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世界地質公園·長白山丨​博覽地質長河感受生命變遷——走進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

吉林日報 2024-04-02 07:40:32

長白山地質博物館以高科技3D技術設備,全方位展示了長白山火山爆發及形成過程。 本報記者 錢文波 攝

近日,長白山地質公園獲批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這裏神奇壯觀的火山地貌景觀、山水風光以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令八方遊客心馳神往。

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是長白山大自然的縮影。仲春時節,走進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如同展開了一幅地質科學畫卷。

一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型火山沙盤,向遊客展示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主體全貌,縱橫交錯的河道被燈帶點亮向下延伸。

當看到沙盤被區分成不同海拔梯度帶時,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史國強看出了記者的疑惑,他一邊向記者解釋一邊順勢用右手指向不同海拔,“眼前的是針闊混交林帶,海拔1100米以下,海拔1100—1700米屬于針葉林帶……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的特點不同,動物的分布也不同。”

吉林省長白山地區以火山地質地貌遺迹爲主,是東北、中國乃至東亞最大的火山岩分布區,也是火山數目最多的地區。

富晶粗面岩、橄榄岩包體、堿流質浮岩……在生態廳,記者被形態各異的岩石所圍繞,它們躺在陳列櫃裏,敘述著不同時期所親曆的地質變化、時代遷移。

在展廳二樓,穿梭在人工搭建的林間小路上,兩旁的樹木枝葉繁茂,山林間“駐足”著各種野生動物,耳邊還不時傳來陣陣“鳥鳴獸叫”,仿佛漫步在長白山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中。

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是長白山大自然的“驕傲之作”。二樓展廳內,一面面野生動植物標本牆讓參觀的遊客目不暇接。據了解,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內陳列動植物標本達3000余件,是個難得的野生動植物標本檔案庫。

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工程師賈翔從事長白山植物研究工作已有8年時間。他介紹說,近幾年,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加強對對開蕨和朝鮮崖柏等植物的保護。其中,通過國家山水林田湖草項目成功恢複朝鮮崖柏7公頃,6.8萬株扡插苗,建立了55公頃朝鮮崖柏保護小區,有效保護了長白山區域珍稀植物的多樣性。

在一處對開蕨標本前,賈翔向記者講述了這個標本背後的故事。“7年前,研究團隊爲尋找這種植物走遍了長白山,僅發現38處分布區,6600多株,通過多年的植物普查研究及種群保護等手段,如今已有萬余株。”

水清魚蝦歸,林茂鳥獸還。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長白山愈發充滿生機和活力。

史國強告訴記者,經過觀察研究發現,一段時間以來,長白山區域水獺的遇見率較之前有所提升。“我們在一些人口聚居區發現了水獺出沒的痕迹,也拍到過3只水獺結伴出沒,這說明長白山的水質良好,生態環境也在持續向好。”

展廳內,東北虎豹、黑熊、中華秋沙鴨等各種動物仿真模型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雙眸仿佛在訴說著山林間的故事,靜候著每一位訪客來探尋這座山林的魅力所在……

記者手記:

這裏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物種資源寶庫”。

在參觀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時,記者被長白山豐饒廣袤的自然資源所震撼。從高山上的珍稀植物到深林中的神秘動物,再到不同時期的火山岩石,這裏的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這片土地的獨特之處。

這裏更是一個濃縮的時空容器。

大自然品類之繁盛、生物進化的滄桑變遷,都可以從中找到印記。人與自然從來都是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關系,漫步于長白山地質公園博物館中,這份感受更爲深刻。在這裏,記者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更看到了長白山多年來在保護生態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不懈努力。

本次長白山地質公園獲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將會使更多的人走進長白山、了解長白山。希望通過多方努力,長白山能夠合理利用資源,加大保護開發力度,使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這份瑰寶變得愈發璀璨。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邱國強 曲鏡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