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會離婚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心于情事錄 2024-05-05 00:20:42

走進婚姻的時候,每個人都懷抱著美好的憧憬,都以爲從此相濡以沫,白首到老。

但經過時間的洗禮和生活的曆練,一些人走著走著就不愛了,走著走著就散了。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

愛的問題不是對象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沒有愛與被愛的能力,無論和誰在一起,都不會幸福。

相關婚姻調查研究發現,那些會離婚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婚姻中沒有成長。

愛一個人的能力,沒有成長

侄女結婚才一年多,就經常和老公吵架,經常吐槽自己家的男人不懂事。

問她原因,其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情人節忘了送禮物了,生日送的禮物不滿意了,生氣了希望男人哄,男人卻變成了榆木疙瘩。諸如此類。

侄女很氣憤的說,他變了!結婚前他不是這樣的!戀愛的時候,他可溫柔體貼了。

我們噗嗤一聲都笑了。

愛一個人的能力,也是需要成長的。

戀愛的時候,只有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沒有柴米油鹽的雞零狗碎,又正是荷爾蒙爆棚的時間,自然溫柔體貼,處處細心揣摩你的需求。

但走進婚姻以後,柴米油鹽,房貸車貸,老人孩子,每一項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壓力。

生活的重心發生了變化,兩個人相處的模式,也要隨之改變。

要提升理解與包容的能力,要懂得有需求了直接表達,要將兩個人的相處簡單化直接化。

就像麥兜說的:

有事情是要說出來的,不要等著對方去領悟,因爲對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麽等到最後,只能是傷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成長

婚姻裏,和伴侶相處,就是在和對方的缺點相處。

所以,是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隨著時間而成長,直接關乎到了幸福與否。

在結婚十年的時候,小林堅決地提出了離婚。

在外人眼中,小林的老公算是一個好男人,與人爲善,沒有什麽惡習,也很顧家,和他一起生活,應該很幸福。

但只有小林知道,男人的脾氣有多壞有多臭。結婚十年了,無論遇到什麽矛盾和沖突,男人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冷戰。

最初幾年,小林總是妥協退讓,在冷戰結束之後,也總是耐心開導有事說事,夫妻之間只要把事說開了,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可無論小林怎麽開導,男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始至終都是冷戰術。天長日久,小林心裏積累了太多的委屈與壓抑,再也忍受不了了。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夫妻之間,如果一個人始終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天長日久,另一個人就會不堪重負,就會徹底對這段婚姻失去希望與信心。

個人的能力,沒有成長

關于婚姻的本質,作家亦舒說過一句話:

人爲什麽要結婚,還不是因爲人生不易,需要找一個人同舟共濟。

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壓力。只有兩個人互相扶持,互相支撐,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兩個人的感情才會更深厚,一個家庭才能建設得更好。

結婚以後,如果一個人不思進取,不求上進,個人能力始終沒有得到成長和提升,將生活的重擔都放壓另一個人的身上,承擔壓力的那個人,必然身心疲憊。

更大的問題是,一個人在前進,而另一個人原地踏步,兩個人之間的思想差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同頻,最終,共同的興趣和話題都會消失殆盡,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一點一點被消磨光。

演員林青霞說:

維系婚姻不只靠“忍”,還得消化所有的不愉快,彼此互相成長。

婚姻也是一種權利的遊戲,婚姻中的兩個人,只有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另一半的能力,婚姻才能擁有幸福的基礎。

微信公衆號:心于情事錄
1 阅读:129

心于情事錄

簡介:記錄普通人的情感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