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朝關系惡化,朝鮮欲屯兵與我國開戰,周總理出面平亂

文史江山 2024-03-22 19:19:38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65年,朝鮮派出了外交代表團,前往蘇聯參加了蘇共二十三大。

這次事件讓亞洲的局勢變得複雜起來。

因爲,此前由于中蘇交惡,中國已經明確拒絕了參加蘇共二十三大。

矛盾重重

而金日成不僅大張旗鼓地派人到蘇聯表忠心,甚至不久後,他還指使政府,發表了所謂的五月宣言,言之鑿鑿的說,中國破壞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

金日成的行爲,給當時中國人民感情上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因爲,十年前,兩個國家還在並肩作戰,抵禦美帝國主義的侵略。

這麽多年的時間裏,朝鮮和中國之間,一直都是相互扶持。

中國人民早就已經把朝鮮人民當作了自己的親人,可現在,朝鮮卻猝不及防的翻臉不認人。

朝鮮之所以這樣做,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爲了利益。

中國和朝鮮之間關系的惡化,其實是中蘇交惡的延續。

從50年代末,中國和蘇聯的關系就越來越僵,蘇聯想要把中國變成自己在亞洲的傀儡。

可是,中國想要走的是一條獨立發展的路線,絕不可能認同蘇聯的那一套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爆發了劇烈的沖突,蘇聯將過去給予中國的援助全部撤回。

同時,在國際上煽風點火,試圖徹底的孤立中國,而朝鮮也卷入到了這場鬥爭之中。

1960年,許多報紙開始討論這樣一件事,什麽是真正的馬克思列甯主義。

這是中蘇之間的喊話,因爲,蘇聯爲了打擊中國,試圖徹底否定中國的政治路線,將中國打成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個異端。

而蘇聯的這一舉動,嚴重的威脅到了中國的生存。

所以,中國不得不進行輿論上的大力反擊。

雙方在輿論上的唇槍舌劍,對周邊其他國家來說,同樣是個危險的信號。

蘇聯和中國這兩個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大國,出現了分裂。

而朝鮮,成爲了中蘇兩國都想要爭取的目標。

對蘇聯來說,他們本想要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把中國變成布局在亞洲的重要棋子。

但現在,這條路行不通,所以,他們要在亞洲扶持一個新勢力。

一方面,穩住自己的亞洲布局,一方面進一步的打壓中國,而朝鮮成爲了被蘇聯選中的目標之一。

而金日成陷入了漫長的糾結之中。

朝鮮和蘇聯、中國之間的外交關系,都是極其重要的,金日成不想得罪任何一個。

相比于蘇聯的話,朝鮮和中國之間的情誼顯然更深,中國對朝鮮是有著救命之恩的,哪怕在戰後,中國也不遺余力的給了朝鮮大量援助。

朝鮮能夠從戰後迅速恢複過來,中國功不可沒。

憑這樣的情誼,朝鮮無論如何,不應該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中國不求朝鮮能與自己同仇敵忾,所期許的,不過是朝鮮能在複雜的局勢中保持中立,不要在背後捅中國一刀

但就連這樣的期待,朝鮮也沒能做到。

搖擺不定

金日成有自己的野心,他希望讓朝鮮快速強大起來,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對朝鮮半島南北的統一。

但是,這些事情,僅憑朝鮮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他開始把目光瞄向蘇聯和中國。

金日成展現出了搖擺的態度。一方面,他還是尋求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但另一方面,他也對蘇聯極度奉承,讓人摸不清他究竟想選擇哪一邊。

