,物極必反,廠商不爭有時會獲得比爭更高的價值,更多的回報。所以,可以“邊戰鬥、邊複盤、邊等待、邊思考”,尋找全新拐點的到來。

二是,主要家電企業的爭奪,會更激烈、更白熱化,更內卷。商業競爭的本質就是“弱肉強食”下的你死我活,這不是新鮮事。特別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和增長放緩的市場上,大企業的存活必須要搶奪到更多市場份額和蛋糕。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很多家電企業的發展結果就是“不進則退”和“慢進也是退”。最終,就是兩種結果:一是快刀斬亂麻,清理一批競爭力弱的企業;二是溫水煮青蛙,慢慢出清一些還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企業。

家電企業、家電商家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較量,今年接下來的局面,將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還有大魚吃大魚等三種狀態同時存在,這不只是亂的邏輯,關鍵還是卷的競爭。說白了,這種市場環境之下,家電企業活下去的空間和希望,都寄托在同行的身上。所以,有時候企業動作要快,有時企業則可以慢。現階段來看,盯著對手可以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三是,主要商家的應對,情況並不是很樂觀,關鍵要避免盲目躁動下的亂搞亂戰。線上網店和線下實體店的洗牌,在最近2、3年內一直是“進行時”,沒有出現過間斷,接下來肯定還會加速。邏輯很簡單,就是能力弱的、不能抗打的,不能主手的,必須要出局。騰出來的空間,才是一些經銷商活下去的機會。這是商業定律,不是誰的意願和欲望。

對于大量的經銷商群體,當然不是京東、天貓等巨商,以及各地家電連鎖賣場等地頭蛇,而是衆多分散在各級市場上的運營商和經銷商們,一定要守住底線、控制好欲望。還是應該做好“不熟不碰、不懂不幹”,明確一點“事出反常必有妖”。必須要心中有數,賺能力範圍內的錢,絕對不做能力之外的投機和擴張。

四是,主導市場和消費的意外突發情況,會頻頻出現並惡化。其中,最大意外就是天氣,因爲天氣可能會暴熱或者涼夏,會帶動部分家電品類的走俏走旺,也會抑制用戶的需求,意外很多但誰能搶到意外的機會,卻考驗所有企業的定力與速度;不過,家電財政補貼這類的政策強刺激,肯定是不會出現,所以不要去夢想了。

不管是企業,商家,接下來都要經營的高度聚焦,以及投入的高度精准,還有經營的可持續性。一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産品不能過度追求價格低,還要保證性價比、質價比,以及利潤空間;二是渠道不要盲目擴張,要抓大放小,要尋找志同道合者一起抵抗風險;三是市場不要盲目沖刺,而是應該維持經營的可持續性。

所有家電人,不能過度的焦慮,也不能盲目的樂觀,接下來的家電産業和發展還會保持著一定的慣性和動力,家電市場和消費需求也將保持著一定的發展和變化,但是短時間內企業間的商業惡戰,以及渠道之間的博弈較量,都將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和挑戰。

版權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0 阅读:22

家電圈

簡介:覆蓋家電企業商家的垂直一體化價值交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