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銳35軍被全殲,傅作義對和談仍猶豫不定,劉亞樓一仗讓傅下決心

正觀曆史 2024-03-07 23:56:50

1949年1月8日下午,幾輛國軍汽車駛入解放軍根據地內的八裏莊。車上坐著兩個重要人物,一人是“華北剿總”少將地政處長周北峰,另一人是民盟副主席、燕京大學教授張東荪。

二人都是傅作義派出的代表,兩人此來,目的只有一個——和談。彼時的中國已然邁入了一九四九年,縱觀全國戰局,遼沈、淮海戰役之後,國軍主力損失慘重,幾無再戰之力,可見國民黨在大陸的覆滅幾乎已成定局,甚至頃刻之間,“蔣家王朝”便會灰飛煙滅。

北平最高軍政長官傅作義是個聰明人,在如今的形勢下,他自然得想辦法從傾倒的“蔣家王朝”大廈上跳出來,爲自己和手下幾十萬部隊搏出一線生機。但三十五軍覆滅新保安,天津城淪陷後,傅作義所有的軍事幻想,都成了白日做夢。

一、解放軍大顯神威,傅作義接連敗北

1948年11月18日,中央軍委電令東北野戰軍入關。11月23日起,東北野戰軍主力快速向冀東地區開進。

與此同時,解放軍華北第3兵團所屬3個縱隊連續攻占了柴溝堡、沙嶺子等地,圍困張家口。

東北野戰軍幾十萬人馬南下後,中央軍委打了一場富裕仗,集結了東北先遣兵團、華北第2兵團、華北第3兵團等各部向囤積在平綏線的國軍十幾個師發動攻勢。

1948年11月29日,伴隨著隆隆炮響,平津戰役拉開了帷幕。

12月5日,東北先遣兵團攻克密雲,殲敵6000余人。此仗一打,傅作義驚恐萬分,他判斷東北野戰軍一部已經入關,極有可能與華北各兵團協同向北平發起攻勢,于是急令主力第35軍連夜計劃從張家口向北平後撤,卻不料被華北第2兵團第4縱隊第12旅采取節節阻擊的戰法,滯留于新保安地區。

華北第2兵團主力戰勝諸多不利因素趕到新保安附近地區,挫敗了傅作義35軍由西向東的突圍行動,並同時遏制了敵第104軍由東向西的進攻行動,迫使傅作義的兩支部隊始終無法會合,第35軍只能困守于新保安,坐以待斃。

趁著三十五軍困守新保安的間隙,華北第3兵團于12月6日收複沙嶺子,一天後又解放宣化城,將張家口和宣化之間的聯系一刀切斷,並于8日將張家口徹底包圍起來。

至此,傅作義的主力陷入華北第2兵團、第3兵團的天羅地網中。而東北先遣兵團則是猛打猛追,又先後殲敵近2萬人。

困守新保安的傅作義嫡系部隊第35軍構築了堅固工事、設置了多層火力,妄圖固守待援,但華北第2兵團所屬9個旅于12月22日從西、東、北三面發起猛烈攻勢,不到一天時間便全殲新保安守敵,打垮了號稱精銳之師的35軍。

就在第35軍被殲滅後,傅作義駐守張家口的七個師妄圖盡快逃離,但始終未能突破我軍的銅牆鐵壁。

兩天後,也即12月24日,解放軍2個縱隊兵力乘隙突入張家口城內,守敵5.4萬余人幾乎全被殲滅。

二、猶豫不定傅作義,多次和談仍未成

自從殲滅了三十五軍,對傅作義的打擊、震撼是巨大的。手下的精銳已經被全殲,只剩一群烏合之衆,人數看著雖多,卻並無多少戰力,如困獸一般坐鎮北平城內的傅作義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

1949年1月8日下午,坐鎮河北薊縣孟家樓的聶榮臻接到報告,說傅作義派出的和談代表已來到薊縣八裏莊。于是,出于大局考慮,聶榮臻立即驅車趕往八裏莊。

傅作義此次派出的代表有兩個,換了兩個德高望重且有身份的人:周北峰和張東荪。

張東荪和周北峰見到聶榮臻,顯得很激動。兩人表露了來意,隱隱透露出傅作義的焦急。

聶榮臻對兩人說:

“目前形勢發展很快,傅將軍是該著急一些了。”

張東荪急忙表白來意道:

“傅先生這次派我們來,就是希望能盡快達成和平協議。”

聶榮臻向兩人分析了當下平津面臨的形勢後指出,眼下傅作義無論西退,還是南撤,都不可能了!

周北峰慎重地試探:

“解放軍對解放北平問題有些什麽基本設想?”

聶榮臻把解決平津問題的基本原則重述了一遍,接著又問:

“你們這次來,是單談北平問題呢,還是包括傅統轄的全部地區和部隊?”

周北峰如實回答:

“此行是奉命來談全面問題的,包括平、津、塘、綏的一攬子和談。”

聶榮臻詳細詢問了北平市內和傅作義的情況,周北峰都一一作了回答,並進一步提出,傅作義對中共開出的條件有疑慮,希望能談得具體一些。聶榮臻表示同意。

1月9日淩晨2時,收到林彪、聶榮臻的來電後,毛澤東便以中央軍委名義起草了回複的電報,就在談判中如何回答傅方提出的問題,作了具體指示。毛主席給出的和談原則包括:

只要傅作義將軍能讓解放軍和平接收平、津,將允許傅部編爲兩個軍,並赦免他本人的戰犯罪,保存私人財産,如想住北平或外邊均由他自己定。關于他部屬的生命財産,一律不予侵犯。

