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得越長越好嗎?研究發現:活到65歲至70歲的人或是最幸福的

李可樂知識分享 2024-03-11 21:58:42

張姨是個“長壽迷”,長壽這個詞就像是她的興趣開關,但凡沾上她就特別有興趣。就拿維生素來說,原來張姨覺得這都是藥,有病的才吃,後來看到研究,說提前補充可以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她立即買了一瓶,時不時吃幾個。

類似的“保健品”家裏堆了不少,有的甚至是沒有藍標的産品,這讓家人非常擔心。可誰勸她都不聽,堅定的認爲這些産品各有功效,哪個都不能扔。

但最近兩個月,張姨卻像變了個人,不僅不買保健品了,甚至把自己的寶貝送出去。

原來張姨最近看到一個研究,說長壽不一定是好事,有的高壽老人失去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結束,這一下絕了張姨長命百歲的想法,保健品都成了燙手山芋。

一、爲什麽上了年紀,很多人都想“長生不老”?

絕大多數人都不止一次的追求過長壽,比如幾千歲壽命的仙俠劇主人公,爲了健康購買的保健品,預防疾病做的體檢等等,都是對生命眷戀的不同表現。但爲什麽人類想要“長生不老”,認爲活得越久越好呢?這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因。

1、對親友、財富的眷戀

人是群居動物,絕大多數人生來就有親人、親戚,與他們朝夕相處中感情深厚,隨著年齡的增長,朋友、伴侶、偶像都會與我們産生糾葛,讓我們不舍得抛棄。

如果物質條件富足,或者有比較滿足的生活,或者處于一定的決策位置,也會讓我們難以割舍。我們不能否認,擁有足夠金錢與權力的人,在承擔更多責任的同時,也確實獲取了更多的資源與便利,也更容易享受到物質上的快樂。

當我們生活在有愛的環境,同時不愁吃穿,時不時還有閑錢娛樂,甚至有權利決策一些事情,那誰都想讓這種生活一直延續下去。

2、爲事業發光發熱

簡單來說,很多人希望爲自己堅信的事業持續努力。

比如說,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頂尖人才,他們都是極度熱愛自己事業的人,他們可能只爲一個實驗結論奮鬥一生,而且得出結論後還會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個課題。

這些人並不怕死,只是不舍得死,因爲他們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業,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也無法逃脫追求長壽的“怪圈”。

3、未知死亡的恐懼

其實絕大多數人對長壽的眷戀,都是因爲對死亡的恐懼,但我們並不是怕死,而是怕未知。這個未知不僅包括對死亡時間、死亡地點、死亡形式的未知,還包括對死後自己去處的未知。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感受到身體的衰老,就會發現生命就像不停歇的列車,徑直開向終點,我們卻毫無辦法,這種焦慮轉化爲深深的恐懼,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延緩進程。

二、活的越長越“遭罪”?研究發現:老年人到了這個年齡最幸福

但活得越長越好嗎?

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幸福指數的調查研究,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各方面的衡量,結果發現:

• 年齡在65-70歲的老人,幸福指數明顯更高。

可爲什麽在這項調查中,70歲以上的老人幸福指數反而更低呢?

首先,7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狀況可能會不盡如人意。

細說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大約有67%的70歲以上老人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有將近50%的老人會因此去世。

超過80%的70歲以上老人伴有關節炎症,同時發生白內障的風險也超過80%,70歲以上老人患癌的風險也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更不要說糖尿病、肝腎功能降低等常見老年病了。

這可能是因爲,老年人的細胞吞噬能力下降,導致死亡細胞堆積,促成炎性反應,加劇身體炎症的出現,同時幹細胞分裂細胞數量不足,導致器官、組織功能降低,讓身體運行能力下降,促成了各種疾病的出現。

所以很多長壽老人,很可能因爲各種原因失去了行動能力,而且無法控制排泄,需要長期臥床,困在方寸之地,這是非常痛苦的。

其次,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也比較嚴重。

留守老人群體越來越大,他們雖然有親人,卻需要長期一個或者兩個人生活,無法與親人密切交流,失去了他們的關愛與照顧,心裏十分寂寞。

同時,這個階段的老人很可能排斥交友,因爲70歲以後大家都可能面臨死亡,比如今天在一起玩的朋友,過一陣突然收到噩耗,這加劇了老人的情緒波動,而且推己及人也會聯想到自己,進而更加恐懼死亡。

而且科技日新月異,讓老人無法適應,比如不會操作手機,看不懂網絡用語等,都限制了老人接收新的想法,思想長期停滯,更容易感受到自己時代的落幕,空有英雄年暮的怅然。

三、想要高質量長壽,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看完以上兩部分大家就知道,單純長壽很可能不如人意,高質量的長壽才能獲得幸福,那想要提高長壽質量需要哪些條件呢?