事實上,金日成這樣搖擺,無非是等待中蘇雙方開口許諾,誰能給出更大的利益,金日成便會把天平傾向誰。

當然,這個時候,金日成還顧念著幾國之間的友誼。

所以總體來說,這一時期,他還是在國際上呼籲團結的。

但是,蘇聯徹底看穿了金日成想要什麽,蘇聯願意爲朝鮮出錢出兵,願意爲朝鮮在國際上搖旗呐喊。

斯大林

這點利益,對蘇聯來說不過是小小皮毛,但是,卻可以換得朝鮮的忠誠。

蘇聯爲朝鮮許下了無數的美好承諾,比如允許他們統一,又爲他們規劃了統一之後的美好藍圖,甚至暗示,終有一天,朝鮮可以在亞洲取代中國的地位。

這一連串的攻勢下來,金日成已經無法再保持清醒的頭腦。

無論如何,金日成終究是個政客,有自己的私心。

196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下台,本以爲這是一個與蘇聯修複關系的好時機。

不過,新上任的勃列日涅夫堅持此前的對華政策。

勃列日涅夫

甚至,他變本加厲,對邊境大舉增兵,一副隨時要和中國開戰的架勢。

這時候,朝鮮的表現也耐人尋味。

過去,面臨動兵這種嚴肅的事情,朝鮮一貫是保持沉默,要麽就呼籲和平。

這次,朝鮮在輿論上卻明顯倒向了蘇聯,開始跟著蘇聯指責起中國來。

這是因爲,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後,增大了對朝鮮的援助額度,直接改變了朝鮮的立場。

而到了1965年,情況愈演愈烈。

此時,中蘇之間的關系已經降到冰點,幾乎看不到任何修複的可能。

朝鮮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卻是急劇升溫,金日成意識到,只要討好蘇聯,便有利益可圖。

所以,他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開始大張旗鼓的對蘇聯宣誓效忠。

不管蘇聯方面搞什麽動作,朝鮮都沖上去,當先鋒官。

而蘇聯和朝鮮兩個鄰居左右夾擊,令中國十分頭痛。

肆意妄爲

隨著朝鮮和蘇聯越走越近,朝鮮也開始對中國的政策展開了全面的懷疑。

朝鮮報紙每天都在用頭版頭條攻擊中國的政體,一心要把中國打造成反派勢力。

就連之前抗美援朝的功績,也被有意的抹去了。

1969年時,朝鮮的大部分小學,甚至還專門在教材裏撤掉了對于抗美援朝的描寫。

邊境線上的情況就更加混亂了,朝鮮雖然不敢像蘇聯那樣直接大兵壓境,但是,也不斷有小股勢力試圖越過邊境線,對中國進行騷擾。

在中朝邊境線上活動的,基本都是以打漁爲生的平民百姓。

自從朝鮮倒向蘇聯之後,他們的漁船常常遭到朝鮮的破壞,令人苦不堪言。

中方幾次警告,朝鮮都選擇無視。

惡劣的是,幾年後朝鮮還倒打一耙,說他們當時之所以攻擊中國漁船,是因爲中國軍隊有攻擊朝鮮的迹象。

不過可笑的是,他們對此拿不出任何證據,只能每天在報紙廣播裏對中國批評辱罵,似乎這樣就能坐實中國的罪名一樣。

雙方都並不想在邊境線上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于是便出現了一場以廣播爲主力的輿論戰。

雙方每天在對岸夾起喇叭,向對方廣播自己的政治觀點。

每天廣播的時間,大概在10到12個小時左右,成爲了當時邊境線上的一個奇觀。

到了1966年,情況進一步惡化。

朝鮮一次又一次的冒犯,讓中國民間許多老百姓也深感不滿,開戰的聲音越來越大。

開戰對兩國來說都不是好事,但朝鮮的心態是越來越膨脹的,竟然真的開始調集軍隊,准備和中國來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當然,他們敢這麽做,也是因爲得到了蘇聯的支持。

蘇聯曾經反複向朝鮮承諾,如果中朝開戰的話,他們絕對會站在朝鮮一邊。

金日成認爲,朝鮮的力量雖弱,可在蘇聯的大舉進攻之下,中國是絕不會有任何還手之力的。

但以今天的角度來看,蘇聯當時給出的不過是空頭支票。

蘇聯即便對中國恨之入骨,也絕不會輕易與中國開戰。

如果朝鮮真的貿然動兵的話,蘇聯說不定會坐山觀虎鬥,讓中國和朝鮮來個兩敗俱傷。

毛主席和周總理早就已經看穿了蘇聯的虛僞面具,可是,朝鮮卻還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沒多久,朝鮮方面又傳來了令人震撼的消息。

他們已經不只挑釁中國了,他們還對旁邊的韓國又發起了攻勢。

金日成一直想要實現統一,但當時的韓國,處在美國的層層監視之下,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布局之一。

所以,出于利益,美國也絕不可能讓朝鮮輕易實現統一的。

在過去,毛主席曾經數次規勸過金日成,讓他不要急于動手,要等到一切時機成熟。

否則,觸碰了美國的利益,會招來更嚴重的下場。

然而,60年代的金日成頭腦發熱,早把這些善意的規勸抛之腦後。

甚至覺得,哪怕自己打了美國,蘇聯也會爲自己撐腰。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金日成先是命人偷襲了韓國的總統府,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隨後,又在三八線附近,挑起了和美軍之間的沖突,導致多名美國士兵喪生。

