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個人告白一座城

台海網 2024-05-20 09:30:52

來源:台海網

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愛

上一座城,愛上一個人

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今天,520

我在廈門說愛你

讓我們的愛與廈門共成長

即便是平凡的一天,因爲有了愛,也會被賦予特別的意義。

就像今天,520,我想在廈門說愛你。

有許多的愛情故事,悄悄在這座城市裏流淌。有從大洋彼岸歸來“築巢”的,有從海峽那頭奔赴而來的,有在平凡崗位平凡角落裏堅守的,有在烈日下風雨裏攜手共度的。

我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曾經走過人山人海。以愛之名,我們在這座浪漫的濱海之城大聲表白——向愛人表白,也向廈門表白,用我們的愛情、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奮鬥,寫一封情書給廈門。你看,我們的愛與廈門共成長。

(錢玲玲)

攜手奮鬥的愛“海歸”伉俪齊心開創未來

十年前,他們雙雙從日本留學歸國,選擇在廈門開啓新的人生篇章。在這座“海上花園”城市的創新浪潮中,蘇彥聰和金蘭,這兩位海外學成歸來的學者,將他們的愛情之花紮根在這片高質量發展的熱土上。

一路走來,這對“海歸”伉俪與廈門共同成長,不僅收獲了美滿的家庭,更是把他們的愛情誓言寫在了廈門的教育事業與産業發展之路上。

在廈築巢:投身教育事業

2004年,泉州德化小夥蘇彥聰考上了東北電力大學。在那裏,他認識了來自吉林延邊的朝鮮族姑娘金蘭。幾年的同窗情誼,兩顆年輕的心越走越近,慢慢生出了愛情的火花。兩人相約一起遠赴日本留學。在異國他鄉,他們相互依靠、彼此支持,度過了7年艱苦而浪漫的時光。

蘇彥聰主要從事數字媒體方向的研究,這是一個藝術與科技交叉融合的學科,當時國內相關人才比較緊缺。“我萌生了回國發展的念頭,並說服了她和我一起定居廈門。廈門對海外人才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太太曾來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蘇彥聰說。

就這樣,2014年,從日本神戶大學博士畢業後,兩只“金鳳凰”回國築巢。蘇彥聰加盟廈門理工學院,成爲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首批專任教師。在這裏,他不僅傳授知識,更將科研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廈門急需人才。

金蘭專攻國際文化,來到廈門後加盟了華僑大學,她將在海外漢語教學經驗與華文教育實踐相結合,也開啓了教育事業。

十年過去,他們不僅孕育了兩個女兒,更在講台上灌溉了一批又一批的“幼苗”成長,扶持著他們走上社會,走到廈門的許多領域發光發熱。

自主創業:文化科技雙重奏

隨著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與“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倡議的提出,蘇彥聰和金蘭也響應號召,在當“園丁”的同時,積極服務廈門産業發展。

2018年,廈門齊物社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爲打造文旅資源教育化應用平台,急需既熟悉文化教育又了解技術應用的專家團隊。蘇彥聰和金蘭應邀加入,分別承擔技術開發和課程研發,助力該平台獲得教育部教育APP備案通過,成爲研學行業首個産業鏈平台。在廈門市留學人員專項扶持資金的支持下,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廈門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2023年,金蘭入選廈門市“雙百計劃”領軍型創業人才。

2022年,蘇彥聰又自主創業,成立廈門博睿智造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工業智能調度系統的研發,力爭填補工業無人物流機器人在工廠室內和室外無縫銜接的空白。在廈門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的關心和指導下,公司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多項比賽中屢屢獲獎,蒸蒸日上。

蘇彥聰動情地說:“十年走來,廈門給了我們很多的溫暖,讓我們安心把青春揮灑在這座城市。在‘520’這個充滿愛的日子裏,我們也想對廈門告白,未來,我們還要和廈門一起愛下去!”

台海網5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采訪對象供圖 通訊員 項亮)

鋼筋混凝土式的愛一棟棟高樓見證他們的愛情故事

思明區會展北片區展鴻路上,一棟雙塔式高樓建築正在拔地而起。機械設備運轉不息,工程車輛往來不歇,中建三局福建分公司的100多名建築工人揮灑熱汗,奮戰在施工一線。

這是在建的海峽交流中心酒店項目。工地上,有一對來自貴州畢節的“90後”夫妻,他們的愛情故事,是用一車又一車的混凝土書寫的,寫在一層又一層不斷長高的大樓上。

工地上攜手打拼,每天與混凝土打交道

烈日下,一輛巨大的混凝土料罐車駛進了工地。停靠就位,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程先一個跨步,跳上了操作台。手握對講機,接收到上方發來的信號,她推動手柄,將混凝土倒進泵車內。她全神貫注,按著施工要求,或快或慢地掌控著節奏。混凝土順著管道,被引到14層樓上。

樓上的鄧順,此時正“馬力全開”,指揮著各個環節的工人開展樓板澆築。他是這個工序的“總指揮”,管理著十幾個工人,施工達不達標、質量過不過關,他可是“火眼金睛”、鐵面無私。

