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稱或啓動其他融資方案創新驅動、戰略先行背後投資價值已驗證

IT妖妖靈 2023-12-27 20:05:15

AI制圖

根據上交所官網消息,就在近日,專業锂離子電池系統提供商蜂巢能源主動撤回了A股IPO申請。

蜂巢能源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盡管僅成立五年,其已位居國內動力電池前十,近三年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139.62%。

對于此次撤回,蜂巢能源表示是基于各種因素綜合考慮,公司選擇以自身及公司股東的最大利益爲重,決定撤回A股申請,並考慮啓動其他融資方案。由此看來,蜂巢能源並沒有選擇放棄上市計劃,而是選擇用心深耕産品與技術研發,奔赴長期主義。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A股年內已有259家公司終止上市審核,其中包括愛士惟、正大股份、老娘舅、金力股份、百神藥業、集創北方等,從行業上來看涉及光伏、锂電、生物醫藥、衣食住行、芯片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從經營層面來看,蜂巢能源經營持續向好,也展現出了穿越周期的良好發展態勢,但由于IPO整體環境變化,原本作爲一家具備成長性的科技公司沒有成功上市,著實令人感到惋惜。

研發創新支撐 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139.62%

在動力電池行業,雖然蜂巢能源的名字爲外界知曉的時間較短,似乎是個年輕的公司,但事實上,蜂巢能源的前身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電池研發。目前,公司主要産品包括電芯、模組、電池包及儲能電池系統,並可根據客戶需求爲其提供動力電池及儲能産品整體解決方案。

“蜂巢能源在創新驅動上舍得投入,是一家技術創新型公司。”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主要開拓者之一孫逢春對公司的評價。

锂離子動力電池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才能確保公司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據悉,從創立之初,蜂巢能源就致力于成爲全球頂級锂離子動力電池系統及儲能電池系統供應商,建立了以自主研發爲主、外部協同的研發創新體系,打造了一支經驗豐富、勤勉專業的研發團隊,不斷探索新興領域並儲備大量前沿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2020-2022年,蜂巢能源持續進行高強度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分爲3.8億元、7.2億元及11.4億元,研發費用呈較快的增長趨勢。2020年-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累計超2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爲13.90%。

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公司已掌握多項具備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乘用車領域,公司開發了L400短刀低成本LFP産品,適配主流100-150km續航PHEV車型,引領PHEV市場鐵锂化;開發了L600短刀LFP産品系列,30min快充1.6C到4C標配,涵蓋40-80度電主流範圍,2023年將量産多款L600電芯,滿足60-80度電三元電池轉配鐵锂電池市場需求。

儲能領域,公司開發了L500短刀高能量密度低成本LFP産品,單電芯能量比市場主流産品高15%以上,滿足電力儲能市場需求。

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表示:“蜂巢能源將持續不斷地在創新這條路上堅守,走窄門,走差異化,走技術領先。哪怕要面臨很多挑戰,去做沒人做過的東西,甚至付出的成本、代價,踩過的坑都會比別人多,但只要認爲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會一直走下去。”

高創新研發投入的支撐下,蜂巢能源的業務在過去幾年穩健發展,成長性有目共睹。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蜂巢能源營業收入分別爲17.36億元、44.74億元和99.7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高達139.62%。

憑借強大的綜合研發能力與産品創新,全面的産品結構及突出的産品力優勢,蜂巢能源采用全新的車規級技術建設生産線保障産品品質,完善的産能及産業鏈布局,優秀的管理團隊、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和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與上下遊夥伴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等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公司的市場占有率。

在國産汽車品牌客戶開拓方面,公司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零跑汽車、東風汽車、岚圖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光束汽車、賽力斯汽車、合衆新能源汽車等整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此外,公司與PSA(Stellantis集團)等知名國際汽車廠商亦開展業務合作。

在近期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371批、372批、373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中,有20余款新能源乘用車車型搭載了蜂巢能源的短刀電池,其中插電混動車型超過10款。

從行業情況來看,據高工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蜂巢能源裝機量6.1GWh,位居行業第七。同時,蜂巢能源也已經連續三年成功跻身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強。另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新聯盟公布的排行榜顯示,截止2023年10月,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車量達1.39GWh,在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榜上位居第六位,市場占有率達到3.54%。