消息剛傳開的時候,朝鮮國內人人歡呼雀躍,可殊不知,金日成這是捅了一個大簍子。

因爲過去朝鮮戰爭的失敗,美國本來就對朝鮮心有芥蒂。

現在,朝鮮主動挑起爭端,美國又怎麽肯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中國一直在觀察朝鮮的動向,卻沒想到,朝鮮更驚人的操作還在後面。

沒多久,又傳來消息,說是朝鮮擊落了一架美國飛機。

這下,美國忍無可忍了,他們立刻加大了對于韓國的軍事援助。

重修舊好

韓國方面本來就存在大量的美軍基地,現在美國又增派人手。

這樣的兵力,根本不是一個弱小的朝鮮可對抗的。

朝鮮一下子壓力倍增,他們這才明白擅自行動的後果。

可現在,後悔也晚了。

朝韓邊境線危機重重,而另一邊,中朝邊境線由于此前朝鮮的上竄下跳,也早就已經是千瘡百孔。

朝鮮本來野心勃勃,想成爲亞洲的霸主。

可回頭一看,才發現,自己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危險。

朝鮮方面的第一反應,是向蘇聯求救。

可是,正如毛主席所料,蘇聯才不會爲朝鮮而輕易的得罪美國。

因此,蘇聯方面給予朝鮮的只是口頭支持,金日成這才後悔不叠。

毛主席和周總理則決定,趁這個機會修複與朝鮮的關系。

雖然,之前朝鮮背信棄義,可是,由于朝鮮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們需要保持對朝鮮的友好往來。

現在,朝鮮面臨著危機,我們應該給金日成一個台階。

金日成方面也有意和中國重修舊好。

1969年,朝鮮派出特使訪華,周總理親自接見,並承諾自己不久後將訪問朝鮮。

當時,周總理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需要長期住院療養。

但是,爲了這件牽動兩國命運的大事,1970年四月,周總理還是不顧病重,親自乘坐飛機來到了朝鮮。

周總理親自來訪,讓金日成大爲感動。

兩人見面之後,周總理很快提議,希望雙方能夠摒棄前嫌,重新攜手,來應對今後國際上的種種危機。

周總理還特別提醒金日成,要做好應對地區危機的打算,要爲朝鮮今後的日子做准備。

這話正說到了金日成的心坎兒裏,他連忙點頭同意。

周總理又寬容的表示,中國人民始終把朝鮮當做自己的朋友,今後,也將繼續幫助朝鮮。

得到周總理的這句保證,金日成的心終于放下了。

這一年十月,金日成來到中國,他見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再次對金日成強調,無論何時,中國都將是朝鮮人民堅實的後盾。

同時,毛主席還特意對金日成談到,中國正在積極的謀求與美國建交。

但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交往,絕不會影響中國和朝鮮人民之間的友誼。

金日成則反思了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並對毛主席表示:在中美建交期間,朝鮮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證地區的局勢穩定,讓中國沒有後顧之憂。

自此,兩國終于徹底放下舊日恩怨,重拾了珍貴的友誼。

回顧當年中朝兩國從交好,到決裂,再到和好的過程,這是一場驚心動魄,不見硝煙的戰爭,一旦行差踏錯,就有可能影響中國整個外交格局。

還好,在無數人的努力之下,一切最終還是走向了和平。

參考資料:

余章超《近六十年來中朝關系的分析》

人民日報《周恩來外交大事年表》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121 阅读:54644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3:24

    高麗棒子不可交!

  • 2024-03-23 23:50

    原來還有這麽一段往事,還真不知道。

    用戶17xxx63 回覆:
    現在朝鮮的志願軍烈士墓是修過了的。
  • 2024-03-27 17:02

    俄羅斯也不能太強大了七八十年代也打過中國

    用戶18xxx34 回覆:
    病熊才是好毛熊
    一支煙 回覆:
    現在的狀態下的毛熊才是好的毛熊😀😀
  • 2024-03-28 04:53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夠強大認他東南西北風

  • 2024-03-29 07:14

    無論是美還是蘇,中國都是被打壓的

  • 陽光 16
    2024-03-27 22:21

    對任何人何時候都要留一手!

  • 2024-03-30 18:39

    中國的強大,會重新建立以往曆史上地緣政治的傳統

  • 2024-03-27 19:29

    這個真的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