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曹爽有三位部下保住性命,最終成爲西晉大臣!

情懷曆史 2024-04-13 20:02:52

公元249年,趁著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機會,司馬懿起兵控制了曹魏都城洛陽。等到曹爽放棄抵抗後,司馬懿果斷出手,不僅誅殺了曹爽兄弟,也將桓範、何晏、鄧飏、丁谧、畢軌、李勝等曹爽的心腹除掉。當然,司馬懿也沒有搞“一刀切”,比如以下三人,雖然曾經跟隨過曹爽,卻能夠保住性命,乃至于成爲西晉大臣。

一、王沈

王沈(?—266年),字處道,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王沈是東漢護匈奴中郎將王柔之孫,東郡太守王機之子,司空王昶之侄。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養,王沈善寫文章,最初被大將軍曹爽辟爲掾屬,後升任中書門下侍郎。高平陵之變後,王沈因爲是曹爽的故吏,所以被司馬懿免職。

後來,司馬懿不僅沒有誅殺王沈,還重新啓用了他。曹髦即位之後,王沈曆任侍中、散騎常侍,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曹髦欲起兵討伐司馬昭,召王經、王沈、王業商議,王沈、王業向司馬昭告密,導致曹髦被殺。王沈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接連遷任尚書、豫州刺史等職。西晉建立後,王沈官拜骠騎將軍。次年去世,谥號元公。

二、王渾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沖,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身太原王氏,是曹魏司空王昶的兒子。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王渾和王沈是堂兄弟的關系,兩人都來自于太原王氏這一世家大族。而這,無疑是司馬懿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的重要原因。

王渾曾任大將軍曹爽的掾屬。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爽,王渾循例遭到罷黜。不久之後複出,先後任懷縣縣令、參安東將軍(司馬昭)軍事、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官職。後來,王渾得司馬昭賞識,被任爲司馬昭的幕僚,官至散騎常待、越騎校尉。

司馬炎稱帝後,王渾曆任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安東將軍,任內開倉救濟,受到百姓信賴。鹹甯五年(279年),晉武帝大舉伐吳。在晉滅吳之戰中,王渾率軍攻克尋陽、高望等城。太康元年(280年),王渾擊敗東吳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最終成功滅亡東吳。

在此基礎上,晉武帝晉升王渾爲征東大將軍,鎮守壽春,晉爵爲公。元康七年(297年),王渾薨逝,享年七十五歲,谥號爲元。

三、魯芝

魯芝(190年—273年),字世英。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一帶)人。曹芳即位之後,曹爽任用魯芝爲大將軍府司馬。在輔佐曹爽期間,魯芝多有正直的言論和深遠的謀略,然而曹爽卻不采納。等到“高平陵之變”發生後,魯芝又率領手下竭力保護曹爽。

曹爽被殺後,魯芝也受到牽連而被下獄,並且即將要被斬殺,但他始終剛正不阿,始終不改堅貞的氣節。在此背景下,司馬懿很欣賞他,于是將魯芝赦免。之後,魯芝被司馬懿冊封爲護匈奴中郎將、振威將軍、並州刺史。後來,盧植因治理有方,成績突出,升任爲大鴻胪。

西晉建立後,司馬炎調任魯芝爲鎮東將軍,進爵陰平侯。之後,魯芝被征召爲光祿大夫,禦賜隨行吏卒及車馬。作爲西晉大臣,魯芝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厚待。泰始九年(273年),魯芝去世,時年八十四歲。在魯芝去世後,晉武帝司馬炎爲他舉哀,贈送大量助喪物品及墓地百畝,賜谥號“貞”。

3 阅读: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