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科學:超加工食品與健康風險

小康雜志社 2024-04-28 15:28:27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尹傳紅

更多地接觸超加工食品,始終與32種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增加相關。

吃過多的超加工食品可能對多個身體系統有害,會增加32種有害健康結果的風險,包括癌症、嚴重的心肺疾病、精神健康障礙和過早死亡,需要采取措施減少飲食中這些食品的攝入水平了。這是近日在《英國醫學雜志》周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主要結論。

此前,歐美已有多個醫學研究機構發布報告,披露了類似觀點。而此番研究采取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對這一領域的證據進行了全面評估。研究人員對14篇相關論文所做的45項獨立彙總分析,使超加工食品與不良健康結果建立了聯系。所有這些論文均是在過去3年內發表,涉及近千萬參與者,且所有項目都不是由參與生産“垃圾”食品的公司資助的。

通過食物頻率調查問卷、24小時飲食回憶和飲食史的結合,研究人員獲得了對超加工食品攝入的估計。他們將證據分級爲令人信服、高度暗示、暗示、薄弱或無證據,並將證據的質量等級評估爲高、中、低或極低。結果表明,更多地接觸超加工食品始終與32種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增加相關。

這項研究中令人信服級的證據表明,隨著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提高,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增加50%,焦慮和常見精神障礙的風險增加48%至53%,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2%。高度暗示級的證據還表明,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增加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21%相關,與心髒病、肥胖、2型糖尿病和睡眠問題導致的死亡風險增加40%至66%相關,並會導致罹患抑郁症的風險增加22%。

常見的像薯片、冰淇淋、碳酸飲料、速溶湯、方便面、香腸與肉制品、餅幹和糖果産品等,都屬于超加工食品的範疇。它們大都是通過工業流程組裝食品物質(主要是基本成分)和“潤色”添加劑(特別是香料、著色劑和乳化劑)制成的。這類食品中的糖、脂肪和鹽含量通常較高,而維生素、蛋白質和纖維含量較低。

據報道,超加工食品的概念源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NOVA(葡萄牙語“新”的意思)食品分類系統。該系統將食品分爲四類:1.未經加工或經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包括水果、蔬菜、牛奶、魚、雞蛋等食品,這些食品沒有添加任何成分,而且幾乎沒有改變自然狀態;2.加工過的食品原料,即從第一組食品中提煉用于烹饪的調味料,如鹽、糖和油;3.加工食品,即將第一組和第二組的食物組合在一起,並經過加工處理而成,包括果醬、鹽焗堅果、罐頭水果和蔬菜等;4.超加工食品,即通常含有許多添加劑,如防腐劑、甜味劑、人工色素,這些食品通常具有很長的保質期。

專家警示說,超加工食品充斥各種制造甜鹹鮮香美味的添加劑,以及改善口感的調質劑,還普遍存在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二者的“強強聯手”,對人類大腦的獎勵中樞似乎會産生“超成瘾”作用。由此不僅能夠在大腦紋狀體中“喚醒”細胞外多巴胺,而且其多巴胺水平升高的能力與尼古丁和酒精等成瘾物質相當。

爲了自身的健康,應該減少食用超加工食品。

打小癡迷科普科幻,

書香悅讀一路相伴。

分享科學奇美理趣,

留下探索思考印記。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4月上旬刊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