作爲指揮官,施工的時候,鄧順常常要在對講機裏喊程先。“工作的時候,我對她和對其他工人的要求是一樣的,都是專注在崗位上,不談施工以外的事。只有下了班收了工,才會一起回家,互相問候關心一下。”鄧順腼腆地說。

他倆是這個工地上最年輕的一批工人,也是最年輕的一對夫妻。長年累月在工地上風吹雨淋,兩個人的皮膚都已經黝黑,不過,這可是刻在他們身上的“軍功章”,是他們辛勤勞動的見證。

爲廈門揮灑汗水,也感受這座城市溫暖

鄧順和程先都來自貴州畢節。2011年,鄧順跟著父親在珠海的一個工地打工。有一天,一個老家來的姑娘到工地來看她父親,原本不認識的兩個老鄉,竟在異鄉相遇了。

“我們一見鍾情!我倆的父親相熟,都在一起打工,大家很談得來。那次見面後,我們很快就在一起了。”鄧順笑著說。

後來,鄧順就帶著程先一起輾轉于廣州、深圳等地的工地打工。程先剛開始不會,鄧順就當起了師父,手把手教她。他們都是工地上的砼工,這麽多年,一直和混凝土打交道。

去年,他們來到廈門,又埋頭進了工地。“幾個月了,還沒有好好出去逛過,只去過附近的海邊走走。”程先說。聽起來,他們的生活似乎不夠浪漫,但是一天一天的揮灑著汗水,眼看著樓層越來越高,夫妻倆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來廈門的這幾個月,他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給予的溫暖:“我們去附近的餐館吃飯,老板看我們都是幹體力活的,都會在菜裏多加一些肉,特別感動!”

在他們的腳下,是廈門市創新發展的一塊寶地。海峽交流中心酒店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促進會展北片區旅遊創新産業的國際化、高端化、市場化,完善並提升廈門城市沿海界面的高端形象,爲滿足一流的會展産業集聚區提供多層次的商務及旅遊文化需求。

但對于這些,這對年輕人其實也不太懂。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埋頭苦幹,一分一秒,嚴把質量關。他們用愛與熱情,築起了城市的未來。

跨越海峽的愛相信愛情認定彼此攜手一生

台灣小夥曹聖永和四川妹子秦婉清的相遇,正應了那句歌詞:“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誰知道後來關系那麽密切。”

2019年的聖誕夜,剛到廈門工作一年多的曹聖永,在朋友的聚會上姗姗來遲。“當時第一眼見到秦婉清,只覺得她裝高冷,也挺討厭的。”回憶起初次相識,曹聖永笑著說。于是,這頓飯就始于雙方充滿火藥味的眼神。但在用餐期間,他們從互怼到聊天,漸漸發現他們對傳統文化、曆史、旅遊有著獨特的契合,他漸漸被這個來自四川的“辣妹子”吸引。于是,他們第一次在仙嶽山土地公廟約會時,他默默許願,希望能讓他和身邊的這個女孩在一起。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當時曹聖永的父母希望他留在台灣發展。曹聖永不忍放棄在廈門的團隊與剛剛萌芽的愛情,在疫情最凶猛之時毅然決然回到廈門。2021年,因“雙減”政策,他身處的教培公司在廈門的業務線有所調整,他再次面臨回台灣還是留廈門的艱難抉擇。這時,秦婉清鼓勵他說:“廈門的市場、機遇無限,一時的困難算不了什麽,趁年輕再努力一下,大不了我養你呀!”就是這句簡單樸實的“我養你”,給了曹聖永留下來、走下去的信心與動力。在困難時期的陪伴與支持,也讓他認定秦婉清是他要攜手一生的人。

于是,曹聖永從教培行業轉到中醫藥行業,從事中醫館運營工作。在跨行業的過程中,他拜訪各個社區街道,組織團隊進行義診。在交流溝通中,他得到了許多熱心人的幫助,獲得了廈門優厚的創業扶持及租房補貼等政策支持。

2022年,曹聖永與秦婉清有情人終成眷屬,走入了婚姻殿堂,留“廈”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家。曹聖永說:“2015年第一次來到廈門時,我就被廈門完善的基礎設施、美麗的人文與風景打動,在這個精致又有煙火氣的城市,我也遇見了攜手一生的人。這是很幸福的事,我希望年輕人要永遠炙熱、相信愛情,然後因爲相信而堅持,相互扶持共同攜手走過人生的苦與樂。”

台海網5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朱海鑫)

相濡以沫的愛

結婚13年“經營”小家“守護”大家

談起“什麽是家”,鄭小遠、楊雅潔夫妻心中有共同的專屬回答。相識19年,結婚13年,兩人從相遇相知再到相濡以沫,對于他們的小家庭來說,相愛、包容、陪伴是多年來彼此心有靈犀的默契;而對于他們各自的工作崗位而言,從一而終的“守護”,是他們共同的關鍵詞。

台海網5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婧琳 文/圖)

