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用數字化增進民生福祉

網信天津 2024-05-24 16:20:18

如何讓一座人口逾千萬的超大城市運轉有序,並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天津將數字化與政務服務結合,用數字化這根“繡花針”,“繡”出群衆的幸福生活。

在天津,這根“繡花針”是怎樣“穿針引線”的?

抓住市民需求這個“牛鼻子”,天津將海量數據與應用場景結合,努力讓群衆日常辦事“快起來”。

家住南開區金潭花園的王曉靜,最近迎來了二孩。

“生老大時,辦出生證明、落戶口、參加醫保,我們來回跑了四五趟。沒想到,現在辦手續,連家門都不用出!”王曉靜拿出手機演示,“打開‘津心辦’APP,找到‘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模塊,提交申報信息,證明就能直接寄到家啦!”

“針對市民辦理的高頻事項,我們梳理了清單,讓市民‘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網上辦理,一回也不用跑。”天津市數據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季烨說:“目前,用‘津心辦’可以辦理的事項,已經有1565項,我們還在不斷叠代升級!”

現在,“網上辦嘛事,就找‘津心辦’”已成爲天津人的常識。

親身體驗社區的新服務後,天津市河西區83歲的獨居老人劉墉決定:不去機構了,在家養老!

“居委會上門安裝了‘智能門鈴’,監測到老人24小時沒出門,就會派人上門查看。”劉墉說:“現在,每次外出旅遊,我都會跟居委會說一聲,以免他們擔心。”

“我們給老人配備了‘一鍵通’應急呼叫,目前已覆蓋14個街道3500多人。”河西區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韓爽介紹,“這個‘互聯網+照護服務’平台,用大數據破解獨居老人照顧的難題!”

“互聯網+照護服務”平台的背後,是天津將數字化技術融入社會治理的努力。

針對困擾多年的“煩心事”,天津將數字化改革向深處推進,努力將群衆難題“解開來”。

藥品種類不全,群衆看病取不上藥,曾是困擾天津不少基層醫院的難題。

“以前,在醫院經常拿不到需要的藥,我只能坐公交去區裏的藥房買藥,一次下來要三四個小時,藥費還得多花600來元,全都得自費。”說起以前買藥的經曆,天津市甯河區豐台鎮村民翟煥元直呼心疼。

天津推出“雲藥房”後,翟煥元就診時將信將疑地嘗試了一下:“嘿,下單後送藥到家,還能享受社區醫院的報銷比例,自己只承擔120多元的藥費!”

不止“雲藥房”,針對群衆醫療痛點,天津用數字化爲基層醫院賦能,打造“四朵雲”——“雲管理”“雲服務”“雲藥房”“雲檢查”。

2023年,天津“雲藥房”開出135萬余張處方單,免費配送藥品24萬余人次,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近1萬人次……現在,常見病患者逐步回流到基層醫院。

針對部分地區人員雜、環境亂的問題,天津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基層社會治理,讓群衆身邊的環境“美起來”。

精武鎮付村位于天津西青區,這裏外來人口大大超過戶籍人口。如何管理好龐大而複雜的居住人群,一直是付村黨總支書記李成達頭疼的問題:“村裏以前真的是髒亂差,垃圾分類根本就沒法落實!”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智慧平台”的推出,讓付村環境管理迎來了轉機。

“這個平台作用可大了,老年人能點外賣,有事可以緊急求助。”村民陳勝娟說:“更重要的是,我們分類投放垃圾可以獲得‘文明積分’,在村裏商鋪就能兌換生活用品!”

“可別小看這一鼓勵,現在村民垃圾分類參與率超過90%,全村垃圾分類正確率提升到80%!”李成達感歎,數字化給付村帶來了“看得見的紅利”。

現在,天津已經聯通全市252個街道(鄉鎮)的數字化網格,形成了基層治理“一張網”。

“現在的天津,是數據流淌‘指尖’,幸福抵達‘心尖’!”天津市政務服務辦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呂卓如是說。

來源:光明日報

審核:郦陳雪

編發:馬 凱

素材整理:陳卓、呂昕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