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爲兵團司令,關鍵時刻違背毛主席指示,痛失大將軍銜

曆年壹沫 2024-05-20 10:56:56

關于在外出征的俗語有這樣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說的是對于在外指揮的將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佳應對,而非一定要遵從來自上級的命令。

畢竟在戰場上瞬息萬變,如果事事都依靠上級的具體調派,那麽就非常容易延誤戰機。然而,這樣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將領所作出的指揮要比上級的指令更加完善,否則這種舉動無疑是在助長戰爭的失敗。

在中國近代這部戰爭史中,就有這樣一位將領,他出身寒微,自小受到武聖關羽"俠肝義膽"的熏陶,後來加入共産黨,一路戰鬥,立下赫赫戰功,可惜在關鍵時刻違抗了上級命令,從而錯失了大將軍銜。

程子華1905年出生于山西運城一個普通人家。由于家中已有兩個孩子,程子華的到來無疑加重了家庭負擔,爲了減輕負擔,他被送到了姨媽家中長大。

少年時期,程子華常聽關于武聖關羽的故事,對俠義精神有著無比向往。面對列強入侵和軍閥壓迫,他萌生了保家衛國的志向。

1926年,程子華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次年,他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1927年底,蔣介石發動了對共産黨人的殘酷屠殺,程子華在一番艱難曲折後來到廣州,參加了著名的"廣州起義"。

後被組織安排做兵運工作,1931年4月被派往蘇區,直接任團長職務。1934年6月,程子華出任紅25軍軍長,率部長征。

到達陝北後,紅25軍合編爲紅15軍團,程子華擔任政委一職。抗日戰爭爆發後,程子華先後擔任中共北方局委員、冀中軍區政委和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等職。作爲軍隊最高領導之一,他在戰場上展現了過人的指揮才能。

當時日軍對華北地區進行了多次大掃蕩,程子華運用遊擊戰術,利用複雜多變的地形,下地道、打遊擊,給日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他還組織群衆加入抗日複員,極大消耗和牽制了日軍在華北的有生力量,爲取得最後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程子華被調往東北前線,出任冀熱遼中央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程子華再次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

遼沈戰役爆發後,程子華運籌帷幄,將東北國軍置于進退維谷的困境。他先發制人,切斷敵人撤退的路線,然後對其反複進攻,造成敵軍重大傷亡。這一戰役的勝利,進一步掃清了東北地區的殘余敵軍。

在遼沈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程子華隨即轉戰平津地區。按照毛主席的作戰計劃,東野秘密入關,時任第2兵團司令的程子華奉命攔截傅作義的第35軍。可是在途經密雲時,程子華獲悉該地駐守力量微薄,便臨機作出決定,先攻打密雲。

誰知,情報失誤,密雲實際上駐紮有數千名正規軍。程子華的這一決定動靜太大,引起了傅作義的警覺,第35軍迅速撤回北平。如果讓其回師,平津戰役就難以打響。

毛主席得知此事大爲惱怒,立即調動其它部隊攔截第35軍,將其困于北平城外,爲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程子華的這一違抗軍令的決定,直接導致了平津戰役作戰計劃的泄露,給上級帶來了極大困擾。毛主席對此勃然大怒,程子華也做出了深刻檢討。

新中國建立後,他沒有再次回到軍隊,而是被安排在地方任職,先後擔任山西省委書記、商業部長、民政部長等職務。

與程子華同爲第2兵團領導的黃克誠則留在軍隊,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可以想見,如果當時程子華沒有違抗軍令,他本該與黃克誠一樣,獲此殊榮。由于這一決定失誤,程子華錯失了大將軍銜,這無疑是他仕途上的一大遺憾。

每一位將領,都曾爲國家和人民的事業抛灑過自己的熱血和汗水。程子華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從加入共産黨後,他就一直身處戰火硝煙之中,由最基層一步步成長爲高級將領,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雖然在關鍵時刻的一次決策失誤,但這並不能掩蓋,他爲民族獨立和新中國成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在新的時代,將他那種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1 阅读: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