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小時候“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叛逆呢?家長該反省了

IF枕邊育兒 2024-05-06 10:04:09

表姐家娃從小非常聽話,凡事都會聽從大人的安排。親朋好友都會誇孩子懂事,但是,孩子上了大學之後變得一點都不上進,簡直和小的時候判若兩人。

以前,親戚家的孩子聚到一起玩耍時,他會充當起小大人的角色。把好吃的零食都讓給弟弟妹妹,玩具也給比他年齡小的孩子們玩。

和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這個孩子也不爭不搶,無論什麽事情都會讓著其他人。

家裏來了客人,孩子會熱情的打招呼,還會禮貌的端茶倒水。大人們聊天,他也會安靜的坐在旁旁邊,從來不會有吵鬧的情況,這在同齡人當中來說,絕對是一個懂事的小大人。

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關于學習,從來不用父母督促。學業上一直也非常優秀,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無需大人操心。

大家都向表姐請教:是怎樣教育出這麽優秀的孩子呢?讓人挑不出一點兒毛病。親朋好友都鼓勵自己家的娃,以表姐家孩子爲榜樣多向他學習。

懂事的背後是:嚴格的家庭教育

表姐夫妻對孩子的教育確實非常嚴格,自從蹒跚學路之時,就給孩子定下了很多規則,比如從來不會讓娃接觸任何電子産品,包括電視,手機,電腦等。

孩子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之下,沒有任性的行爲。他一直按照家長定的規矩生活著,在孩子的認知當中,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得到父母的誇獎和別人的肯定。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很多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娃,長大以後心理上容易産生問題,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別人的肯定爲生活主導,失去了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痛苦,壓抑。

孩子考入大學之後,終于遠離了自己的家。沒有了父母各種各樣的規則和要求,也沒有了親朋好友的誇贊聲。

學校裏好多同學都比自己優秀,他接觸到了網絡遊戲,這才發現,世界上還有這麽好玩的遊戲。原來一直生活在在父母給自己定的黃條條框框中,從來沒有機會去接觸網絡上的東西。

于是,不再早睡早起,更不會認真學習。他沉迷于遊戲當中,不分白天黑夜的抱著手機打遊戲。考試挂科了,他也感覺到無所謂。

當校方出面批評他錯誤行爲時,他居然像個十幾歲的叛逆少年,和學校對抗。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感覺到非常意外。

表姐到孩子大學附近租了房子進行陪讀,他們夫妻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耐心引導,希望娃早日走向正軌。

曾經懂事的小大人,成年之後卻變得非常叛逆,實際上變得遲緩成長了。他除了遵循對于父母規範的要求和書本上的知識,對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幾乎是一無所知,缺乏基本的分辨率和思考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只是程度差別不一樣。有的孩子小時候特別懂事,聽話,到了初中或者高中階段開始叛逆。

懂事的孩子,內心壓抑

費洛伊德說:童年時期的經曆也許會被記憶遺忘,但會頑固潛藏于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産生恒久的影響力。

是的,童年在不幸或者壓抑的環境中長大的人,其實特別容易産生自卑感。那些痛苦的情緒,會慢慢的反應在行爲上。

朋友說,自己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于是他努力做的更好一些,因爲害怕自己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事情,被當做大人的出氣筒,從而引發爸爸媽媽爭吵。和同齡人比起來他特別懂事,還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會討爸爸媽媽開心。

爲了早日擺脫這個爭吵的家庭,他高中沒有讀完,就去外地打工了。但是他很少回家,因爲父母依然在爭吵中繼續生活著。大人感覺非常意外,小時候那麽懂事的孩子,長大怎麽和家裏這麽疏遠了呢?

事情的根源,還是他在幼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和積極陽光的家庭教育。所謂的懂事,是在成長環境下被逼迫出來的。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成年以後,會通過不斷的覺醒和自我修複,才能讓內心變得強大,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困頓中度過。

爲人父母,應該衡量自己是否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足夠的愛。你的娃是否能夠想哭泣的時候就流淚,開心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大笑,而不是隨時隨地討好和取悅別人。

孩子應該充滿自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獨立自主而又不狂妄自大。如果他們得到了父母全心的愛,才能夠做真正的自己。

枕邊育兒寄語: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和快樂的成長環境。家長無條件的愛,不要以分數等爲條件來和孩子談愛,愛不應該作爲獎勵或者是懲罰,愛是包容和理解。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壓抑,健康成長起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37

IF枕邊育兒

簡介: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側重産後護理、餵養、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