獨立發展能力提升 新戰略引領新未來

從整體大環境來看,2023年,锂電行業進入了周期性調整階段。锂電市場的增速從60%下降至33%,儲能市場增速從171%下降至38%。

不過,中國锂電産業鏈世界領先,有望受益全球化機遇。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552.2GWh,同比增長44%。其中,甯德時代、比亞迪、LG能源三大全球龍頭市占率持續提升。

在業內看來,新能源锂電長期向好態勢不變,企業存活下來的關鍵是回歸本質,駕駛體驗和油電差價是新能源汽車用戶切入的主要理由,要通過細分賽道,尋找差異化發展,進而穿越周期。在前瞻性戰略的引領下走差異化路線,進行産品升級、拓展産業鏈合作等,恰好是蜂巢能源一直就在踐行的事情。

蜂巢能源在2022年的第三屆電池日就提出了動儲雙輪驅動戰略,動力和儲能産品互爲蓄水池,新布局的産線動儲産品均可兼容,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更加靈活,並取得了豐碩的經營成果。目前,公司已爲四川寶能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杭州高特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客戶提供儲能産品,目前公司已與華能江西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麥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等儲能客戶建立合作意向。

而在今年舉行的第四屆電池日中,面向2024年後需求側的全面電動化升級和供給側的階段性過剩挑戰,蜂巢能源對外發布了“領蜂2024”戰略,涵蓋了産品領先戰略、蜂速服務戰略和AI智能制造戰略。

基于産品領先戰略,蜂巢能源針對BEV、PHEV、商用車和儲能不同細分市場推出了“全域短刀,全面進化”戰略,並在乘用車領域全球首推全系短刀快充叠代升級産品,覆蓋2.2C到5C全場景應用。

這一全新戰略的發布標志著蜂巢能源將由之前的品類創新戰略,調整成産品領先戰略。從2023年開始,蜂巢能源已經完成“從0到1”的“短刀疊片電池”品類開創。蜂巢能源將以産品領先爲核心,戰略轉爲“全域短刀,全面進化。”憑借産品實力,打造差異化,贏得市場競爭。

據相關媒體透露,公司已經斬獲了寶馬歐洲區近90GWh的産能訂單,加上前期媒體報道公司又添斯特蘭蒂斯的5.48G大訂單。在此之前,公司已進入理想和吉利高端品牌銀河的供應鏈。今年4月,理想在L7車型搭載了蜂巢的電池;5月,吉利銀河重磅車型L7正式上市,同樣選擇了蜂巢能源的電芯産品。

可以看到,蜂巢能源已經進入多個高端品牌的供應鏈,也逐步具備了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同台競技的底氣和實力。通過建立完整的多層次客戶體系,蜂巢能源的抗風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得益于下遊客戶的拓展,蜂巢能源獨立發展能力也在不斷提高。2021年以來,蜂巢能源主營業務中關聯方銷售占比呈顯著下降趨勢,從2021年一季度的99.28%下降至2022年四季度的29.55%。同期,主營業務中非關聯方的季度複合增長率爲129.67%,遠高于關聯方的複合增長率0.41%和整體銷售複合增長率的19.38%。

在雙輪驅動的基礎上,一直以來,海外市場也是蜂巢能源旗下具備相當想象空間的板塊。在此前的上海2023動力電池國際應用峰會上,蜂巢能源執行副總裁王志坤就指出,就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未來中國仍然是主要的市場,但美國和歐洲是值得期待新的增量市場,發展速度會高于中國。

蜂巢能源堅定地走出國門,通過在各地建設工廠和研發中心,本地化生産,提升産品的本地適應性,並與當地企業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關系,共享資源和技術,激發增長動能。

蜂巢能源表示,公司海外布局戰略旨在實現全球市場滲透和技術引領,提高産品性能和效率,又通過本地化生産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目前蜂巢能源的歐洲工廠,即德國薩爾州的模組pack工廠正在建設中,預計2024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未來將實現年産10萬套的産能目標;泰國首家模組PACK工廠也正式啓動,主要爲長城汽車、合衆汽車等主要客戶提供産品支持。

作爲一家僅成立五年便穩居國內動力電池前十的企業,蜂巢能源的獨立性和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已在日益增強,自身實力得到充分驗證。相信在核心技術持續創新,以及第三方客戶開拓的加持下,蜂巢能源能穿越行業周期,邁向長期發展。

1 阅读:76

IT妖妖靈

簡介:關注IT圈裏大大小小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