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第二爐香》中,誰該爲羅傑的死亡負責?羅傑他本身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吾之二 2024-03-08 17:19:59

很多人在讀張愛玲的《第二爐香》,對羅傑最後選擇自殺,感到不解,他爲什麽要自殺呢?

本書中,全文都彌漫著悲劇色彩的故事。雖然很多人說愫細的性教育缺失也導致了悲劇的走向。

但是羅傑在擇偶上盲目和自大也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其實,導致羅傑選擇自殺,最主要是他自己。

羅傑本來就是個愛情盲目的傻子。

他最大的特點是容易沖動。

第一次去見愫細,開個汽車都要橫沖直撞,一點也不符合他四十歲的大學教授身份。

從這裏可以看出,羅傑是一個容易不理智的家夥。

他不管不顧娶了愫細。

他對愫細的愛是徹底且瘋狂的。他認爲娶到年輕貌美的愫細是他一生最快樂的事。

羅傑41歲,但愫細才21歲。

兩人的年齡相差19歲。

但是,羅傑卻不在乎這個,也難怪從這一開始他就落入了蜜秋兒太太的算計中。

而且他還自動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

書裏說到:

愫細雖然是二十一歲的人了,依舊是一個純潔的孩子,天真得使人不能相信。

由于她的特殊的環境,她的心理的發育也沒有成熟,但是她的驚人的美貌不能容許她晚婚。

也難怪羅傑會看上愫細,年輕又漂亮的女孩,似乎很受到任何年齡段男人的青睐。

不過有頭腦的清醒的男人不多。羅傑就是其中一個。

愫細她雖然很漂亮,但是心智不成熟呀。她要是跟羅傑要是結合,無論從年齡上,還是心理上,兩人簡直就是不般配。

愫細被她母親蜜秋兒太太保護得太好了。她在夫妻間性關系一無所知,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但羅傑忽略了。

愫細對羅傑的愛,不見得是男女之愛,而是她理所當然地把羅傑當做“缺失的父親”這個角色。

蜜秋兒太太守寡多年,三個女兒沒了父親,所以愫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了羅傑身上。

婚禮禮當天,本來新郎不應當看見新娘的。

而且他今天上午已經和蜜秋兒家裏通過兩次電話了,再去,要給她們笑話。他得找尋一點藉口,那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羅傑還是選擇去了,更匪夷所思的事,他還買了兩束白色的花。

這不就是暗含著他自己給自己的的婚姻帶來不吉利的諷刺呢?

從這兩種情況看,羅傑真的是太沖動,不理智的家夥。這也爲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在愫細的家,愫細的姐姐靡麗笙跟蜜秋兒太太提到了各自不幸婚姻的事情。

自己結婚,本來應該是高興的,但她們家庭壓抑到詭異的氛圍的原因,但是沒有引起羅傑的重視。

結婚當天,兩個人的對話挺有意思。

羅傑問了愫細兩個問題:

“愫細,你爲什麽喜歡我?”

“你喜歡我到和我結婚的程度麽?”

而愫細根本就不和羅傑在一個頻道上。

說羅傑是一個“滑稽的人!”

最後羅傑若有所思,沒有聽到他想要的答案。可他還是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結婚了。

在這裏,可見愫細根本就是不懂結婚的意義是什麽?也不懂她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夫妻之實。

也難怪,剛結婚的當天晚上,兩個人准備行夫妻之實。

最後,不懂性知識的愫細,在新婚之夜出逃。但愫細卻慌張地跑到男生宿舍。

而羅傑因爲面子而躲起來,沒有去追。

恰恰他這種愛惜自己的名譽和面子,導致後面事情的走向全部被動地被別有用心的人帶偏。

任何一個人的說法,都足以讓羅傑難以翻身。

在愫細的訴說下,所有人都懷疑猜測羅傑是個“魯莽的色情狂”。

書裏說到:

“越是道貌岸然的人,私生活越是不檢點。”

“我早覺得安白登這個人太規矩了,恐怕要發生變態心理。”

“這種人,也配做我們的教授,也配做我們的舍監。”

有的說他一定沒臉見人,躲了起來;

有的說他是到灣仔去找能夠使他滿足的女人去了;

有的說他隱伏在下意識內的神經病發作了;

全部人都斷定羅傑是一個變態的性暴力者。

在那時刻,羅傑有心無力去解釋。輿論的道德將他這個脆弱的心靈打垮。

最後,在世人的嘲諷、謾罵、挖苦中,羅傑打開煤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羅傑的悲慘命運,從根本上來說與他自身的性格有關。

羅傑從事教書事十五年年,庸庸碌碌重複著過了十五年安分守己的日子。

他不想改變,也不想有過多追求。“這樣的一個人,只要他懂得一點點幽默,總不能夠過分的看得起自己罷?他不很看得起自己,對于他半生所致力的大學教育,也沒有多少信心。”

這樣的人有什麽心思去反抗呢?他那麽愛惜自己的名譽,他無力反駁。只能選擇自殺。

也許正是這樣,羅傑成了犧牲品,也算是解脫了當下自私偏見的環境。

張愛玲的故事很短,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私、盲目、自大。

0 阅读:0