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黑龍江小興安嶺承包農場,瞅准市場養的雪豬30多元一斤

龍樹二畝地 2024-03-02 22:50:46

農旅融合是近幾年大熱的發展模式,爲農産品的銷售開拓了新的銷售方式。這種模式把鄉村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拓展了産業鏈,也增加了農産品的附加值。成功的創業者,就是在農旅融合的賽道上找到了自己的致富密碼,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快樂,自己也能開開心心把錢賺。

這裏是黑龍江省宜春市的小興安嶺地區,這裏一年有六個月都是白白厚厚的積雪,寒冷是這裏的獨特的地理環境。在冬季零下十八九度是經常出現的溫度,最冷的時候零下40多度。

這個人叫龔林明,50歲左右,十年前在小興安嶺地區接手了一個農場,那時候他的農場裏面養的都是大白豬,後來他開始養一中耐寒好動的黑豬。爲什麽要耐寒,就是因爲這裏的氣候零下幾十度,很多南方的朋友不懂什麽概念。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可以出現灑水成冰,揚水成冰花。

所以必須換一個豬的品種,必須是適應這個環境的豬。這種豬很黑,但是他的名字卻叫雪豬。叫雪豬不是因爲它們是在雪地裏養大的,而是因爲它們的肉,切開以後像白雪一樣的漂亮,吃起來口感非常好。

現在的雪豬價格比市場上大白豬要貴2倍以上,所以養起來也需要不同的投入。楊培強就是龔林明的養豬技術員,他負責訓練豬聽從號令進行進食、運動、睡覺等基本動作。楊培強非常喜歡這個工作,因爲這裏工作讓他經常想起自己的童真,相當于工作著玩著,玩著工作著。

他的訓練工具也很簡單,通過敲盆和餵食等簡單的動作來訓練雪豬,幾天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雪豬不光吃飼料,還要去山裏啃野草,食物比較雜,所以肉質的成分營養價值就高。

現在他負責的雪豬,每天的董東亮至少是五公裏以上,一聲號令,雪豬們像放飛自我一樣,在樹林裏飛奔著。過了半個小時,隨著他的一陣敲打聲,雪豬們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接著餵點玉米,小豬們就回圈了。

雪豬的出欄期一般是4、5個月,也很快,很多小豬其實也只是第一次見到雪,有的可能沒有見過雪,但是這個運動量都不會少。所以雪豬的肉質非常好,加上環境也很清新,純純的是無公害。

龔林明發現自己的養豬周圍是非常適合搞個遊樂設施的場地,雪地、黑豬、美食三位一體,很快吸引了大批的遊人。他的農場還有雪豬跑步比賽,遊人看完比賽再來品嘗他家的雪豬炖粉條,推廣了他家的雪豬,爲自家的雪豬找了一個市場。現在他家的雪豬根本不愁銷路,年年是供不應求。

其實從龔林明的故事裏我們很容易發現,他找准了好産品,並把這個産品完美的生産出來,生産出來後還能銷售出去,銷售需要技巧。這些環節缺哪一個都有可能是失敗。

我們有時候不缺的是産品,對于農村地區的人來說,其實最大的困難就是銷售!!!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共謀發展!!!共同致富!!!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