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調研|釋放“強磁力”共創新未來

消費日報 2024-05-11 21:08:23

博覽調研 | 釋放“強磁力” 共創新未來

5月9日—12日,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福建福州舉辦。這場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精心主辦,並得到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州市人民政府鼎力支持的博覽會,彙聚了衆多傳統工藝美術的瑰寶。

博覽會期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數次莅臨現場,關切詢問各展區傳統工藝美術産品與現代技術結合情況、親身體驗非遺技藝魅力、細心聆聽參展人員真切心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王世成,副會長何烨、劉江毅以及秘書長郭永新等陪同調研。

觀賞性和實用性並存

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

走進熙熙攘攘的展館,仿佛置身于一個璀璨的藝術寶庫。巡展過程中,張崇和一行親身體驗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交融之美。在展出的石雕、白瓷、藤鐵等工藝品裏,看到了傳統技藝正積極融入現代生活,藝術品的精湛和日用品的實用並存;在彩瓷、木雕、紫砂、刺繡等展品中,領略到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的和諧統一。

張崇和尤爲重視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與現代科技接軌並行發展的情況。巡展期間,河南華夏銅藝成型技術研究院用“現代技術+傳統工藝”,對文物進行複原再現;範菊華大師將AICG技術融入紫砂壺圖紙繪制,作品造型新奇,令人眼前一亮;鈞瓷大師們創新設計的新型煤燒窯爐、液化氣窯爐,使得傳統鈞瓷工藝符合環保政策並得以發展;裴永中大師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工藝,讓黑白照片在陶瓷畫上變得栩栩如生……這些展品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巨大潛力,張崇和對工藝美術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除此之外,在調研活動中,張崇和還看到了傳統技藝與當地旅遊業結合的成果。如河南的鈞瓷挂件將賀蘭山岩畫元素融入其中,既具有地域特色,又體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文創産品的開發,不僅豐富了旅遊市場,也爲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多件作品現場售出

展會經濟效應持續放大

本屆博覽會展品總數超過12萬件,涵蓋11個大類上千個小類,其中大師工匠的精品就有2萬5千件以上。博覽會期間,衆多珍貴藝術品吸引了大量收藏家和投資者的目光。這些高價值藝術品的交易不僅爲藝術家和參展商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進一步激活了藝術品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

張崇和調研至西藏工美展區時,偶遇了一位資深收藏家,得知這位收藏家每年都會來博覽會收藏心儀的作品,今年他收藏了一幅價值200萬元的唐卡作品,並計劃在博覽會結束後將其送往英國進行拍賣展示。

特意從青海趕來福州參展的唐卡藝人曲智在向張崇和介紹時也表示,每屆博覽會他都參加,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觀衆的喜愛,不僅展品能現場出售,還有很多觀衆在展會結束後選定題材找他預約創作。鑄胎掐絲琺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金林則表示,博覽會不僅能讓企業在現場直接産生經濟效益,更能助力品牌宣傳爲企業在展會後期帶來合作。據他透露,本屆博覽會開幕不到兩天,他的《十二生肖》《宮廷寶座》作品已被觀衆預訂購買,展品價值超過200萬元,還有不少觀衆預訂其他展品。

展商好評如織

博覽會規模再創新高

博覽會的舉辦不僅促進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爲藝術家和參展商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推動了工藝美術界人士的交流與合作。本屆博覽會受到行業的熱烈響應,規模顯著提升。展出面積達6萬平方米,吸引了50多個特色展團和2000多家全國展商參與。其中,福建展團規模創下博覽會曆史新高,浙江展團規模空前,江西、北京、陝西展團的面積也大幅增加。

在調研過程中,展商們紛紛表示對張崇和表示,他們高度重視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這一平台,認爲這是一個展示自己作品、交流技藝、拓展市場的絕佳機會,不僅會年年參展,展出面積也將逐年增加。

京繡非遺傳承人畢紅激動地向張崇和表示:“從博覽會這個平台,我深切感受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以及各地政府對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大力支持,這讓我作爲一名非遺手工藝人備受鼓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也向張崇和表達了類似的感慨:“景德鎮市政府非常重視工藝美術的發展,特意爲我們在博覽會上搭建了一個特裝展台,用于更好地展示現代陶瓷藝術。”

文|記者 王薛淄 攝|桂岩鵬 張永利 喻貴良 視頻|劉元

0 阅读:1

消費日報

簡介:立足消費領域,依托輕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