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神舟十七號明明有北鬥精確定位,爲啥還要靠人工搜索?

科技新鮮事 2024-05-07 09:56:47

真的是太奇怪了,即便神舟十七號裝備了北鬥的精確定位系統,航天員的搜索和回收卻依然需要人工介入。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這種情況難免讓人思考:科技與人的合作的邊界在哪裏?

近日,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和江新林在完成了爲期數月的太空任務後,已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本次神舟十七號任務圓滿結束。它的成功也預示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帶領新人征服更遠的太空。

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神舟十七號的航天員經曆了緊張而複雜的階段。首先是制動階段的減速,這一關鍵步驟決定了返回艙是否能安全進入大氣層。接著,在距離地球145公裏的高空,推進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推進艙被燒毀,而返回艙則繼續帶著航天員向地球靠近。這個階段的每一步都是對我國航天技術的極限挑戰,展示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卓越成就。

盡管我國的北鬥系統能夠提供精確的定位服務,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航天器進入所謂的“黑障區”,即無法與地面通信的區域,仍需要依賴人工搜索團隊的介入。這是因爲,在黑障區內,無線電信號可能受到嚴重幹擾,導致地面控制中心暫時無法追蹤到返回艙的確切位置。一旦飛船離開黑障區,北鬥系統會重新鎖定其位置,但在此期間,人工搜索團隊的存在至關重要,確保能在第一時間對航天員的狀態進行確認和救援。

航天員的安全始終是中國航天任務中的首要考慮。在極端環境下,盡管有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飛船的通信和導航設備仍有可能出現故障。這時,人工搜索團隊的角色變得尤爲重要。他們不僅確保了航天員在著陸後能夠得到迅速的救援,而且還負責在任何技術故障發生時提供即時的支持。這種人與技術的協同作用體現了我國在確保任務成功和航天員安全方面的綜合實力。

展望未來,我國的航天策略繼續強調安全與冗余。如同在神舟十八號任務中的實踐,每次發射都會准備一艘備份飛船,確保在任何緊急情況下都能迅速響應。這種“發射一艘,備份一艘”的策略極大增強了任務的安全性,提供了雙重保障。此外,這也展示了我國航天在全球舞台上的競爭力和先進性,不斷推動技術的邊界,以科技的力量保障航天員的平安歸來。

這些策略和實踐不僅保證了航天任務的成功,也保護了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的安全。正是這樣的細致安排和深思熟慮的戰略,使得我國的航天事業能夠穩步前行,不斷在新的高度創造曆史成就。

0 阅读:415

科技新鮮事

簡介:每天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盡在科技新鮮事。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