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樸實之花 結精致之果!曹妃甸六農場中心校精細化管理成效顯著

視角在線 2024-05-16 09:20:21

編者按

5月15日,曹妃甸教育體育局召開了2024年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現場會。會上,區第六農場中心校、區第八農場中心幼兒園、區第八農場田莊小學、區第九農場中心校以及區第八農場中學5位校園長結合本校(園)實際情況,就“精細化管理”工作作了經驗分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曹妃甸第六農場中心校的經驗做法。

育樸實之花  結精致之果

曹妃甸第六農場中心校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曹妃甸第六農場中心小學、幼兒園現有在校生187人,單軌九個教學班,37個專任教師。今年以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區教育體育局“精細管理落實年”工作會議精神,以黨的政治建設爲統領,秉承“愛衆親人,樂學笃行”的校訓,提高道德修養,豐富專業知識,全面推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現將“精細管理年”落實情況彙報如下:

——全面推進幼教課程精細化,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區第六農場中心幼兒園牢固樹立“精心、精細、精品”的工作觀念,認真理解和掌握精細化管理的內涵,立足園本實際,著力環境滲透教育和特色活動精品化,秉承“一日生活皆教育”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四季變換爲時間軸,以順應二十四節氣爲切入口,讓大自然爲媒介,開展“生活化課程”和“自然課程”,讓孩子在高質量玩耍的同時與自然接觸,讓幼兒的學習跟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季節變化有序開展,將傳統的農耕文化根植心底。此外,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開設了食育課程。

  ——全面推進制度管理精細化,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教研精細管理。學校與城區五所小學建立聯合互助機制,實施資源共享,在授課方法和學習內容上探討研究,每年研討課10余節,分析考試20余次,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銜接。學校以“特色作業設計”作爲教學考查點,實行每天學生作業公示,每周特色作業展示,每月班級文化更新,並針對共性問題進行每月一次校級專項教研,共同探討質量提升方法。每學期進行人人校級課展示,5節校級課評優,10次特色作業展示,10次優秀作業評選,通過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德育管理靶向施策。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傳統美德教育、家校共育和法治教育有機融爲一體,其中檔案資料5大類36小類,內容涵蓋了教育教學、安全衛生、德育、師資、制度等五大類。制作適合本校師生的行爲規範養成手冊,形成各個年級規範細則的校本教材。低年級關注坐立行、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中年級關注行爲習慣,孝順的培養教育;高年級關注懂禮明標態度的管理教育。每學期對學生進行2次問卷調查,每人進行3次評估,並舉辦1次競賽活動。讓傳統美德在幼小的心底深植,爲以後步入初高中以及社會在行爲習慣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校協作共育成長。重視後進生轉化工作,關心關愛貧困生2人、單親家庭21人以及特殊情況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我們每天進行一次關注點,每周一次溝通時,每月一次走訪中。建立6個特殊群體學生的關愛幫扶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關愛措施並落到實處,每學年每年級不低于4次座談、10次家訪、一對一幫扶不少于5人,召開2次家長會。發揮家委會作用,形成良好互動關系,實現零上訪,零投訴。充分展示教育的活力,打造積極健康的教育生態發展環境。

——全面推進“雙減”工作精細化,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校作爲課後服務工作省級示範校,落實“雙減”政策,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由“基本看護服務”向“綜合育人服務”轉變。利用課後服務時段開設民樂演奏、合唱、勞動實踐、書法、繪畫、篆刻、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社團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民樂是學校的一項傳承項目,社團的訓練一直延續至今將近三十年。學校始終堅持每天一小時的練習時間,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40多名學生,其中唢呐4人、二胡20人、彈撥5人、打擊樂3人、笙2人,年年層層形成梯隊。讓每位學生掌握一門樂器技能,培養學生對民樂的興趣和傳統文化的熱愛。此外,充分發揮青少年勞動實踐基地作用,大力推進勞動教育。十年來,學校打造室外小菜園400平米,溫室大棚300平米,依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農村小學實際,重點對常見的蔬菜和農作物30余種進行嘗試性探究,紅薯、葡萄、花生等蔬菜都曾豐收,培育綠化樹苗8000余棵。在指導學生學習農業科學知識的同時,掌握勞動技能,讓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學校精細管理落實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任務,全體教職工將以更加高昂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正視學校精細管理落實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認真加以總結,紮紮實實推進,把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文章來源:曹妃甸區教育體育局

0 阅读:1

視角在線

簡介:獨特的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