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矯诏輔政,三位將領起兵反抗,他們都是誰?

縱橫五千年 2024-05-08 21:20:32

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暴病而死,他的嶽父楊堅趁機矯诏輔政,掌控了北周政權。消息傳出後,一些忠于北周的地方將領,直接舉兵反叛,向楊堅發起挑戰。參加這場叛亂的主要有三位將領,因他們處于不同的方位,所以被稱爲“三方之亂”。那麽,這三個反抗楊堅的地方將領都是誰,他們又是何結局呢?

一、相州總管尉遲迥

尉遲迥,字薄居羅,是鮮卑人。尉遲迥既是北周的外戚,還是開國元勳。原來,尉遲迥的母親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姐姐。尉遲迥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在舅父宇文泰身邊,“複弘農,破沙苑,皆有功”,官至尚書左仆射、領軍將軍,深受宇文泰的器重。北周建立後,尉遲迥被封爲柱國大將軍、蜀國公,食邑達到萬戶。

北周宣帝在位時期,尉遲迥被封爲大前疑,同時擔任相州總管之職。楊堅輔政後,以皇帝的名義征召尉遲迥入朝。尉遲迥深知楊堅必將篡位,入朝肯定是死路一條,于是他選擇舉兵,很快就召集起了數十萬人。楊堅聞訊,派名將韋孝寬領兵十萬出征,同時派高颎督戰。結果尉遲迥兵敗,他在城破後仍射殺數人,最終自盡而死。

二、鄖州總管司馬消難

司馬消難,字道融,他是北齊開國功臣司馬子如的兒子。司馬子如與高歡是布衣之交,後跟隨高歡開創基業,官至尚書令。司馬消難“幼聰惠,微涉經史”,還娶了高歡的女兒爲妻,成爲了北齊的驸馬都尉。高洋統治後期,濫殺宗室大臣,司馬消難也遭到了猜忌。爲求自保,司馬消難與北周聯絡,在楊忠的接應下,來到了關中。

司馬消難混得還不錯,先是被封爲大將軍、荥陽公,接著跟隨北周武帝東征,升任大後丞。司馬消難的小女兒還被北周宣帝選中,成爲北周靜帝的皇後。得到尉遲迥起兵的消息後,正擔任鄖州總管的司馬消難也起兵響應。楊堅聞訊,派王誼領兵征討。之後,司馬消難逃到了陳朝。南陳被滅後,司馬消難沒有被殺,因爲他與楊堅的父親楊忠親如兄弟。

三、益州總管王謙

王謙,字赦萬,他的父親名叫王雄,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在與北齊交戰時中箭身亡。王謙性情恭順謹慎,沒有什麽特別的才能,但憑借著父親的功績,在北周混得也很好。王雄戰死後,朝臣們認爲對他的兒子特加封賞,于是王謙接替了父親的職務,擔任柱國大將軍、庸國公。在北周武帝征討北齊時,王謙奮勇作戰,被封爲上柱國。

577年,王謙被任命爲益州總管、都督十八州諸軍事。在北周宣帝死後,楊堅派梁睿接替王謙的職務。王謙認爲自己深厚受國恩,不滿楊堅專政,于是就興兵起事。但是,王謙沒有主動出擊,而是選擇固守。行軍元帥梁睿率軍入川,很快就擊敗了王謙的軍隊。王謙衆叛親離,被部下殺死。由于三方將領各自爲政,各懷心思,所以他們很快就被平定了。

參考資料:1.《周書》;2.《資治通鑒》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