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最好的養生:手裏有錢,身體無病,心中無事

唯唯安 2024-02-28 18:21:00

歲月如梭,滄海桑田。轉眼間,半輩子的辛苦已過,退休生活即將來臨。

面對退休後的日子,有的人懷揣著希冀,充滿對未來的期待;有的人日日蹉跎,生活無望苦悶至極。

不同的人,面對退休,有著天差地別的感受,這無非是源于生活中的壓力和自身能力的不同。

走過大半生,看過太多人,在飽嘗人情冷暖之後,我們越發的明白:手裏有錢,身體無病,心中無事,才是余生的大福。

因果輪轉,莫怪他人。這福氣,大多是源于自己每一次在轉彎路口時作出的抉擇。

回首過去,皆在不言中。不必把時間再浪費在悔恨之上,這是有一次的無效選擇。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從當下開始,在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前,在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弱時,作出人生的改變和綢缪。

退休前,爲余生多做一些努力,多做一些准備。無非是三個最重要的方向:錢,身,心。

手裏有錢

錢,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生活的根本。我到這個年紀,我們或多或少手裏都會有一些積蓄。

我們這裏說的手裏有錢,並非指的是家財萬貫,而是一種在經濟上“自我滿足”的狀態。

屋有千頃,只住一間。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或大或小、或新或舊都可。只因這是一處,無論到何時何地可以容身的居所,是晚年不用看他人臉色生活的必需。

錢有千萬,只用衣食。有能夠滿足自己吃穿的用度,不必過于揮霍,不必等著他人的接濟度日,就是剛剛好。

到了這個年歲,本該安享生活,如果沒有支持自己生存的錢財,一是要依靠子女;二是要繼續工作。

很多時候,有工作的想法,身體卻不支持。到了晚年,我們求的不是大富大貴,求的不過是一個“養生局”。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爲背書,到了退休後我們才能放輕松,慢慢賺錢、計劃著花錢。才不會因爲愁吃愁喝,而急匆匆的鑽進錢眼裏,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攪的一團糟。

身體無病

林語堂先生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項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呢?也許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但毋庸置疑的是,到了晚年,幾乎可以口徑統一的回答一聲:健康。

俗話說:“年輕難不叫難,老來難,難死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哪敢生病?

生一場病,消耗自身的體力,年輕時10天8天養過來的創傷,晚年時也許要花費一秋一冬的時間,才能初見好轉。

生一場病,消耗掉不多的積蓄,雖然很多老年人已經有醫保報銷的部分,但看病的花銷相對于老年人的生活費來講,仍然很貴。

很多老年人逞強,覺得自己身體不錯,可實際上他只是嘴硬,心裏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無論如何是無法和年輕時比了。

健康是晚年幸福的重中之重,俗話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即便是五六十歲的年級,只要身體好,就一切都來得及。

心中無事

作家錢鍾書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爲澡洗得幹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爲你心上沒有挂礙。”

養生,養的不僅僅是身,還有“心”。退休之後,我們要開啓全新的生活模式,這個生活模式下有驚喜,也有適應。

毋庸置疑,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代表著我們的生命漸漸從熱鬧,轉向寂靜。

我們不需再像年輕時那樣去奔波,去做一些委曲求全的事,去違背自己真實的心意生活。到了這把年紀,別怕得罪誰,不求人脈廣,但求相處不累。

心中有事,愁容滿面,心中無事,天地寬廣。做人一定要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

過往的事情已然過去,無法更改;未來的事情還未到來,擔心無用。我們所要關注的僅僅是當下,此時的你是否快樂,此時的你有何需求。

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人生啊,最重要的是放過自己、接納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各人自有各人命,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便已勝過了大多數人。

退休,只是人生的一個拐點,此處葉落,別處花開。

晚年想要幸福,就要懂得管住自己的錢,管理自己的健康,管束好自己的心。

大半生已過,看透了世間繁華。晚年的時候,請學會取悅自己,享受清歡的余生;請學會向內生長,拒絕內耗自己和家人。

無事多運動,閑來多讀書,把控好情緒,調整好心態,丟掉爛好人的頭銜,放下那些不值得牽挂的人和事。

人這一輩子太短,跌跌撞撞走到晚年,別讓自己太勞累,別對自己太吝啬。年紀越大,越要好好生活,不負自己,不負光陰。

-END-

世界那麽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爲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0 阅读:14

唯唯安

簡介:寫走心的文字,觀世間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