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歐盟圍堵中國,歐盟商會稱中方考慮放大招,將直切美歐大動脈

排頭縱橫 2024-05-23 10:26:23

借著“中國産能過剩”荒謬論調,前不久拜登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之聲,宣布在特朗普時期對華301關稅基礎上,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等涉及約18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進一步加征關稅,意圖挑起與中國的“關稅戰”。

耶倫

與此同時,美國也沒有打算在經濟遏華領域與中國“單打獨鬥”,美財長耶倫于本周二訪問德國工業重鎮法蘭克福,其發表講話時再度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論調,喊話歐盟共同應對,說美國與盟友必須以團結的方式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制造業實力,否則自身産業將陷入危險。

不出意料的是,耶倫對中國輸出了一番暴論之後,轉而又開始爲自己的言論辯護,聲稱“美國無意執行反華政策,但中國‘産能過剩’可能會威脅世界各地工廠的生存,美國調整關稅是一種戰略性和有針對性的舉措”。

然而耶倫如此賣力的拉攏盟友共同應對“中國産能過剩”,歐盟方面卻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就連一向立場極端親美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在一場會上強調歐盟不會依照美國的做法加征對華關稅,還暗示就算對華加征關稅,歐盟也不會超過美國的加征稅率。

馮德萊恩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都知道歐盟面對美國一直是一副亦步亦趨的姿態,馮德萊恩上台以及俄烏沖突爆發進一步沖擊歐盟的安全觀之後,這種依賴趨勢變得更加嚴重,歐盟基本上失掉了作爲世界一極的重要性,幾乎與美國“穿著一條褲子”。

現在耶倫親自跑到德國,拉攏歐洲盟友參與經濟上圍堵中國的政策,結果歐盟非但不樂意買賬,而且還從素有“美國駐歐總督”之稱的馮德萊恩口中,說出“不會跟隨美國”的話,簡直超出了所有人預料,難道說歐盟意識到了自己應該是世界一極,不應該是美國附庸的問題?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歐盟想擺脫美國附庸的地位,就會事事都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斷和決定,可馮德萊恩只是說不會追隨美國的做法,但並沒有說不會對華加征關稅,這在本質上還是順應美國意願的做法,只不過礙于德國堅持與中國合作,以及法國抵觸美國幹涉歐盟內政的態度,稍微有所收斂罷了。

馬克龍和朔爾茨

要知道馮德萊恩正在追求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必須要爭取德國和法國兩大歐盟巨頭的支持,但德國總理朔爾茨兩度訪華尋求合作,肯定反對歐盟與中國發生經濟沖突,馮德萊恩倘若赤裸裸地說要配合美國經濟圍堵中國,勢必得不到德國的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非常看不順眼馮德萊恩,早就動了將之換掉的心思,目前馬克龍已基本上將兩人的矛盾公開化了,就差指名道姓指責馮德萊恩是“歐盟內鬼”,這種情況下,自然馮德萊恩要表現的“看重歐洲利益”一些,以嘗試挽回馬克龍的支持。

其實從現實角度考慮,如果馮德萊恩真的考慮到了歐盟的利益,壓根就不會考慮對華加征關稅的問題,因爲中歐貿易龐大且産業互補,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對雙方沒有任何好處,更何況中方也不會對美國乃至歐盟損害中國企業利益的做法放任不管,勢必會做出相應的反制。

中歐關系

中國歐盟商會日前在其社交賬號上宣稱,從內部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可能考慮對配有大排量發動機的進口汽車提高臨時關稅稅率,這一潛在的舉措一旦落地實施,將對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制造商産生重大影響。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中國歐盟商會所說的“潛在措施”,大概率就是中國對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回應,同時正如中國歐盟商會的擔憂也並不是渲染緊張氛圍,如果有關消息變爲現實,美國汽車工業必定會面臨嚴重沖擊。

對于美歐來說,大排量汽車和摩托車是其汽車工業的現金奶牛,而中國市場又是最重要的現金池,如果産品競爭力遭到嚴重削弱,想在中國市場上繼續賺錢就很難了,用句不太略顯誇張卻貼近事實的話說,就是中國這一舉措一旦落地實施,等同于直接切到了美歐的大動脈。

德國汽車工廠

現在拜登政府已經對中國商品實施了加征關稅政策,中方一旦開始推進反制,美國必然是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的那一個,而歐盟暫時還對中美“關稅戰”保持著觀望態度,但也有躍躍欲試的迹象,倘若歐盟不珍惜“回頭是岸”的機會,非要配合美國經濟圍堵中國,可以很確定的說必然會被中方拉“清單”予以反制,到時候就會面臨得不償失的結果。

0 阅读:525
评论列表
  • 2024-05-25 03:47

    必須堅決反擊美國,加倍反擊美國,讓美國感受到切膚之痛,有效震懾敵對勢力。

排頭縱橫

簡介:追蹤熱點事件,聚焦國際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