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拍桌子頂撞毛主席的猛將,他犧牲後,毛主席卻爲他寫下最長挽聯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5-08 14:16:05

1928年8月,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在湘南犧牲,毛主席得知後淚如雨下,在之後,紅四軍爲王爾琢舉行追悼會時,毛主席負責起草,陳毅書寫了一副挽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爲階級,死爲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此事過後,毛主席很少再爲犧牲的將領親筆寫挽聯,直到1944年彭雪楓的犧牲,毛主席破例,爲彭雪楓送上了自己一生寫過的最長一副挽聯。

彭雪楓曾拍桌子頂撞毛主席,惹毛主席生氣,爲什麽毛主席又爲他寫下最長挽聯呢?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能打惡仗,硬仗的將領,大多都應該類似于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般,其爲人脾氣暴躁,大有“老天第一我老二”那種氣概。

實際上這並不算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只是有些不太全面,在軍中,其實還有一種能打惡仗,硬仗的將領,他們這類人打了敗仗不會罵罵咧咧,不會見人就罵,打了勝仗也不會得意忘形。

是的,這些人,正是被譽爲“儒將”的將領,在我軍中像是諸如此類的儒將就有不少,彭雪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周恩來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自己最喜歡兩個知識分子戰將,一位是陳赓,另一位就是彭雪楓,陳赓很多人都熟悉,他是開國大將,而他的幽默風趣,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相對于陳赓而言,彭雪楓的名頭倒是小了一些,不過說起來彭雪楓對革命做出的貢獻,與毛主席的關系密切,卻是一點也不輸陳赓。

甚至彭雪楓還敢于拍桌子當面頂撞毛主席,在我軍中,敢這樣做的的,恐怕也只有彭雪楓一人了。

彭雪楓是河南鎮平縣人,雖然彭家家境貧寒,但是父母對彭雪楓卻是相當寵愛,而彭雪楓自幼好學,擔任教書先生的祖父認爲孫子將來一定有大出息,因而四處找門路,最終將彭雪楓安排爲富家子弟的伴讀。

那個時候彭雪楓年齡小,卻是已經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他自己與富豪子弟之間的階級,也讓小小年齡的彭雪楓第一次對舊社會有了質疑,不過那個時候的彭雪楓也明白,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學習的過程中,彭雪楓付出了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努力和勤奮,最終他沒有辜負自己的汗水,最終考上了當時中國比較好的中學,南開中學。

來到南開中學,彭雪楓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因爲在這裏,他接觸到了先進的思想,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並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

大革命失敗後,彭雪楓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繼續留在了黨組織中,並受黨組織的委派,前往煙台劉珍年部做兵運工作。

從此,彭雪楓也正式拉開了自己軍事生涯的帷幕,從一名“書生”轉變爲“將領”,彭雪楓的心境自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他唯一謹記的,便是他對革命事業的堅持,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貞。

後來,由于彭雪楓表現優秀,他先後擔任了軍委第1野戰縱隊1梯隊隊長、紅3軍團5師師長等職,他是一位從紅三軍團走出來的我軍優秀將領。

在中央蘇區,彭雪楓先後參加了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並于1934年10月跟隨部隊進行了長征,期間,他勝利的完成了每一件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和工作。

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後,彭雪楓繼續被委以重任,擔任了紅一軍團四師政委。

1936年3月,彭雪楓前來延川縣大相寺參加紅一方面軍營級以上幹部會議,會議結束後,卻有人叫住他說有中央領導找他談話。

找彭雪楓談話的中央領導,正是毛主席,對于彭雪楓這位從中央蘇區成長起來的優秀幹部,毛主席當然是了解的,而兩人交談時,也比較輕松,融洽。

但是在問到軍隊的情況後,毛主席與彭雪楓兩人卻是差點“翻臉”

彭雪楓告訴毛主席,部隊整編後,恢複了紅一軍團的編制,卻沒有恢複紅三軍團的編制,而且將紅三軍團編爲了紅一軍團的一個師,戰士們很有情緒。

除此之外,戰士還疑惑,紅三軍團編爲紅一軍團的一個師後,原有的幹部都用不完,爲什麽還要從紅一軍團調來幹部呢?

毛主席聽到這些話,當即臉色一變,拍了桌子說:“這是山頭主義,完全的山頭主義。”

彭雪楓此時也上了頭,他也拍了桌子,並頂撞毛主席說:“只有山頭,不存在主義。”

毛主席聽後愣了一下,要彭雪楓繼續說。

彭雪楓便整理思路,告訴毛主席,當初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隊伍前往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從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不就是我軍的第一個“山頭”,之後,在井岡山的影響下,我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根據地,這也是山頭。

彭雪楓告訴毛主席,從這些情況來說,我軍部隊有山頭,卻是沒有主義,因爲每個根據地的領導同志,戰士們都明白,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富強,推翻帝國主義,以及三座“大山”

所以,彭雪楓認爲,在我軍中,山頭是有,但是沒有主義,就算單位,部門有矛盾,最多也就稱之爲單位主義、部門主義,不能說是“山頭主義”

毛主席聽完彭雪楓的話若有所思,他說:“你說的話有一定道理,我要想一想。”

而彭雪楓拍桌子頂撞毛主席,在我軍中,這是不合規矩的,但是毛主席心胸寬廣,並沒有和彭雪楓計較,他理解彭雪楓當時也是激動了,並不是刻意的。

而彭雪楓的直抒胸臆,也讓毛主席更加認識到了彭雪楓的優秀。

因此,不久,毛主席就點名要彭雪楓前往抗大學習,此後,他接連對彭雪楓委以重任,隨著時間的流逝,彭雪楓也最終成長爲了毛主席的愛將。

抗戰時期,彭雪楓領導新四軍隊伍南征北戰,消滅了不少日軍,在此期間,彭雪楓也利用自己“儒將”的優勢領導創立了拂曉報,用文字的形式爲革命提供精神力量。

1944年9月,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的彭雪楓率部在八裏莊圍剿敵人時,不幸被流彈打中,當場犧牲,毛主席得知後淚如雨下,歎息道:“小小八裏莊,竟損我一員大將。”

後來黨組織爲彭雪楓舉行追悼會時,毛主席派人送去了一副挽聯,這副挽聯,也是他一生中寫過的最長一副挽聯,其內容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産黨人好榜樣;千萬裏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爲國犧牲,滿腔悲憤,爲中華民族悼英雄。”

彭雪楓的犧牲,也是我軍的一大損失,不過,雖然他離開了,但是黨和組織並沒有忘記他對革命的貢獻,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黨中央確定我黨36位軍事家時,彭雪楓名列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彭雪楓的兒子彭小楓後來繼承了父親遺志,繼續爲革命做工作,他曾任第二炮兵政委,後來晉升爲上將。

4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