1949年1月9日上午,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聶榮臻和林彪來到周北峰、張東荪住所,開始了雙方的會談。聶榮臻特意囑咐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長唐永健,注意記錄談話內容。

林彪的口氣較硬,要求他們轉告傅作義,中共的意見集中起來就是“兩個化”:即所有軍隊一律解放軍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區化。所謂解放軍化、解放區化就是由傅作義下命令,把所有由他統帥的部隊按照談定的協議開赴指定地點,采用整編形式,改編爲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開進北平、天津,和平接管這兩個城市。

談判一直進行到中午時分,林彪、聶榮臻同張東荪、周北峰一起吃了午飯。

1月10日上午10點,雙方的正式會談開始。

聶榮臻和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招呼張東荪、周北峰,來到隔壁一間早已布置好的屋子。房間當中兩張桌子拼在一起,兩邊擺放著幾條長條凳,雙方分坐兩邊,落座後,就先前雙方交談的問題,又重複了一遍。

聶榮臻吩咐唐永健中午加班,盡快將談判情況整理成談判紀要,一式兩份。

下午,和談會議繼續召開。周北峰、張東荪看了唐永健在中午整理出來的談判紀要,感到很滿意。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依次在《談判紀要》上簽了字,周北峰確認無誤後也在這份紀要上簽完字。

聶榮臻雙手合上《談判紀要》,特別叮囑周北峰,傅作義答複的最後期限是1月13日。可周北峰回到北平,將《談判紀要》交給傅作義後,傅作義面對這份紀要猶豫不決,也許是抛不下自己的榮華富貴,又或是不放心交出武裝任人宰割,總而言之,傅作義將這份文件壓了下來,沒有簽下字。

三、和談代表出狂言,拿下天津震國軍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平津前線指揮部同傅作義的談判,持續了近1個月,但一直未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果不其然,13日那天,聶榮臻沒有等來天津城內守軍的繳械投降,等來的只有國民黨軍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鄧寶珊。

1月13日下午1時左右,鄧寶珊和副官王煥文、以及傅作義的參謀刁可成在平津前線司令部隊列科長王朝綱的陪同下,乘坐兩輛吉普車,來到通縣以西一個叫五裏橋的村子。

車子在一個大院前戛然而止。鄧寶珊一擡頭,見聶榮臻、羅榮桓、林彪正在院門口迎候。

周北峰連忙下車走上前,急切地說:

“我們可著急了,能不能馬上談?”

聶榮臻早已料到天津城內的這群國軍將領早已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因而一聽便笑了起來。

1月14日,按照事先的安排,由聶榮臻與鄧寶珊、周北峰進行會談。

談判一開始,聶榮臻首先發言,他說:

“我們上次已經講清楚,1月13日是答複的最後期限,你們沒有主動答複。我們通過有關方面的人員多次催問,貴方仍遲遲不作答。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下達進攻天津的命令了。因此,這次談判就不包括天津了。”

聽到這兒,周北峰的心裏驚了一下。他扭轉臉看向鄧寶珊。但鄧寶珊顯得比較平靜,只讓周北峰發電報告知傅作義。

周北峰出去後,鄧寶珊突然問:

“你們用多長時間可以打下天津?”

“3天!”

聶榮臻答得很幹脆,似乎勝券早已在握。

鄧寶珊氣定神閑,似乎一派胸有成竹的樣子,笑著對眼前解放軍未來的三位元帥放出狂言道:

“恐怕30天也打不下來喲!”

“3天打不下來,就打30天,打半年,打一年嘛,遲早總有一天能打下來。”

聶榮臻毫不客氣地說。

鄧寶珊沒有想到,對方的口氣這麽強硬,一下子啞了火。周北峰的電報發出不久,便很快收到傅作義的回電,傅作義在回電中表示酌情辦理即可。

談判仍然在繼續,但遠處隆隆的炮火聲同樣異常清晰。

14日上午10時,解放軍開始大舉進攻天津。

天津守敵共10個師約13萬人,統歸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指揮。

面對天津陳長捷擺開的縱深防禦體系,劉亞樓決定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針,以1縱、2縱配屬部分炮兵和20輛坦克爲第一主攻方向,由天津西部向東部攻擊,7縱、8縱配屬部分炮兵和10輛坦克爲第二主攻方向,由天津東側向西攻擊。9縱、12縱各派一個師擔任助攻,由天津南面向北突破,2縱獨立2師在天津北面負責佯攻,吸引當面的國民黨軍151師。6縱17師擔任總預備隊。

爲了迅速攻克天津,東野投入攻城部隊總兵力達34萬。不光兵力充裕,解放軍的火力更是強大。光是在天津周圍部署的各種火炮就多達538門!

天津城外激戰的同時,談判也還未停下。談判中,鄧寶珊提出在所謂過渡時期,軍隊的改編用人民和平軍的名義,解放軍應讓出南苑機場和成立聯合政府等等條件,均被聶榮臻義正辭嚴地一一拒絕。

傅作義既已錯過了最後回複期限,解放軍方面自然也不能一忍再忍,打下天津,給鄧寶珊這群狂妄的國軍將領一點顔色瞧瞧,成了戰略需要。

時間不等人,29小時的激戰後,解放軍于1月15日下午3點全殲天津守敵13萬人,成功解放了天津!

打下天津的第二天,即1月16日,聶榮臻從宋莊趕到五裏橋,與鄧寶珊等人再次會談。

經曆了天津之戰,傅作義的態度明顯不再猶豫了,鄧寶珊也不再如先前那般狂妄,雙方老老實實地在談判桌前商談了五天。

1949年1月21日,雙方正式簽署了《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次日開始,傅作義部的25萬人馬陸續開出北平城。北平,這座千年古都,迎來了和平解放。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