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經銷商今年能不能竄貨倒貨走私單

家電圈 2024-04-30 08:33:25

一線家電市場的零售、批發,甚至工程,出貨都不好。爲了活下去,衆多家電經銷商群體,能不能在家電企業的授權體系之外,通過竄貨、倒貨賺點錢,甚至也可以走私單,多收個三五鬥?

文劍||撰寫

今年一季度市場競爭啓動以來,一線市場上廠商爭奪持續內卷,讓家電企業與經銷商在一線市場上的關系呈現出“劍拔弩張”局面,更讓一批廠商選擇從合則共贏走向鬥則共生。

因爲一線市場上不斷出現的竄貨、亂價等現象,家電企業與授權經銷商和專賣店老板之間的矛盾,在最近2年已經從幕後走向前台,從私下抱怨走向公開對抗。導致不少家電企業的授權經銷商,特別是專賣店老板們,不僅直接從第三方渠道進貨倒貨賺差價,還會公開售賣競爭對手的産品從中謀利多賺一點錢。

上述現象的背後,在不少家電經銷商看來,就是一個“利”字。在他們眼中,如果家電企業不能保證授權經銷商和專賣店的經營利潤,反而讓市場上的各類竄貨、亂價層出不窮,那麽經銷商只能自己想辦法賺點錢了。比如,從第三方渠道進貨,進貨價格更便宜,能多賺一點是一點;還可以私下銷售其它品牌的同類家電産品,多賺一筆錢,也不是什麽壞事情。

站在衆多家電經銷商的眼中,與家電企業合作的核心和基礎,就是“有錢賺、賺到錢”,才能活下去。如果,家電企業不能讓商家持續賺錢,還要“管頭管腳”讓合作經銷商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那只能被經銷商一步步抛棄或放棄。對此,家電圈表示一定認同:家電企業的市場經營管理和規範,無可厚非,但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一碗水端不平”,管著授權經銷商不亂來,卻又縱容大量貨源在不同渠道亂竄。

對于家電廠商來說,合作共贏,這是大家公認的商業契約。大家在市場上都是求財,而不是做公益的。所以,家電企業在規範和約束授權經銷商,特別是提高品牌專賣店商家的市場經營行爲之際,也應該爲合作商家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比如說,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對于非授權商家渠道的竄貨、亂價等行爲,進行嚴打,保證授權經銷商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商業競爭環境。不能讓非授權經銷商拿著低價産品和資源,去攪局授權經銷商正常的市場經營行爲。

同樣在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竄貨與亂價,以及商業競爭的內卷無法避免,一些家電經銷商們爲了一時的蠅頭小利,從第三方渠道拿貨,甚至銷售競爭對手的産品,雖然都是“情有可緣”,也需要適合而止。原因很簡單,每個商家的精力、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擴容。所以,有限的資源和時間應該集中在少數家電企業和品牌的身上,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經營用戶,創新用戶需求的身上,而不能總是想著投機賺小錢。

很多時候,小錢賺多了,對于家電經銷商來說,就很難賺到大錢,也很難走遠路。所以,對于家電企業的市場經營管理和規範,商家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但不能以弱者的角度博同情。在商業社會,永遠是強者勝,弱者出局。

當前家電企業與商家已經被時代變革的大潮推向了新的發展和經營拐點,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和不同的困難。所以,廠商相互之爭的內卷及內耗只會增加市場經營和搶奪的難度,而無法緩解這種局面。此時此刻,家電企業與經銷商應該做的,不是相互監督和指責,而是共同抱團出擊擠壓同行和對手的市場份額,搶奪更多優質客戶和商家,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罰經銷商,也不是盲目無底線地獎勵經銷商,而是要形成一種相互監督和共同促進的競爭機制。

所以,家電經銷商到底能不能竄貨、倒貨,甚至走私單。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心裏很清楚:很多商家一直這麽幹,但很多時候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並不會動真格。但是,在一些産業和市場發展的關鍵節點期,家電企業與商家還需要共同抱團共克時艱。特別要提醒的是,一些大中型家電的經銷商們,不能爲了一時的小利,影響與企業長期合作關系,因小失大。

當然,家電企業對于經銷商的市場經營行爲和規範,並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相對于10年前、20年前,家電企業對于授權經銷商的市場經營行爲,特別是竄貨、亂價、倒貨,甚至是私單等,查處力度較大,也會采取“殺雞敬候”策略,抓大放小或集中整治一陣風,主要還是以教育爲主、處罰爲輔。所以,經銷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找到家電企業的容忍尺度和邊界,不要輕易觸碰家電企業的底線,造成自身經營的困局。

版權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0 阅读:87

家電圈

簡介:覆蓋家電企業商家的垂直一體化價值交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