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元之戀》到《熱辣滾燙》,聊聊國産電影中消失的現實主義

知非漫影 2024-02-16 18:32:04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春節檔電影票房冠軍將由賈玲導演的《熱辣滾燙》收入囊中,這是其繼《你好,李煥英》之後第二次獲得此殊榮。

不出意外的話,賈玲將憑借這兩部電影的票房跻身世界女性導演總票房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于去年指導《芭比》的格蕾塔·葛韋格(在此之前,第一位就是賈玲)。

不出意外的話,賈玲將再一次站到輿論的封口浪尖上被大衆討論。

這些是好事嘛?至少從目前其收獲來看,不壞。

雖然也有些許唱反調的聲音,但是大衆的視點仍然聚焦在賈玲導演減肥100斤的傳奇故事,爲女性主義崛起的歡呼,爲“普羅大衆”發聲的勵志宣傳上面。無疑這些都是好的評價,而且不斷提高的影院排片與累計票房,也都證明了在普適價值觀裏《熱辣滾燙》是成功的。

但是,這是真的成功嗎?

一、《熱辣滾燙》是成功的翻拍嗎?

要聊女性拳擊題材電影,就要從《百萬美元寶貝》開始。這是一部榮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4項大獎的作品,是拳擊電影與女性電影類型中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無論《熱辣滾燙》還是其翻拍的原作《百元之戀》,都是這部在這部電影的影響下産生的,特別是《百元之戀》這個名字都是在向其致敬。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該片的前兩幕屬于比較傳統好萊塢勵志體育片的套路,但其第三幕的大膽反轉(主角輸掉最關鍵的比賽),以及第四幕的自我認可大于社會認可主題,仍然是極佳的反傳統創作,在那個年代可謂是大膽又前衛。如此精彩的故事套路自然會被各位後輩借鑒與模仿,能否在創作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自然就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百元之戀》的切入點是十分“日本”的選擇,現實主義議題是其創作的出發點,階級固化帶來的困境是其主人公無法逃脫的牢籠,最後的反擊是羅曼羅蘭式的英雄主義——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熱辣滾燙》則是帶來了十分“輕量化”的選擇。因爲電影立項時就瞄准了春節檔,那麽合家歡的喜劇是其唯一的選擇。在這個十分“商業”的選擇下,所有的創作都會走向一個方向——輕盈,不能攜帶一絲現實的沉重感,要讓觀衆在共情故事的同時不被其中的負面情緒所感染,不能聯想到那些現實中真正的,無法接受的困境。

最終賈玲呈現給大家的是一部小品化的、前後割裂的、真人秀式的劇作,喪失了原作的現實感與厚度,換來了安全與平庸。從商業上來講,這是非常穩妥的選擇,從票房來看,這是100分或是100斤的成功。但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稱其爲真正的成功。

二、究竟差別在哪?

第一點:時代背景

在《百元之戀》中,女主角一子是一個在家躺平啃老十多年的廢宅,影片從頭到尾並沒有解釋爲什麽會這樣,因爲在我們所熟知的現實日本中,這是不需要解釋的。經過“消失的三十年”的經濟下行時代,日本形成了階級固化缺少上升通道的社會現實,我們會在各種文藝作品中看到這樣的形象出現,因爲努力並不能改變其所屬階級,所以就躺平等死是在日本的現實社會中十分普遍的選擇。由現實給電影情節做背書,電影角色有何現實人物形成互文,所以一子出場就頹廢是合理的不言自明的,也是爲電影鋪墊現實感的重要元素。

然而《熱辣滾燙》中,賈玲飾演的樂瑩也是一個在家躺平啃老十多年的角色,這就和我們所屬的現實産生相悖,我們不禁會問出“這人有手有腳爲什麽不工作”這樣的問題,況且她還吃的那麽胖,顯然生活還過得去。于是導演和編劇就要創造很多情節與元素來保證這個大前提的合理性,然而這種倒置的創作模式又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人物立不住。

