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被貶和州,寫下81字千古名篇,選入課本,影響無數人

長風文 2024-05-25 03:52:05

劉禹錫,字夢得,祖籍洛陽,才華橫溢,于公元793年一舉進士及第,走上仕途,後被授予監察禦史之職。

永貞年間,懷揣著滿腔熱血的劉禹錫,積極投身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堅決反對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的黑暗勢力。

只是改革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失敗了,新黨一派死的死,貶得貶,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劉禹錫也被貶出京。

他在安徽和州縣擔任通判一職時,當地知縣看他是貶谪之人,便有心刁難,竟讓他在短短一年內接連搬了三次家,住所一次比一次簡陋,一次比一次狹窄,仿佛要將他逼入絕境。

然而劉禹錫卻以豁達的心態坦然接受,甚至在困頓中找到了樂趣。縣令見狀仍不甘心,再次逼迫劉禹錫搬家,最終只留給他一間僅能容納一桌一床一椅的陋室。

劉禹錫仍然毫不介意,在陋室中依然該吃吃,該喝喝,甚至還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在石碑上,立于門前,以此自勉。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雖不高,卻因仙人之駐而名揚四海;水雖不深,卻因龍神之遊而靈動生輝。此室雖陋,卻因吾德之馨而香遠益清。

劉禹錫以山水之景起興,用仙龍之姿烘托名山明水,進而推出陋室因德馨之人而名不陋之論。

可謂是構思巧妙,獨具匠心,寓意深遠,令人信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苔痕斑駁,綠上石階;草色青青,入簾生輝。苔藓野草乃劉禹錫這般德馨之人堅貞不屈、獨立不倚之精神寫照,縱使身處陋室,如居山洞,能保持高潔品格,不爲世俗所染。

我劉禹錫到了這個地步了,還能和我交朋友,時不時光顧草廬和我交往的人,是真正的至交知己,他們皆是品格高潔的有識之士,無淺薄之輩。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雖然身處陋室,處于人生低谷,但我正好可以借這個沒有管弦奏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煩神的機會,好好的彈琴寫詞,讀書習字,陶冶情操。

愛好,是我們對抗生活雜亂與瑣碎的有力武器,歲月無情,風霜難避,但愛好卻能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保持一顆童心,用那份純真與熱情去擁抱每一個新的日子,去體驗生活的美好與多彩。

劉禹錫就是如此,用讀書彈琴、唱歌填詞這種雅趣,來度過艱難的貶谪歲月,即使身處陋室亦能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將日子活得優哉遊哉。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諸葛亮雖藏身草廬,卻心懷天下蒼生;楊子雲居于山亭,仍筆耕不辍,著作頗豐;孔子身處九夷之地,亦能泰然處之,慨然曰:“君子所居之處,何陋之有?”

劉禹錫提及這幾位先賢,其意旨在以他們爲鏡,映照自己內心的堅韌與淡泊。他渴望施展才華,爲天下蒼生謀求福祉;同時他希望自己堅守自己的節操與信仰不受世俗名利所累,保持一顆純淨的心。

而“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只要自己內心充足,身處何地又有什麽區別呢?在這陋室我照樣樂在其中。

劉禹錫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遭遇多少榮辱得失,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爲外物所動,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與使命。他的這種精神,既是對古代賢人的致敬,也是對後世士人的鞭策與激勵。

這篇《陋室銘》雖篇幅短小,僅81字,卻意蘊深長,充滿了情韻與哲理。它贊美了陋室主人高尚的品德與情操,闡述了以德爲貴的深刻道理。

如今《陋室銘》已成爲中學課本中的經典名篇,代代相傳,激勵著無數讀者在困境中堅守信念,追求美德與真理。

0 阅读:3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