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擊潰北漢軍後整饬軍伍並三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號

史海撷英 2024-04-24 09:51:18

高平之戰擊潰北漢軍,大獲全勝後,禦駕親征的周世宗柴榮穩住了局面,使國喪期間、岌岌可危的後周朝廷轉危爲安,同時也讓他在軍隊中樹立了絕對權威。

回到汴梁(今開封)後,柴榮一方面開始整頓朝綱,總攬大權,另一方面著手整饬軍隊,裁汰冗員,精兵簡政。史載,“帝自高平之役,睹諸軍未甚嚴整,遂有退卻,至是命今上一概簡閱,選武藝超絕者,署爲殿前諸班,因是有散員、散指揮使、內殿直、散都頭、鐵騎、控鶴之號。複命總戎者,自龍捷、虎捷以降,一一選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諸軍士伍,無不精當。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且減冗食之費焉。”“初,宿衛之士,累朝相承,務求姑息,不欲簡閱,恐傷人情,由是嬴老者居多;但驕蹇不用命,實不可用,每遇大敵,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國,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戰,始知其弊,癸亥,謂侍臣曰:‘凡兵務精不務多,今以農夫百未能養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澤,養此無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衆何所勸!’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嬴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爲藩鎮所蓄,诏募天下壯士,鹹遣詣阙,命太祖皇帝選其尤者爲殿前諸班,其騎步諸軍,各命將帥選之。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選練之力也。”

整饬軍伍的同時,柴榮還非常注重虛心納谏。他曾下诏鼓勵群臣多多上書言事,聲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還讓20多名飽學翰林每人交兩篇策論,題目是:《爲君難爲臣不易論》和《平邊策》,用這種命題向朝堂上的有識之士征求治國平天下之良策,“夏四月庚戌,以內客省使李彥頵爲延州留後。辛亥,诏:‘應自外新除禦史,未經朝謝,行過州府,不得受館驿供給及所在公禮。’乙卯,诏于京城四面別築羅城,期以來春興役。戊午,以翰林學士、給事中窦儀爲禮部侍郎,依前充職;以禮部侍郎劉溫叟爲太子詹事。癸亥,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楊昭儉爲禦史中丞。是月,诏翰林學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爲君難爲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帝親覽之。”這種做法在曆代帝王中十分罕見。

王樸

在認真審讀了翰林學士們呈上的數十篇文章後,柴榮欣然采納了時任比部郎中的王樸在《平邊策》中提出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之建議,即“先易後難”之主張。具有遠見卓識的王樸也被柴榮提拔到樞密使的高位。

據《舊五代史》記載,王樸在他那篇著名的策論《平邊策》 中說:“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當今惟吳易圖,東至海,南至江,可撓之地二千裏。從少備處先撓之,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間,可以知彼之虛實、衆之強弱,攻虛擊弱,則所向無前矣。勿大舉,但以輕兵撓之。彼人怯弱,知我師入其地,必大發以來應,數大發則民困而國竭,一不大發則我獲其利。彼竭我利,則江北諸州乃國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而平之也。如此,則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吳,則桂、廣皆爲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卷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唯並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強兵攻,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爲邊患, 可爲後圖。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群下知法,諸將用命,一稔之後,可以平邊。”柴榮對王樸“先易後難”的用兵主張最爲激賞,很快便付諸實踐。

一征南唐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一月,周世宗柴榮下诏伐南唐,他自己仍然是不辭勞苦,統軍禦駕親征,命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悍將隨征。在隨後的征戰中,發現李谷怯懦畏戰,李重進勇猛無畏,戰無不勝,遂將李谷調走,任李重進爲淮南道行營指揮使,李重進果然不負衆望,他謀勇兼具,指揮若定,屢次挫敗南唐軍,連取滁州、揚州、秦州、光州、舒州、蕲州之地;後因雨季來臨,驟雨不歇,道路泥濘,柴榮于當年五月班師回汴京,留李重進率部進圍壽州。

史載,柴榮返京後,征集工匠“于汴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船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

二征南唐

後周顯德四年(957年)二月,柴榮再次親征南唐,親自督軍攻破南唐援軍屯兵的紫金山寨,一舉攻克壽州,殲滅南唐軍四萬余人,擄獲戰船數百艘,獲取的錢帛、器械、糧草難計其數,二征南唐戰績輝煌,隨後柴榮率周軍主力滿載擄獲經上蔡返回汴京。

柴榮

三征南唐

同年十一月,柴榮率諸軍第三次親征南唐,大軍南下後勢如破竹,連取南唐濠、泗、楚、揚等州郡,斬獲甚爲可觀。南唐軍攻城拔寨,氣勢如虹,後周軍士氣渙散,節節敗退。

到後周顯德五年(958年),迫于後周軍的迅猛攻勢,南唐第二位皇帝元宗李璟遣使求和,割讓江淮十四州六十縣土地予後周,並賠付犒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制錢十萬貫、茶葉五十萬斤、粟米二十萬石,並約定今後按年繳納歲幣、絹帛等貢物十萬。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一月,柴榮不顧約定,再次率軍攻打楚州,這次卻碰到了難啃的硬骨頭——南唐楚州防禦使張彥卿率守軍頑強抵抗,重創後周軍,使其死傷慘重,城頭下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二月,折戟楚州的後周軍轉攻揚州,一舉攻拔之,旋即四出攻掠,繼續擴大戰果。南唐皇帝李璟驚慌失措,被迫派使者去見柴榮,並獻上江北四州之地,承諾與後周劃江而治,以求罷兵息戰,爲表示誠意,李璟主動削去皇帝稱號,改稱“江南國主”。柴榮三次親征南唐,不但迫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以碾壓性的武力震懾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爲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避免了後周軍大舉北進時遼與南唐相互策應形成的夾擊之勢。

2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