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宋慶齡突然中途離場,情緒激動提出辭職

曆年壹沫 2024-05-20 11:44:25

1893年,宋慶齡出生于上海,一個曾經的資産階級家庭。但在父親宋嘉樹的影響下,她從小就樹立了愛國主義思想。辛亥革命的成功讓年輕的她對推翻封建專制、實現民族獨立充滿向往。

1924年,宋慶齡第一次見到周恩來,當時的他已是革命的中堅力量。周恩來謙遜有禮的風度給宋慶齡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後,他們在革命道路上並肩戰鬥,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北伐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宋慶齡都全力支持和幫助共産黨。而周恩來對她也同樣愛戴有加,視她爲"國之瑰寶"。

1976年1月8日,一則噩耗傳遍神州大地——周恩來總理因病去世,享年78歲。這個消息在全國引起了驟然嘩然,無數人陷入了沉痛的悲傷之中。

當天下午,宋慶齡像往常一樣在家中聽收音機廣播。突然,播音員哽咽的聲音響起:"我們親愛的周恩來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今晨5時去世。"

聽到這個噩耗,宋慶齡當場目眩,她難以置信地捂住了嘴,隨即淚水奪眶而出。作爲革命戰友、知心摯友,周恩來的離世無疑是她最大的打擊。

回想起與周恩來數十年的交情,宋慶齡痛不欲生。盡管年事已高,她仍下定決心要趕赴北京,見最後一面這位自己最親密的戰友。

1月10日下午,在兩位養女的攙扶下,宋慶齡步履蹒跚地來到了醫院向周恩來的遺體告別。看著他安詳的容顔,宋慶齡再也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悲痛,放聲痛哭起來。隨後,她被人扶出了告別室。

1月15日,周恩來總理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雖然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備,但當宋慶齡看到總理黑白遺像的那一刻,她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

兩位養女扶著宋慶齡緩緩走進會場。她低垂著眼睑,臉上寫滿了痛心和哀戚。大家看著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都由衷地向她表示慰問。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有人開始在會場內低聲嘟囔起來,指責宋慶齡爲何要帶著兩個"不相幹"的人參加追悼會。

"她們兩個也是總理看著長大的,爲什麽不能來告別?再說我這把年紀了,就不能有人來攙扶一下嗎?"宋慶齡憤怒的回答。

由于情緒激動,爲了不影響他人,她只好提前離開場。

事實上,宋慶齡與周恩來的革命情誼源遠流長。早在1926年,宋慶齡就在廣州邀請周恩來爲婦女講習所的學員授課,傳播革命理念。此後,他們在救護北伐軍傷員、反對蔣介石叛變等事件中並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解放戰爭時期,宋慶齡更是不遠萬裏將中共秘密文件藏于家中,爲地下黨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1949年,她本人也陷入了被劫持的危機,是周恩來親自派人將她接到了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兩人的革命友誼愈加親密無間。周恩來在許多重大場合都會特意安排宋慶齡在前排就座,以示尊重。每逢節日,宋慶齡也會親自挑選禮物送給周恩來一家人。

然而,在1976年的那個特殊年代,一小撮人開始對這段珍貴的革命友誼加以汙蔑。他們認爲宋慶齡與周恩來同屬一個"派別",是所謂的"總理幫"。而在"四人幫"的慫恿下,一些人開始公開對宋慶齡進行人身攻擊和謾罵。

這正是宋慶齡在追悼會上遭受"批評"的根源所在。作爲一代革命者,她怎能容忍自己和摯友的名聲受到這樣的诋毀?憤怒之下,她一度想要辭去一切職務,回到上海養老。

直到"四人幫"被粉碎,宋慶齡才重新展開工作。1981年5月,88歲高齡的她與世長辭。一生清廉孤苦,但她用行動诠釋了愛國主義的真谛。

回望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宋慶齡與周恩來之間確實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友誼。這份友誼的種子,早在1924年他們初次相遇時就已經播種;這份友誼的火種,在漫長的革命歲月裏不斷被點燃;這份友誼的果實,則結出了爲國爲民的豐碩成果。

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他們用實際行動捍衛了民族的尊嚴。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又爲國家的富強昌盛貢獻了畢生心血。雖然有過一段插曲,但這份珍貴的革命友誼永垂不朽,熠熠生輝。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