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範思轍至死不知,司南伯之所以同意和一無是處的他推牌九竟是因爲?

海棠果說劇 2024-05-09 20:34:10

範思轍和兄姐出了趟門,回來後便被老爸司南伯範建罰跪。

他跪到膝蓋酸疼難忍,也不敢吱聲,範閑看著他好生可憐,于是找到司南伯範建理論。

弟弟並沒有犯錯爲什麽要懲罰他?

範閑打了太子門徒的護院,陷入太子之爭是有人刻意爲之,並不是弟弟和姨娘的手段,而且範思轍和人動粗也是因爲對方侮辱家父範建。

種種迹像表明不是範思轍惹出的事端,範閑不理解父親爲何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懲罰弟弟,這實在是太過苛刻。

範建則歎息:他讓我失望太多次了。文不成,武不就,整日遊手好閑,簡直一無是處。

範閑卻不認可,通過這兩日的接觸,他發現範思轍雖然貪財但並不是纨绔子弟。

因爲“放鷹逐犬、吃喝嫖賭”諸如此類的惡習他一個都不沾,反而在“商賈之術、財務籌算”上很有天賦。

他癡迷于斂財,不過是爲了能得到自己父親的賞識,因爲範建官至戶部侍郎,掌管的乃是天下錢財。

爲何範閑剛認識範思哲不久就能看出他的優點,而親生老爸10幾年都看不出來?

1

當局者迷

範思轍是範家唯一入族譜的孩子,他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的。

父親範建身居高位,對這兒子的的期望當然是甚高。

可他卻是不成器,心思不在讀書上也不在習武上,反而天天追著家裏的帳房討錢。

嫡女範若若是京都第一才女,有了對比,在老父親眼中:這兒子更像是扶不上牆的阿鬥。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反而失望越多。

奧修曾說過:父親總會因兒子所做的事與他不同而發脾氣。

他總期待你做到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除此之外,你都錯。

範建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爲人行事不像自己,反而一心愛錢,直到範閑的提問才點醒了他。

可範思轍的種種行爲的背後不過是想得到父親的認可。

卡耐基說:對孩子們來說,父母的注意和贊賞是他們高興的。

孩子在努力想得到父母的一句贊賞,父母卻一葉障目了。

10多年的朝夕相處,不僅沒有親密,反而是讓範建對範思轍有頗深的偏見。

他沒有深究兒子斂財背後的原因,反而是對他的行爲很是厭惡,對他向來是說重話與責罰。

他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只能看見他的不足,這樣怎麽能擁有一份良好的親子關系呢?

2

旁觀者清

範閑回到京都不過短短兩日,他卻看到了範思轍的優點。

看到街上有人賣小說讀本《紅樓》,一本要8兩銀子,買的人還不少。

得知書竟然是範閑所寫,範思轍立刻發現這是一個暴利的商機,分成、利潤他脫口而出,驚呆了身邊人。

他不光是商業天才,而且對自己的父親很是崇拜。

那天範家小輩與太子門徒起沖突,起因是那人借著有幾分才氣要以文人之名列《紅樓》爲禁書。

範思轍剛與範閑商量要借此書大賺一筆,這豈是斷他財路。

于是他才與人理論,沒曾想對方不僅對他無禮,更是在言語中侮辱司南伯。

這下,範思轍哪裏忍得住,這才動起手來。

就這短短的相處,從範思轍的一言一行中不難看出,他對讀書習武的確是沒有興趣,但他對數字的敏感、對父親的敬佩之意是顯而易見。

範閑作爲旁觀者一下就看明白了,對這弟弟也是頗有好感。

拉羅什福科說過這樣一句話:

各種人和事都有自己的觀察點,有的需要抵近去看以作出正確的判斷,

有的則只有從遠處看才能判斷得最好。

一個人的優點正是得從遠處,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才能看得清,離得近了只會被他的不足之處遮蔽雙眼。

3

靜待花開

司南伯沒有接受範閑要向範思轍道歉的提議,但是提出可以滿足範思轍一個願望。

可他的願望竟然是要和父親一起推牌九,而且還要來銀錢。

司南伯雖然很是無語,但還是同意了。

他在牌桌上對兒子一句重話也無,耐心地看他贏光了自己所有的錢。

若若後來向範閑感歎:這才像一家人。

只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總能看見孩子的閃光點,只要父母願意改變,這個家就會變得有家的味道。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們只需要做好養護、用心觀察,花自然會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每日摘抄:

醉過方知情濃,死後才知命重,就是這麽簡單的道理。

5 阅读: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