“守護”大家:在各自崗位上揮灑汗水

鄭小遠是市政水務湖邊水庫管理所生産技術室主任、水庫巡查責任人,負責水質、庫區、泵站、設備、管道等生産管理工作,今年是他守護湖邊水庫的第13個年頭。2011年,鄭小遠調到湖邊水庫管理所工作,正式成爲一名河道專管員。“作爲應急備用水源,我們需要時刻保證水庫能供得上水,而且必須是合格的水。”鄭小遠說,這就更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庫區巡查、環境維護、水質監測、工程管理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鄭小遠回憶道:“碰上應急情況,加班加點或深夜響應是家常便飯。”早些年,湖邊水庫補調水管曾發生過幾次自然破管,每次他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排查破裂管道,沖到搶修一線,下令關閉閥門、組織搶修隊伍、協調各相關部門……他常常一幹就是兩天一夜,夜間也堅守崗位不離開。“剛到水庫時,四周雜草叢生,附近居民到水庫遊泳、釣魚、燒烤的情況時有發生,但通過我們多年來的日常巡查和勸導,以及對水庫周邊的雜草清理和護欄改造,如今的水庫煥然一新。”水清岸綠、鳥語花香,如今的水庫是市民散步的好去處。無論是狂風暴雨或是烈日當空,現在他仍然每天堅持開展兩趟繞水庫巡查。他坦言:“守護水庫就像守護自家孩子一樣,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是楊雅潔深耕助老行業的第8個年頭。2016年,她從基層的助老員開始做起,8年來不遺余力地爲街道內各個社區的老人提供服務和幫助,入戶關心慰問老人、爲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務、陪同孤寡老人就醫、策劃舉辦各類助老活動……如今,楊雅潔走在路上,曾經她幫助過的老人都能第一眼就認出她:“他們親切地喊我小楊,還會拉著我的手話家常,話裏話外都透露著關心,感覺每個社區就像個大家庭,特別溫暖。”

“經營”小家:生活中的浪漫不曾缺席

對于鄭小遠、楊雅潔夫妻而言,雖然時常因爲工作而犧牲小家庭,但生活中的浪漫卻不會因此缺席。楊雅潔回憶起彼此之間做過的最浪漫的事情,不禁濕了眼眶:“剛結婚不久,我們本來打算去香港旅行,但旅遊簽注意外沒能辦下來。當時我比較任性,覺得想做什麽就一定要做,沒想到第二天他也義務反顧,兩個人拎著行李說走就走……”而鄭小遠在一旁撓了撓頭笑著說:“我都忘了,平時她經常調侃我沒有浪漫細胞,但很多事情都體現在點點滴滴裏。”

這些平常卻又溫暖的小事,都是他們這些年彼此相愛相守的見證,也在細水長流中構成了“什麽是家”的專屬回答。如果小家庭是靠“經營”,大家庭則是靠“守護”。他以水庫爲家,守護綠水青山;她以社區爲家,守護老人平安。守護城市的美好就是他們對這座城市最真誠的告白!

細水長流的愛朝暮相伴愛情最美的樣子

愛情,是什麽樣子的?一百個人會給出一百種答案。在“90後”廈門姑娘小雅看來,雙方相互體貼,彼此尊重,兩人共同努力經營好小家,細水長流,朝暮相伴就是平凡夫妻愛情最美的樣子。

在認識小宇之前,小雅對愛情並沒有太多向往,甚至還有些恐懼婚姻。結果,這些在她遇到小宇後都發生了改變,兩人相識半年就迅速步入了婚姻。

說起來,小雅和小宇的相識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緣分。“當時我在網絡平台找工作,跟一家公司的HR聊得很投機,于是就約著線下見面、吃飯。小宇是那位HR的朋友,有一次我和HR朋友約飯時,小宇也一起來了,當時他就對我一見鍾情了。”小雅笑著說道。“她性格開朗,也很漂亮,一下子就吸引到我了。當時第一次見她,我就感覺她會是我的另一半。”談及初次見面的情景,小宇仍記憶猶新。

小雅說,小宇家是漳州農村的,當時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他對自己精打細算,但對她卻很大方,“他什麽東西都先緊著我來”。

讓小雅最終決定和小宇在一起的是小宇的溫柔體貼,以及兩人在生活和性格上的互補。小雅表示,她喜歡出去遊玩,但是不愛做攻略,而處女座的小宇天生善于規劃。自從和小宇在一起後,她只需告訴小宇自己想去哪玩想吃什麽美食,小宇就會把外出的衣食住行全部安排妥當;生活上她不善于整理做家務,而小宇勤勞愛幹家務。性格上,小宇腼腆不善于表達,而小雅開朗健談,兩人都正好互補。

相識近半年後,小雅和小宇在2022年9月結婚了。婚後,兩人都決定留在他們相識相愛的廈門成立小家、發展事業。小宇在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平面廣告設計工作,小雅則在街道從事後勤工作,兩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拼搏,默默奉獻。周末閑暇時,兩人還常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做義工,奉獻愛心。“其實,我們的愛情和生活都很平凡,沒有那麽多轟轟烈烈的羅曼蒂克,更多的是平淡的幸福。”小雅和小宇都認爲,愛情更需要細水長流,這樣才能長久甜蜜。

台海網5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