條件一: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條件,自理就是照顧自己的生活,這裏包括能自由走動,能記住熟悉的人、回家的路,知道怎麽花錢等。

前兩個都好理解,但知道怎麽花錢是啥意思?老人需要錢購買生活必需品,或者藥品、必要的服務等,但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手機支付,這是很大的問題,有錢不會用跟沒錢其實沒什麽區別。

所以老人需要特別學習這方面,也要有常備零錢的習慣,以應對突發狀況。

條件二:鍛煉大腦

腦細胞産生數量的減少,也會導致腦灰質逐漸萎縮,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運動能力下降,手不自覺震顫,或者認知能力下降,不認識熟悉的人或事,這都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保持鍛煉大腦的習慣非常必要,比如喜歡下棋、打麻將,一個人做做數獨等,都是簡單益智的小遊戲。同時要盡可能減少情緒波動,消極情緒會降低大腦活力,太激烈的情緒又會加速腦細胞的損耗,都對健康不利。

條件三:起臥有時

諸多研究證明,在睡眠時,細胞會自我修複,延緩死亡過程,其中以腦細胞更爲明顯,所以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盡可能提高睡眠質量非常重要。

中老年人最好做到定點入睡、定點起床,並盡可能維持這種習慣。這樣身體就會形成生物鍾,快到睡覺時間時,身體就會提前降低節奏,幫助入睡,快到醒來時間,身體也有所准備,血液流速增快的速度放緩,對心血管沖擊降低。

同時建議一周有3天以上,在不影響夜間睡眠的基礎上,保持40分鍾以內的午睡。這相當于再次放松精神,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引用文獻:

[1]孫松濱.安樂死:人類認知世界的最高境界——生存質量比追求長壽更有價值[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6(6期):I0001-I0001.

[2]大河.養生不必過分追求長壽[J].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5, 000(004):38.

6 阅读:10893
评论列表
  • 2024-03-12 15:07

    願作者65歲終止!

    用戶10xxx74 回覆:
    你能活到60再說
  • 2024-03-12 09:06

    65歲剛剛退休領社保,直接就挂?

  • 2024-03-12 18:28

    小編活不過60年[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 2024-03-24 22:08

    長生不老最好!

  • 2024-03-24 22:05

    小編是你研究的嗎?現在60歲退休,買社保的甘心嗎?誰還願買社保

  • 2024-03-12 17:37

    你在這裏胡說八道,沒有看見網上視頻臨沂大集85歲老漢吃飯喝酒賣農産品嗎!

  • 2024-03-24 20:49

    基因好,要是能解酒解煙養生壽命還要長

  • 2024-03-24 17:59

    什麽文章?你自己活到60是最好的,能自理

  • 2024-03-25 01:23

    作者活到65歲時,若沒死可以跳進糞坑淹死。

  • 2024-03-12 21:58

    呸!你就按那標准執行吧!

  • 2024-03-24 23:18

    那交社保不是白交了

  • 2024-03-25 02:18

    前澳門賭王何鴻燊大多數子女都是60歲以後生的,說明男人青春期其實是在60歲至70歲之間。

  • 2024-03-25 01:23

    你這不是招罵嗎?你應該說一般這個年齡段生活質量最佳,以後生活質量會逐漸下降。

  • 2024-03-25 00:02

    所以就延遲到65退休

  • 2024-03-25 01:37

    扯淡了。

  • 2024-03-25 02:37

    胡說八道

  • 2024-03-12 18:57

    作者最好65歲退休直接幸福[笑著哭]

    用戶10xxx74 回覆:
    你還不知能不能活到60
  • 2024-03-25 06:51

    小鞭的父母還不到60,編發這種文章可以理解。研究者都是一群等著要房的毛孩子,年長幾歲的不要生氣了,

  • 2024-03-25 11:30

    別罵小編。不管多少年紀有自理能力就活著

  • 2024-03-25 03:22

    躺在鮮花從中的李可樂很安詳,它的家屬情緒也很穩定!

李可樂知識分享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