第二點:沒有人物,只有事件

在《百元之戀》中,一子離開家獨自生活之後是選擇在其經常光顧的百元店打工,在這裏電影描繪了一群與一子一樣同屬于社會邊緣的人物,有因爲抑郁症辭職的好心店長,有每天來偷過期便當的前員工婆婆,有嗜賭且猥瑣的店員大叔以及尖酸刻薄的新任店長等等。這些人物與一子同屬一個階級,同時都陷入無法掙脫的困境之中,電影通過描述這些人物的狀態來側面面向一子所處的生活狀態與困境。同時因爲給予這些角色足夠多的描述,在之後情節中他們的選擇與行動就是合乎情理與邏輯的。比如婆婆從被動的接收饋贈到主動的搶劫,比如大叔店員對一子的騷擾到強暴。

可是在《熱辣滾燙》裏面,這些鮮活的角色被處理成了一個個符號,每一個人物都是極其臉譜化的。爲了給樂瑩親情打擊,于是就有了尖酸刻薄的妹妹,爲了給樂瑩友情與愛情的重擊,于是乎創造出了劈腿的男友以及當小三的閨蜜(就且不論女主已經頹廢十年了哪來的男朋友這麽玄幻的事情)。爲了要給樂瑩致命的情緒波動而出現的黑心表妹以及兒戲一樣的電視節目,這些人物的出現都是無比突兀且無厘頭的,就好像只是劇情需要推動及轉折就讓編劇機械降神創造出來。這樣處理的後果就是整個影片都是懸浮的虛無的,沒有一丁點現實層面的質感,可你拍的是現實題材的作品呀。

第三點:爲什麽是拳擊

這一點是劇情不合理的統稱,就拿兩部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拳擊來說。《百元之戀》的開場戲就是一子與外甥在玩拳擊遊戲,平時一子去百元店的路上也都能看到拳館,一子被強暴的時候也是被施暴者用拳擊動作打在腹部失去了反抗能力,這些都是在爲一子最後選擇通過拳擊來抗爭做足了鋪墊。可是《熱辣滾燙》呢?什麽都沒有,你可以把拳擊替換成任何一個健身房裏其他項目。爲什麽不能是攀岩呢?爲什麽不能是馬拉松呢?爲什麽不能是舉重呢?這些項目都比拳擊這個小衆項目跟容易被大家接受吧?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就不一一展開了,總之就是創造思路的倒置以及現實主義的缺少,讓該片看起來非常像是一場自我滿足的意淫。樂瑩身邊所有的惡意與困境都像是生活對她的“調情”——因爲你不看電影也會知道這些問題會在電影的最後得到解決,無論是愛自己還是別人愛你,無所謂,總之都會皆大歡喜。

三、爲什麽要做出這種選擇

除開之前所說商業選擇,其實這更是一種安全的自我保護的選擇。《隱入塵煙》下架還曆曆在目,《第二十條》相較于張藝謀導演之前的《秋季打官司》也缺少了很多尖銳,韓寒也從曾經的“韓三篇”變成了只聊賽車夢想的導演。我們處在一個人人可以發生年代,我們也處在一個人人可以發什麽聲都被規定好了得年代。

賈玲作爲一個新人導演,剛剛指導了其第二部作品,可能這些話題與她來說還爲時尚早,但是身爲創作者總要承擔其社會責任。雖然電影技法很稚嫩,思考很表面,但是賈玲卻擁有一項對導演來說十分稀有得元素——作者性。這是很多成名得大導演都不具備的品質。賈玲通過刨析自己從而尋找與大衆的最大交際,發掘最大限度與觀衆共情的情緒,通過自身與影片的高度綁定來達到戲裏戲外的互文,從而走出了一條十分有趣的創作道路。

我們衷心的祝福賈玲導演能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更具深度的影片,在商業收獲的同時,也多看看我們的周圍。

緊迫的物質生活不是全部,記得爲精神生活加滿燃料。

我是李彩票,十分需要大家關注,求求求啦~~

1 阅读:227
评论列表
  • 2024-02-17 18:22

    你是真蛋疼

  • 2024-02-17 21:17

    人家賣的是減肥的情懷,只有關心減肥話題的女的才會想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