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泉集粹——厭勝錢鑒賞(九)

杞棠鑒藏 2024-04-03 16:53:47

新 • 王莽 契刀五百

尺寸74.3mm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 新 • 王莽 契刀五百(74.3毫米,16.8克),底部有小修 華夏評級 極美(03)

新 • 王莽 契刀五百

尺寸73.5mm

新 • 王莽 契刀五百(73.5毫米,18.0克) 華夏評級 極美85

西漢 日入千半兩

尺寸39.4*5.5mm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 西漢 日入千半兩(39.4×5.5毫米,39.0克) 此品下部文字據彭信威《中國貨幣史》觀點或爲“十一”,備一說 華夏評級 極美85 半兩,在中國古代錢幣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先秦開始由秦國始鑄,至西漢四铢半兩,數百年間,給當下的錢幣收藏愛好者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各種半兩實物。先秦半兩厚重,文字古拙隨意,秦半兩開始減重,文字規整,秦晚期私鑄橫行,重量又減,文字又開始隨意,至漢初,國力空虛,所鑄半兩如榆莢之薄小,與秦半兩同行用,呂後以秦錢重難用,改行八铢半兩,數年停鑄,至漢文帝開鑄四铢半兩,行至武帝初,半兩退出曆史舞台。在浩瀚的半兩世界裏,有一些值得收藏愛好者關注的漢代特殊半兩,尺寸大,重量數十克,面上除了半兩二字之外,還有吉語文字,很顯然,這類半兩並非行用錢,而是當時的王公貴族們玩賞的錢幣。今天見到的這枚直徑39.4毫米,厚5.5毫米,重39克,的大型半兩當屬此類。面穿上下有日入千三個文字,個人認爲是漢吉語:日入千金,之意。這類半兩所見皆是孤品,存世極罕,余也非常喜歡。

新 • 王莽 長樂受未央背四弧紋花錢

尺寸29.8*2.2mm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 新 • 王莽 長樂受未央背四弧紋花錢(29.8×2.2毫米,5.9克) 漢代吉語多見長樂未央,長樂受未央者僅此一見 華夏評級 極美85

十六國 興铢

尺寸24.6*1.8mm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 十六國 興铢(24.6×1.8毫米,3.9克) 有小修,甚罕見 華夏評級 上美(03)

十六國 仇池

尺寸22.0*1.6mm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 十六國 仇池(22.0×1.6毫米,3.0克),由氐族楊茂搜、楊定建立的氐族地方割據政權所鑄的試鑄樣錢,是甘肅曆史上第一種在錢幣上有明確國名標記的貨幣,目前僅見,諸譜未載,珍 華夏評級 極美80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今甘肅西和仇池山爲中心的縱橫數百裏的廣袤土地上,曾建立過一個楊氏氏族政權,由于仇池是伏羲誕生之地,以仇池爲國號,格外堂皇。西晉文帝時,氏人楊飛龍受西晉封號,以假征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楊飛龍以外甥令狐茂搜爲養子。晉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楊茂搜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氏族部衆擁戴稱王,始建前仇池國。仇池政權在當時出現的十多個政權中建國最早,享國最長,其史籍雖不曾載于崔鴻撰寫的《十六國志)與《晉書》。但散見于《三國志》、《宋書》等史籍的零星記載。近代學者張維與現代四川學者李祖恒均編著的《仇池國志》讓仇池國于史海蒼茫中浮現出來,填補了一段正史的疏忽與空白。楊茂搜建前仇池國,傳至楊難敵、楊毅、楊國、楊俊、楊世、楊纂。 東晉鹹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伐仇池,俘虜楊纂,前仇池亡。從楊茂搜的先輩楊騰爲部落大帥算起,前仇池國曆時160多年。東晉(公元385年),楊定投奔西燕,與後秦作戰敗歸隴右,徙治曆城,自稱龍骧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稱蕃于東晉,東晉割西縣、上祿之地給楊定,楊定在仇池重新建國,史稱後仇池。傳至楊盛、楊弦、楊難當。楊難當公元433年,攻占漢中。公元436年自稱大秦王,定年號爲“建義”,公元441年,發動侵宋戰爭,首次將仇池武力伸展到蜀川。公元442年南朝劉宋出兵攻仇池,楊難當兵敗投魏,曆時58年的後仇池亡。 後仇池亡後,楊茂搜後裔先後又在武都建立了武都國、在陝西略陽建立了武興國、在文縣建立了陰平國。至公元580年,離開仇池山流落在西秦嶺南坡的楊氏氏族最後一個政權陰平國被北周所滅之後,這個在群山環繞中存活了300多年之久的少數民族政權,便被日複一日的滾滾塵埃,深深地埋在了時光的殘骸之下。仇池國楊難當時疆域最廣東至陝西漢中,西至甘肅宕昌,南至四川梓潼,北至今甘肅天水地區。楊氏氏族仇池政權存在358年。而與它前後存在的西晉十六國政權,存在最長的不過77年,最短的僅10年。可見仇池氐族楊氏政權頑強、自信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足以光耀史冊。

圖片來源于網絡、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